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內油菜產業發展現狀
(一)油菜的戰略地位。1.油菜是關系我國國計民生的重要戰略產品。我國是世界油菜生產大國,產量居世界前列。油菜每年可為我國提供470萬噸左右食用植物油和800萬噸以上優質蛋白飼料,為我國1億多油菜種植農民提供約675億元的經濟收入,也為生物燃料、醫藥、化妝品、冶金等行業提供重要工業原料。2.菜籽油在國產食用植物油中的主體地位顯要。我國油菜產油量占油料作物產油量55%左右,是國產植物油第一大油源。通過單產和含油量提升,擴大冬閑田油菜,我國油菜產油量可實現倍增。3.菜籽油護航國民健康和食用油供給安全的支撐作用凸顯。在所有植物油中,雙低菜籽油是品質最好的食用油。普及雙低菜籽油的消費,對護航國民健康至關重要。4.油菜的多功能與一二三產業的融合度高。
(二)油菜產業發展的主要特點。1.油菜種植面積、產量總體穩中略升。我國是世界油菜主產國。油菜種植面積、總產從1980~2011年31年間一直居于世界首位。從2013年起,我國居于世界第二位。近10年來,我國油菜種植面積、單產、總產總體呈穩中略升趨勢。
2.油菜品質明顯改善。在育種技術強有力的支撐下,近10年來,我國育成油菜品種的品質得到明顯改善,芥酸和硫苷含量呈逐年下降趨勢,含油量上升。2015年我國雙低油菜含油量平均值達43.79%,為歷史最高水平;芥酸含量平均值為4%,為歷史最低值。
3.油菜籽加工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1)油菜籽加工企業發展快、產能大。(2)菜籽加工分布區域集中,以使用國產油菜籽原料為主。(3)油菜籽作坊企業經營日益活躍。4.菜籽油消費量和貿易量呈雙增長態勢。
二、湖北省油菜產業發展的主要做法
湖北省是全國最大的優質油菜生產基地,種植歷史悠久,連續20年油菜籽總產量居全國第一,約占全國總量的1/6強,占世界總量的1/18,戰略地位十分顯要。其主要做法是:
1.政府推動,促進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油菜產業的發展,制訂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進油菜產業的發展。特別是2008年以來,湖北省借助國家強農惠農政策的東風,扶持油菜產業。并于2011年制訂下發了《湖北省雙低油菜產業發展實施方案(2011—2015年)的通知》,全面推進油菜產業發展。
2.出臺政策,加大扶持。首要的是建立油菜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從2001年起,湖北省每年安排財政預算資金2000萬元,專項用于雙低油菜產業發展。同時,增加油菜農機具購置補貼項目資金規模,推進油菜機械化。
3.統一供種,提升質量。湖北省近年來大力推進全省油菜生產統一供種,大大提高了播種質量。省里要求各縣市將油料大縣獎勵資金30%以上用于雙低油菜統一供種和技術示范。目前全省統一供種率達40%以上。
4.建立油菜生產保護區,開展高產示范創建。一是大力推進油菜保護區建設。全省劃片確定32個重點油菜保護區示范縣,共有油菜種植面積1500萬畝,占全省總面積的85%。二是開展油菜高產片區示范創建。從2007年開始,湖北省推進油菜高產示范創建,全省高產創建示范片區由2009年44片擴大至2015年70片,覆蓋面廣,帶動力強。
5.開展油菜“五化”模式示范,生產成本大為降低。湖北省“十二五”時期以來,大力推廣油菜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試驗示范,提升油菜科技含量。一是加快優質高產油菜品種的推廣應用。全省雙低油菜普及率達95%,雜交雙低油菜占70%以上。二是開展油菜“五化”(優良品種為主的機械化、輕簡化、集成化、規模化、產業化)生產模式示范,使油菜生產成本大大降低。云夢縣2013年從傳統的原每公斤成本超過5元逐漸下降到2.9元;黃梅縣2016年降到1.75元,逐漸接近加拿大等主要出口國1.5-2元/畝的直接田間生產成本,競爭力接近國際先進水平。三是推廣應用油菜“一菜兩用”技術。2015年全省油菜“一菜兩用”技術推廣應用面積達170萬畝,比上年增10萬畝。
三、促進我國油菜產業持續穩定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強化立法,提供保障
借鑒國外經驗,我國應強化油菜產業立法,加大油菜產業保護和支持力度。建議國家盡快制定《國家油菜產業中長期發展戰略規劃(2016—2030年)》,建立完善油菜產業發展的政策體系。同時,盡快制定頒布《國家油菜產業發展條例》,使油菜產業支持政策成為一項長期和穩定的制度,為全面增強我國油菜產業發展國際競爭力提供法律支撐。
(二)政策扶持,加大投入
其一,建議設立國家油菜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按油菜面積每畝2元的標準,增設油菜產業發展專項資金2~3億元,重點扶持湖北等長江流域油菜主產區。省市縣財政亦要設立油菜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加大投入力度。其二,實行油菜與小麥等糧食作物同等補貼政策,提高補貼標準,改革補貼方式。將油菜補貼資金直接幫助農民統一選購優質品種,全部用于統一供種。其三,加大油菜生產大縣獎補力度,提高獎補標準和規模。其四,提高油菜機械化作業補貼標準,推進全程機械化。其五,實行冬閑田開發種油獎勵和冬閑田流轉鼓勵政策。其六,加大油菜產業發展的科研投入。加強重大基礎研究、科技與裝備創新研究與集成,以及科技成果推廣的引導和支持。其七,將油菜納入農業政策性保險范圍,實行應保盡保。
(三)加快推進國家雙低優質油菜保護區建設
在國外市場沖擊的嚴峻形勢下,國家應加快建設以湖北為重點的長江流域雙低優質油菜保護區。對保護區主產省,要完善產業扶持政策,重點是爭取出臺油菜籽目標價格政策,穩定油菜市場價格;將油菜納入用地養地、休耕輪作的作物試點,按每畝50元的試點標準列入綠肥補貼范疇。對保護區重點縣,特別是20萬畝以上的重點縣要加大獎補力度,提高資金用于統一供種、機械化技術推廣和產業化發展的比重。
(四)加強育種攻關,推廣統一供種
要加快選育一批單產高、抗病性好、品質優的突破性機械化新品種。將油菜單產水平平均提高到450斤以上。顯著提高油菜菌核病和根腫病抗性水平,提高油菜含油量、油酸等品質,將含油量普遍提高到50%以上。提高我國在機械化作業環境下的品種豐產能力,在雙季稻產區選育極早熟高產機械化新品種,推廣“稻-稻-油”三熟制油菜發展。
(五)盡快出臺油菜籽目標價格政策,維護農民利益
目標價格政策是新形勢下國家通過差價補貼保護生產者利益的一項重要農業支持政策。2014年,國家在湖北率先開展油菜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取得了較好效果。調研組認為,國家油菜籽臨儲價格政策取消后,使生產者的利益難以保護。目前我國出臺油菜目標價格政策時機成熟。建議國家盡快出臺此項政策。實施的程序是,提前制定預案,分省公布實施。當市場價格低于目標價格時,執行目標價格政策,按差價直接補貼給農民;當市場價格高于目標價格時,不予執行。目標價格實施與油菜種植面積、產量掛鉤,一次性補貼給農民。
(六)推進精深加工,培育民族油菜產業自主品牌
重點:(1)組建油菜籽企業戰略聯盟,打造行業旗艦。(2)推進技術改造和轉型升級。(3)引導金融機構,及時幫助龍頭企業解決信貸資金難題。(4)建立利益聯接機制,實行龍頭企業與油菜籽基地對接。(5)實施“互聯網+”戰略,大力發展菜籽油產加銷電商模式。(6)大力開展雙低菜籽油宣傳推介,引導健康消費。(7)強化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
(七)建立雙低油菜產業技術支撐體系,加強國際競爭應對政策研究。
建議國家成立以傅廷棟院士為權威的國家油菜產業技術專家組,及時研究解決油菜產業發展中的重大技術難題,盡快研究形成我國油菜產業發展的集成技術支撐體系。同時,成立國家油菜產業協會。充分發揮協會主體作用,加強政策應對研究,及時提出前瞻性、戰略性、可行性的重要對策建議,切實保護國內油菜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湖北省農業廳課題組)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2017年02月18日03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