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是人們對生態環境的強加干涉,這樣一來一方面會導致地表結構發生改變,另一方面也會給生態環境的組織結構帶來質的改變。現如今我國的土地整理依然處在不成熟階段,大多數地區往往通過擴展耕地數量,來實現耕地的平衡,并沒有進入以提高農地質量和提高生活環境品質為目標的階段。所以到目前為止,土地整理對生態環境影響作用并沒有得到社會的關注。
一、對土壤性狀的影響
土地整理中的核心內容是土地平整,在土地平整中常采用常規的機械化平地方法,在土地整理中采用的是常規的平地方法來選用不同的設備,比如推土機、 刮平機、 以及鏟運機等平整設備。目的是通過使用這些平整設備來減輕土壤理化性狀發生的改變所帶來的壞處。
1.1 改變土壤結構
例如:在荒無人煙的土地上進行開墾種植會使土壤原有的土層組織結構發生改變;在修筑公路與村鎮建設方面也會破壞土壤的原來具有的結構;在坡地上開墾種植也會給土壤帶來一定程度的破壞甚至出現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的自然現象。 在使用平整設備平整土地及土地整理后會使農作物變得單一使雜草不斷減少,降低了土壤對農作物的保護作用;同時也會使土壤中的養分丟失,不利于農作物的生長,導致土壤結構發生質的改變,由于雜草能阻礙雨水對土壤的直接淋洗,從而減少水土流失與土壤養分的丟失。
1.2 改變土壤質地
人們在土壤上進行耕作種植植被時會使得土壤表層變得疏松起來,在播種期人們進行播種的時候及撂荒期沒有植被的時候土壤往往裸露在外邊,經淋洗會使土壤養分丟失及水土流失,遇上干旱季節時有可能又會帶來塵土。
1.3 影響土壤肥力
為了使農作物產量提高人們往往會增加耕地面積的開墾與種植,土壤是有一定的適宜性的,如果人們不按照土地適宜性來進行開墾種植時,那么就有可能使土壤肥力有所下降,直接影響到農作物的產量,甚至會給土壤帶來自然災害比如:土地沙漠化、 土壤侵蝕等自然災害,從而使土壤的養分大量流失掉。
1.4 造成土壤污染和加劇土壤退化
例如:為了提高農作物的產量人們往往會給土地施加化肥,以及使用農藥來殺死農作物上的害蟲,大量的追加化肥與噴灑農藥這兩種現象會給土壤帶來避免不掉的污染,這時候土壤中的微生物就有可能會由于土壤受到污染而大量死亡;由于大多數人們在灌溉時并沒有采取正確的灌溉方式及排水方式,那么就會使土壤變的鹽漬化,另外,養殖業、 家庭污水、 工業等產生的污水未經正確方式的處理就直接排入了農田,這也會使土壤受到污染。
二、對水資源以及水環境的影響
2.1 改變水文結構
水利水電工程、 農田灌溉工程、 坡地開墾種植以及梯田建設是土地整理的核心內容,不僅直接影響到自然環境的類型,而且還可能影響到水系網絡鎖形成的相關生態過程。例如:在流域上游修建蓄水堤壩,雖然局部地區的自然環境類型得到了改善,但是,河道下游有可能是干涸的或者使得某些憩水生物的生存環境發生改變。 另外,對耕地面積進行大量的開墾以及城鎮化的發展過程中會用到大量的地下水,從而使地下水位有所降低,這直接影響到植被的生長。
2.2 影響區域水資源分配
在土地整理過程中有很多方面都會對水資源有相應的需求量包括:提高糧食產出率、 耕地面積的增加、 植樹種草等,所以,對區域水資源分配所帶來的影響是無法估量的。
2.3 影響水環境的質量
工礦企業開發、 村鎮以及新鎮建設會相應的帶來生活污水與工業污水的排放問題,從而對水環境質量產生很大的影響。
三、對大氣及相關生態過程的影響
人們往往通過很多方式來間接的表現土地整理活動,比如說:對地表植被被覆蓋的情況進行改變,對土壤結構進行改變以及對質地的改變等。主要表現在大氣污染對局部小氣候的影響,以空氣質量問題等,在荒地開墾、 草地過度放牧、 森林的砍伐等都會導致地表裸露在外,經淋洗會帶來水土流失的現象,同時還使空氣中的污染物濃度增加;要想改善農田周圍的大氣環境質量問題,就要建設農田防護林帶網,從而來改善農田環境質量,并且還具有防風固沙的作用。
四、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 1)在土地整理工程中用到大量的水泥與混凝土,這直接影響到農作物的耕作面積,在我國土地整理過程中水泥被廣泛應用到各個方面,比如:路、 渠、 溝的修筑就會用到大量的水泥,成本是相當高的,并且還影響到生態環境。 近些年來天然綠地不斷的減少,取而代之的是冷冰冰的混凝土,使得野生動物的棲息地方在不斷的減少,水泥鋪筑的道路不斷增多,而動物的棲息之處大量的消失了,這在一定程度上致使生物的數量與種類有所下降。
( 2)耕地面積的增加是土地整理活動目前所看重的,所以我們經??吹胶芏嗪拥烙蓮澴冎钡那闆r發生,但是這會使得動物棲息的環境在不斷地減少;人們對溝渠的特殊設計是并不理想的,很容易造成河道內的水分丟失,使他們精心設計的河道經常處于斷水狀態。并且給生物的棲息環境也帶來影響。
五、對農業生態系統穩定性的影響
農業生態系統是由不同的生物種類和他們生存的環境組成的,所以,土地整理活動又會對生物多樣性帶來影響,從而直接影響到農業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5.1 對農業生態系統中生物競爭機制的影響
現在的動植物表現出的頑強的生命力完全是生存競爭和自然選擇的結果。生態系統由不同的生物組成,不同的生物之間為了能獲得自己的生存空間,為了得到美食,為了生存下去,不同生物之間的競爭還是很激烈的。
5.2 對農業生態系統抵御蟲害能力的影響
農業生態系統是由各種各樣的生物與其賴以生存的環境組成的,在農業生態系統中,農作物是多樣化的,并且能散發出混合氣味來抵御各種各樣的害蟲的入侵。
六、結束語
土地整理是通過對農村水、 田、 路等方面的綜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率,使農業生態條件和環境得到改善,使生態效益、 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趨于統一。 但近年來,隨著土地整理工程的增加,從客觀上改變了原有的生態環境,使整個生態環境的平衡系統遭到破壞。土地整理對生態環境產生正面或負面的影響,如何客觀評價這種生態效應是一個難點問題,也是一個熱點問題。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科技創新與應用》 2016年22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