還沒進入湖南省安仁縣安平鎮,遠遠可見平坦遼闊的田野旁邊矗立的4棟18層高電梯房。這就是“安平新城”——安平鎮最大的農民集中居住項目。
安平新城計劃建設4期共3000多套商品房,目前已建成1500多套,其中70%的房子已經銷售出去。記者穿行于安平新城,步行街、大型超市、廣場、醫院、公園、學校、地下停車場等設施有的已建好,有的正在建。農貿市場甚至安裝了自動扶梯,與城里毫無二致。
這種規劃,得益于安平鎮引入專業房產企業,提升了城鎮開發檔次,避免了許多地方存在的無規劃、無設計、面貌亂、不聚人,難興業的農村建房現象,吸引了眾多農民買房和集中居住。值得一提的是,安平鎮并未實行大規模拆村并居甚至強迫農民上樓,而是通過建“好房子”,讓農民自己選擇。
在地下停車場當保安的張萬朝,是安平鎮村民。他告訴記者,過去安平鎮只有一條老街,現在發展很快,偏遠地方的人都來買房,說明這里“環境好、吸引人”。
28歲的張林南來自安平鎮竹山鄉,去年在安平新城用按揭貸款購置了一套130平方米的電梯房。他把家安在了安平鎮,妻子在鎮里超市打工,小孩在鎮里上學。他自己則在村里經營苗圃,從鎮里騎上摩托車不一會就回到了自家地里。
近年來,像張林南這樣到安平鎮購房置業的當地村民越來越多。當地農民表示,相比于到縣城購房安家,安平鎮的吸引力在于距離鄉村更近;在這里買房居住,可以過一種“不離土、不離鄉”的就地城鎮化生活。
去年,安子坪村民趙根根在安平鎮買了一套商住兩用的門面,做起了鋁合金生意。他還在村里流轉了30畝土地種植烤煙,農忙時節開著皮卡車回鄉干活。他覺得,現在的踏實、舒心日子,是當年遠在廣東打工時無法相比的。
“鄉村城鎮”的優勢和別樣體驗,甚至吸引了相鄰縣市的人們前來購房居住。這個距縣城近30公里、史稱“安平司”的古鎮煥發出新“魔力”,如今成為縣城“次中心”,鎮區人口達到1.5萬人。
在克服小城鎮建設資金制約方面,安仁縣安平鎮也作出了有效探索和實踐。
記者采訪了解到,安仁縣本身是省級貧困縣,政府財力有限。為了支持安平鎮開發,安仁縣政府將安平新城項目的土地出讓收入全部用于當地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緩解了鄉鎮資金壓力。
此外,安平鎮將老城區的土地置換給開發商,帶動了舊城改造和新地塊的開發;轉讓農貿市場經營權,引入社會資本投資3000多萬元建設新商城。
靈活的市場化運作,使鎮政府既實現了城鎮建設提質升級,同時又避免了大規模負債。
就業、就醫、就學,是小城鎮持續吸納農民的“三要素”。安平鎮在“造城”的同時,大力發展烤煙、菌類、油茶、苗木、水稻種植,推動“以業興鎮”;積極支持縣第二醫院落戶于此,配合建設180套公租房,以解決醫生住房問題;還建起了可接納1000多名學生的全縣規模最大的村級小學。
安平司公園、沿江風光帶景觀綠化、城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一批令居民期待的城鎮基礎設施項目,正在安仁鎮火熱啟動。這座位于湖南東南的城鎮,就這樣以嶄新的活力蓄積著容量,崛起于美麗的鄉村。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經濟參考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