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6-2020年)》出臺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社區雖小,但連著千家萬戶,做好社區工作十分重要”。
為貫徹落實十三五規劃綱要,民政部近日會同全國社區建設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印發了《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建設規劃》。首次從統籌城鄉角度對社區服務發展進行整體規劃,描繪了未來5年城鄉社區服務的發展藍圖。
推動體系建設
據《慈善公益報》記者了解,近年來在中央層面的政策推動和投資拉動下,我國各地城市社區服務體系建設取得長足的進步,但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總體而言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體要求相比仍有距離,特別是農村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起步晚、起點低、底子薄,統籌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仍需攻堅克難。
民政部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司副司長湯晉蘇介紹說,在發展布局、運行機制和支撐手段等方面提出了多項創新舉措。主要有3項內容:確立“城市”+“農村”服務體系,提出“軟件”+“硬件”服務格局,構建“線上”和“線下”服務環境。
隨著信息革命的興起和“智慧城市”建設的啟動,信息技術向基層社會治理領域全面滲透,社區信息化建設邁入了“智慧社區”建設的新階段?!督ㄔO規劃》根據國務院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體系建設的總體部署,將“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臺建設”“智慧社區”建設作為社區信息化發展的基本策略,推動互聯網技術與社區服務融合發展,促進形成公平普惠、便捷高效的社區公共服務體系。
專業服務和三社聯動
關于“專業服務”,在《建設規劃》中指的是專業社會服務。經過10年的發展,社區已經成為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開展服務的重要平臺,社會工作者憑借社會工作專業知識和職業能力,所提供的精神慰藉、資源鏈接、關系調適、社會融入等專業社會工作服務,受到社區居民的廣泛歡迎,因此,力爭到2020年,每個城鄉社區至少配備1名社區社會工作者,充分發揮他們在統籌社區照顧、促進社區融合、推動社區發展、參與社區矯正和社區戒毒、康復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建設規劃》對“三社聯動”機制也予以強調。
三社聯動”的主體包括社區、社區社會組織和社會工作者;各自職能為:以社區為平臺、以社區社會組織為載體、以社會工作者為支撐;聯動機制一般為:居民群眾提出需求、社區組織開發設計、社會組織競爭承接、社工團隊組織居民執行實施、相關各方監督評估。
補齊農村短板
到目前為止,我國農村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為12.3%。盡管已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農村社區服務體系建設還面臨不少困難,這些問題都需要通過不斷深化農村社區服務體系建設加以解決。
關于補齊農村短板方面的問題,湯晉蘇表示,《建設規劃》立足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需要和農村社區建設工作進度,提出了未來5年推進農村社區建設的目標任務,主要體現在:補齊農村社區服務設施短板、補齊農村社區服務項目短板、補齊農村社區服務機制短板、補齊農村社區服務的手段短板。
《建設規劃》提出統籌利用好村級集體經濟收入、政府投入和社會資金,整合利用村級現有設施和場地,采取新建配建、改建擴建等方式,加快推進各級農村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提出大力推動基本公共服務項目向農村社區延伸,探索建立城鄉社區公共服務事項全程委托代理機制,完善農村“三留守”人員關愛服務機制,切實提升對留守兒童和婦女、老人的服務能力。
《建設規劃》還提出大力培育服務性、公益性、互助性城鄉社區社會組織。同時依托供銷合作社、農副產品流通、再生資源回收和農業社會化等服務,積極推進多種形式的城鄉對接、產銷對接;提出設立信息化服務網點、加強益農信息社建設,推進信息進村入戶工作,推動綜合信息平臺向農村社區延伸。力爭到2020年農村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臺覆蓋率要達到30%。
強調服務均等化
截至今年的9月份,全國共有城市社區綜合服務設施81000個,覆蓋率已達82%。
湯晉蘇在接受《慈善公益報》記者采訪時強調說,城鄉社區是黨和政府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社區搞得好不好,直接關系到居民群眾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進程的感受和認識。
“十三五”時期社區服務體系建設工作總結來說呈現出3個明顯特點:強調服務均等化,強調服務智能化,強調服務多元化。
隨著新型城鎮化建設和戶籍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以及居住證制度的啟動實施,社區服務對象從戶籍人口向常住人口擴展。因此,《建設規劃》要求各地統籌考慮人口規模、需求結構和服務半徑等因素,為全體社區居民提供均等化的社區基本公共服務。
《建設規劃》特別提出要切實保障老年人、殘疾人、困難群體等的服務需求,加強和改進對農民工及其隨遷家屬的基本公共服務,在農村地區,要著力完善“三留守”人員關愛服務機制,努力實現城鄉社區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另一方面,為主動適應城鄉發展一體化的客觀需要,《建設規劃》也第一次將農村社區服務納入整體規劃,促進城市社區服務項目農村社區拓展、資源向農村社區延伸、機制向農村社區覆蓋,努力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城鄉區域覆蓋均等化。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慈善公益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