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降低農業資源過高利用強度,緩解面源污染加重趨勢,推動我國農業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農業部將啟動實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行動、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東北地區秸稈處理行動、農膜回收行動和以長江為重點的水生生物保護行動等“農業綠色發展五大行動”。
農業部新聞發言人葉貞琴在9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指出,近年來,我國糧食連年豐收,棉油糖、果菜茶、肉蛋奶、水產品等供給充裕,但也付出了很大代價,農業資源長期透支,過度開發,農業面源污染加重,農業生態環境亮起了“紅燈”。化肥、農藥等投入品過量使用,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率、農膜回收率、畜禽糞污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率偏低,海洋漁業資源持續衰退等問題伴隨而來,成為當前農業生態資源環境面臨的最突出的問題。
作為推動農業供給側改革的重要部署和重大舉措,“農業綠色發展五大行動”將促進改變傳統生產方式,減少化肥等投入品的過量使用,優化產地環境,提升產品品質,從源頭上確保優質綠色農產品供給;同時還將推進農業生產廢棄物綜合治理和資源化利用,推動我國農業形成綠色的發展方式,走上可持續的發展道路。
具體而言,在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行動方面,今年中央財政擬安排專門資金,采取以獎代補方式,聚焦畜牧大縣和規模養殖場,整縣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統籌現有各種項目,重點支持畜禽糞污處理和利用設施建設。此外還將聚焦規模養殖場戶,建設全國性的畜禽規模養殖場信息直聯直報平臺;成立國家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處理科技創新聯盟,總結提煉有效模式,指導地方和規模養殖場科學治理畜禽糞污。通過這一行動的實施,將使全國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75%以上,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95%以上,到2020年基本解決大規模養殖場糞污資源化利用問題。
據了解,目前,水果、蔬菜、茶葉等園藝產品的化肥用量大體上占農用化肥用量的40%,這是推進化肥減量潛力最大的領域。農業部實施有機肥替代行動就是為了解決化肥用量過大帶來的環境問題,力爭用3至5年時間構建起有機肥替代化肥的組織方式、服務機制和政策框架。在推進過程中,堅持減量與增效并重,生產與生態統籌,突出重點品種、優勢產區,打造一批綠色產品基地、特色產品基地和知名品牌基地。通過這一行動的實施,將力爭到2020年果菜茶優勢產區化肥用量減少20%以上,核心產區和知名品牌生產基地(園區)化肥用量減少50%以上。
東北作為我國的大糧倉,秸稈尤其是玉米秸稈總量大,戶均秸稈產量是全國平均水平的3.2倍。2015年,東北地區秸稈綜合利用率僅為66.6%,比全國平均水平低13.5個百分點。如何因地制宜解決東北地區的秸稈問題,對全國秸稈綜合利用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記者從會上了解到,農業部今年擬安排中央財政資金6億元,在東北地區60個玉米主產縣開展整縣推進秸稈綜合利用試點。大力推廣秸稈深翻還田、覆蓋還田等循環利用技術,推動以秸稈為紐帶的循環農業發展;加快培育秸稈收儲運社會化服務組織,建立玉米主產縣全覆蓋的服務網絡,提高秸稈收儲運專業化水平;創新并熟化一批秸稈還田、飼料、燃料利用領域的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裝備,提高秸稈綜合利用標準化水平;同時,推動出臺并落實用地、用電、信貸等優惠政策,建立政府引導、市場主體、多方參與的產業化發展機制。通過這一行動的實施,力爭到2020年,東北地區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0%以上,新增秸稈利用能力2700多萬噸。
數據顯示,我國每年農膜使用總量高達260多萬噸,但回收率不足2/3。農業部農膜回收行動主要是解決目前地膜回收難度大、成本高帶來的“白色污染”問題。葉貞琴在會上表示,今年,農業部將在甘肅、新疆、內蒙古等地區建設100個治理示范縣,以棉花、玉米、馬鈴薯為重點作物,以加厚地膜應用、機械化撿拾、專業化回收、資源化利用為主攻方向,連片實施,整縣推進。同時還將強化源頭治理,加快推動地膜標準修訂;調整補貼政策,由“補使用”轉為“補回收”,試點地膜回收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探索“誰生產、誰回收”機制,使地膜回收責任由使用者轉到生產者。通過這一行動的實施,力爭到2020年農膜回收利用率達到80%以上,農田“白色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為解決漁業資源環境持續衰退惡化問題,促進漁業可持續發展,以長江為重點的水生生物保護行動成為此次農業綠色發展五大行動之一。在抓好長江水生生物資源保護上,農業部將大力推進中華鱘和長江江豚拯救行動計劃,率先在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區實現全面禁捕。在加強海洋漁業資源管理與保護上,重點推進“漁船雙控”“總量管理”和“伏季休漁”,繼續清理整治“絕戶網”和涉漁“三無”船舶,引導和支持漁民轉產轉業;同時,積極推進海洋牧場建設,增殖養護漁業資源。通過這一行動的實施,力爭到2020年,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衰退、水域生態環境惡化和水生生物多樣性下降的趨勢得到有效遏制,水生生物資源得到恢復性增長,實現海洋捕撈總產量與漁業資源總承載能力相協調。
下一步,農業部將會同省級農業部門,以“農業綠色發展五大行動”為抓手,落實綠色發展理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走出一條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新華網2017年5月9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