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銀行董事長周慕冰近日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面對“三農”新形勢、新機遇,農業銀行將始終堅持服務“三農”的根基不動搖。
“我們當前處在一個變化、發展的時代。”他說,隨著農村綜合改革不斷深入,國家支農投入不斷增加,農村一二三產業加快融合發展,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推進以及“互聯網+”的廣泛應用,“三農”領域正在發生著深刻變化。以規模化、集約化、組織化、社會化為特征的“新三農”、“大三農”正逐步取代以傳統千家萬戶小農經濟為代表的“老三農”、“小三農”。
周慕冰認為,未來的“三農”金融市場格局,將會是競爭與合作并存,總體上呈現多層次、多元化的態勢。
他表示,政策性和開發性金融機構將在農業農村基礎設施、生態環境治理等中長期建設項目上發揮基石作用;大型商業性金融機構致力于提供全功能的綜合金融服務,將在支持現代規模農業、縣域骨干企業、大型市場建設等商業化項目上發揮主力軍作用;郵儲銀行、農商行和信用社在本地化服務、滿足農業生產經營的日常資金需求方面更具優勢;股份制銀行、城商行將利用經營管理上的靈活性,針對特定客戶群體,提供特色產品和服務;互聯網金融機構則注重為小微企業和個人客戶提供便利化、個性化的金融服務。
面對大量新金融機構涌入農村市場,周慕冰表示,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將關注的目光轉向“三農”領域,很多機構開始在拓展“三農”業務上發力,特別是不少新金融機構通過大數據和互聯網手段,嘗試解決農村金融的風險高、抵押難等問題,這是好事。解決“三農”問題需要大家齊心協力,共同參與。
周慕冰表示,農村金融發展相對滯后,既與“三農”經濟相對弱勢有關,也與農村地區經濟金融資源較為分散以及金融生態環境有關。作為農村金融服務的主要提供者,農業銀行致力于讓廣大“三農”客戶享受到更便捷的現代金融服務,和其他金融機構之間雖然一定程度上存在競爭關系,但更多的是互補合作。
對此,周慕冰表示,一方面,農業銀行高度重視發展互聯網金融,先后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積極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科技手段,加快自身“互聯網+三農”業務綜合服務平臺建設,構建有農行特色的“互聯網+三農”服務模式,按照“標準化、模型化、規模化、批量化、自動化”原則,探索完善基于互聯網的線上化、智能化的“三農”信貸作業模式。另一方面,農業銀行可利用遍布全國城鄉的營業網點和“金穗惠農通”服務點,與新金融機構合作,形成線下線上的優勢互補。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經濟網-《農村金融時報》(記者/李曉)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