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強調“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鄉村振興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到底振興什么、怎么振興、誰來振興,是需要不斷探索的重大問題。在此背景下,湖南師范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陳文勝教授所著《中國鄉村何以興》應時而生,該書立足于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戰略遠景,系統厘清了鄉村振興的五大關系,包括政治與政策、戰略與策略、城市與鄉村、東部地區與中西部地區、政府與市場,這五大核心關系直接關涉我國如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一、政治與政策的關系
鄉村振興首先是一個大的政治任務,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代表著黨中央關注農業,關心農村,關愛農民,“三農”本身在中國就具有政治性。農村為中國現代化建設提供了一個穩固都大后方,歷次城市出現經濟危機,農民工都能夠返回農村,當城市的問題得以順利化解,農民工還能再進入城市。促進農村發展,實現鄉村振興,從而更好地發揮農村作為“大后方”的作用是中國政府關注的最大政治。
中國的政治如果直接落到鄉村就會出問題,當前突出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強調鄉村振興示范點、示范區、示范帶的建設。一個縣投入一個示范點就十幾個億,但是背后鄉村的人都沒有了、房子都破爛了,過幾年示范帶、示范區就變成爛尾樓,這就是沒有處理好政治與政策的關系問題。陳教授這本書非常準確地提出,在推進鄉村振興的實踐中要把政治轉化為政策,產業政策、文化政策、組織政策不能簡單地直接落地,要與本地發展實際結合起來,轉化為具體的政策。例如產業政策,不可能每個村都盲目地擴大規模發展產業,這是不切實際的,尤其是農業發展一定要基于本地資源稟賦。文化政策同樣如此,不應該直接把政治變成政策,這是一個很大的關系。
二、戰略與策略的關系
鄉村振興是大的戰略,戰略是站在國家經濟發展,參與國內外競爭,參與國際競爭,尤其是與美國高科技的競爭。站在未來30年全面現代化的視角去看鄉村社會,當前國際形勢非常復雜,國家經濟在下行。鄉村應該扮演什么樣的角色,鄉村振興未來怎么走,這是一個戰略問題,不能直接當策略。該書指出鄉村振興在不同的地方肯定要有不同的策略,筆者在一些村莊調查時,村支書記問我們怎么搞鄉村振興?在貧困村,只要把矛盾解決掉就是鄉村振興,農村所有的工作都是鄉村振興的工作,不要以為搞產業、搞旅游就是鄉村振興。
三、城市與鄉村的關系
中國縣域擁有遼闊的區域空間和生態優勢,是最大的潛在內需市場,是最具活力的戰略發展空間。該書中強調只有以縣域城鄉融合發展為取向,推進農村發展動力變革,建立健全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才能為經濟轉型找到有效的突破口,為農民富裕富足提供更有力的制度支撐。我們不能違背農民意愿、逼迫農民進城,未來三十年還會有農民生活在鄉村,也還會有人返回鄉村。縣城的城鎮化也是如此,這絕對不是未來農民的終點,要讓它自然地城鎮化,不能逼著農民進城,未來農民二代三代會逐步向大城市遷移,部分縣城將會衰落。筆者在廣西調研時發現,除了柳州市的常住人口呈現凈流入,其他的地級市和縣城都是凈流出的。這就是鄉村振興過程中城市與鄉村的關系問題。
四、東部與中西部農村的關系
東部地區的經驗能不能直接用來指導中西部地區,尤其是浙江鄉村振興的經驗?筆者的調查包括陳教授的這本書也指出,這種經驗的意義并不突出。東部地區的鄉村振興,一個縣的資金投入能夠達到幾百億,中西部地區根本不可能有這樣的投入,一個億都投不了,所以浙江當前推進鄉村振興的經驗對中西部地區而言參考價值并不突出。中西部地區不應該盲目學習浙江現階段的經驗,理想化地將浙江鄉村振興取得的成效作為自身當前工作的目標,而更應該分階段總結東部地區鄉村振興的經驗,再根據本地發展實際來理性地借鑒。
五、政府、農民、市場的關系
在鄉村振興過程中政府扮演什么樣的角色,農民扮演什么樣的角色,農民的主體地位怎么體現出來?現在基本上都是政府“大包大攬”,政府在干,農民在看,看了還不滿意,還罵人,這樣做是不行的。此外,在鄉村振興當中是市場起決定性作用,還是政府起決定性作用?該書指出“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決定著鄉村產業振興的成敗”,只有找準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的黃金結合點,政府、農民、市場三方以及各種要素才能實現配置最優化、效率最大化。有為政府應該注重通過制度供給、政策供給和服務供給,從而推動有效市場的形成和完善。很多事情市場可以做的,政府應該把不該管的“放”給市場,從而激發鄉村發展的內在動力以產生乘數效應。
《新疆農墾經濟》2023年8期
(作者系武漢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教授;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新疆農墾經濟》2023年8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