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脫貧攻堅
7月20日,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在寧夏銀川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強調必須認清形勢、聚焦精準、深化幫扶、確保實效,切實提高工作水平,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
12月2日,國務院印發《“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明確了“十三五”時期脫貧攻堅總體思路、基本目標、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提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新華社北京2月1日電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大脫貧攻堅力度支持革命老區開發建設的指導意見》。
(新華社北京2月16日電)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省級黨委和政府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考核辦法》。
(新華社北京12月7日電)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的指導意見》。
(中國農業新聞網5月27日訊)近日,農業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貧困地區發展特色產業促進精準脫貧指導意見》。
2.農村改革座談會
4月2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安徽鳳陽縣小崗村主持召開農村改革座談會上強調,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加大推進新形勢下農村改革力度,加強城鄉統籌,全面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促進農業基礎穩固、農村和諧穩定、農民安居樂業。
3.農業供給側改革
1月2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文件強調要用發展新理念破解“三農”新難題,厚植農業農村發展優勢,加大創新驅動力度,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保持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推動新型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雙輪驅動、互促共進,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
12月19-20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前,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專門研究“三農”工作并發表重要講話指出,要堅持新發展理念,把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農業農村工作的主線,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深入學習貫徹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強調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開創農業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12月19-20日,全國農業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要求部署安排2017年工作,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
4.農地“三權分置”
10月30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的意見》提出,逐步建立規范高效的“三權”運行機制,不斷健全歸屬清晰、權能完整、流轉順暢、保護嚴格的農村土地產權制度。
5.“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
11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十一屆常會通過決議,將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6.城鄉醫?!安④墶?span>
1月12日,國務院出臺《關于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意見》,指出要按照全覆蓋、?;?、多層次、可持續的方針,遵循先易后難、循序漸進的原則,推進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制度整合,逐步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起統一的城鄉居民醫保制度。
7.農村集體產權改革
12月2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要求以明晰農村集體產權歸屬、維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利為目的,以推進集體經營性資產改革為重點任務,以發展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的合作與聯合為導向,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堅持家庭承包經營基礎性地位,探索集體經濟新的實現形式和運行機制,不斷解放和發展農村社會生產力,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富裕、農村繁榮,為推進城鄉協調發展、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提供重要支撐和保障。
8.取消農業戶口
8月5日,國務院印發《關于實施支持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若干財政政策的通知》,要求加大對吸納農業轉移人口地區尤其是中西部地區中小城鎮的支持力度,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
9月19日,北京市發布《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至此,中國大陸31個省份普遍取消農業與非農業戶口性質區分,我國存在半個多世紀的二元戶籍制度退出歷史舞臺。
9.城鄉教育一體化
7月11日,國務院發布《關于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要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學校黨的建設,深化綜合改革,推進依法治教,提高教育質量,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
10.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
11月29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意見》,對農民工、中高等院校畢業生、退役士兵、科技人員等返鄉下鄉人員到農村開展創業創新給予政策支持。
11.新型城鎮化建設
2月6日,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若干意見》,要求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以提高質量為關鍵,以體制機制改革為動力,緊緊圍繞新型城鎮化目標任務,加快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提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制定完善土地、財政、投融資等配套政策,充分釋放新型城鎮化蘊藏的巨大內需潛力。
12.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1月4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重要舉措,是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探索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
13.“互聯網+”現代農業
4月22日,農業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互聯網+”現代農業三年行動實施方案》,要求著力推動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服務各環節和農村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深度融合,推進農業在線化和數據化,大力發展智慧農業,強化體制機制創新,全面提高農業信息化水平。
14.全國糧食再獲豐收
2016年,在較大幅度調整結構和部分地區遭受嚴重自然災害的情況下,全國糧食生產再獲豐收,全年糧食產量保持在1.2萬億斤以上,達到12324.8億斤,略低于去年,僅減少0.8%。
15.農業國際合作
6月3日,二十國集團(G20)農業部長會議在陜西西安成功召開,會議通過《G20農業部長會議公報》。
11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向在云南昆明召開的中國—中東歐國家農業部長會議暨國際農業經貿合作論壇致賀信。李克強在賀信中指出,當前中國—中東歐國家農業合作日益深化,特別是在科技創新與交流、投資與產能合作、特色農畜產品生產與貿易等方面不斷取得新成果,并表示,我們愿同包括中東歐國家在內的世界各國更好對接發展戰略,交流分享經驗,進一步提升農業合作水平,切實造福各國人民。
16.關愛保護農村留守兒童
2月14日,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要求不斷健全法律法規和制度機制,強化家庭監護主體責任,加大關愛保護力度,逐步減少兒童留守現象,確保農村留守兒童安全、健康、受教育等權益得到有效保障。
17.1000個特色小鎮
7月20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三部門公布《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我國將培育1000個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閑旅游、商貿物流、現代制造、教育科技、傳統文化、美麗宜居等特色小鎮。
18.土壤污染防治行動
5月31日,國務院印發《關于印發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至此,與已經出臺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和《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一起,針對我國當前面臨的大氣、水、土壤環境污染問題,三個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本屆政府已經全部制定發布實施。
19.“太行山上新愚公”李保國
6月12日,李保國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對李保國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批示,指出:“李保國同志35年如一日,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長期奮戰在脫貧攻堅和科技創新第一線,把畢生精力投入到山區生態建設和科技富民事業之中,用自己的模范行動彰顯了共產黨員的優秀品格,事跡感人至深。李保國同志堪稱新時期共產黨人的楷模,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廣大黨員、干部和教育、科技工作者要學習李保國同志心系群眾、扎實苦干、奮發作為、無私奉獻的高尚精神,自覺為人民服務、為人民造福,努力做出無愧于時代的業績?!?
20.農業轉基因
6月29日,108名諾貝爾獎獲得者聯名簽署公開信,要求綠色和平組織停止反對通過生物技術改良農作物和食物的活動,呼吁世界各國政府應該讓農民有機會利用現代生物技術工具,特別是通過生物技術改良種子的技術。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農業新聞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