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撂荒危機中存農業供給側改革機遇

[ 作者:馮大鵬?張興軍?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5-12 錄入:吳玲香 ]

鄭州糧食批發市場高級分析師申洪源介紹,數據顯示,目前,河南的高標準糧田已達5300多萬畝,成為全省糧食生產的“穩壓器”。2016年總產雖比上年略有下降,仍達歷史第二高,此前更是實現了十二連增。“白地”大多在豫南丘陵地帶,對全省糧食生產總體影響不大。

專家建議,要調動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就要穩定農民的種糧預期,從根本上增加農民的種糧收入。完善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政策,為農業結構性改革提供動力。

還有專家認為,農業支持政策要向規模經營主體傾斜,同時要注重讓農民分享成果。具體來說,一要實行目標價格改革,通過差價補貼保護生產者的利益;二要用好農業補貼,探索完善農產品直接補貼等保障農民收入的政策工具。

河南省委農辦綜合處處長孫金峰表示,作為傳統產糧大省,河南的農業生產正從單純追求數量向數量質量并重過渡,從過去的“吃飽飯”向“吃好飯”過渡。部分農民種的小麥品種不對路,一邊是優質小麥緊缺,一邊是農民賣糧難,這其實是小麥生產的結構性過剩。通過調結構生產出更多適銷對路、優質優價的農產品,既是未來農業發展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也蘊藏著“白地”問題的求解之道。與此同時,隨著土地流轉加速,要進一步完善集約經營的風險防范體系。

記者在淮河岸邊航拍時發現,偶有塑料棚點綴于大片“白地”間。村民介紹,棚里種的是土豆等作物,還有的正準備將冬小麥改成春花生,這也是根據市場需求開展結構調整的一種嘗試。

專家認為,當前農業發展已進入轉型關鍵期,這一方面給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了諸多機遇,另一方面也存在著一些轉型誤區,需要高度警惕。尤其在耕地紅線、糧食安全等重大問題上,對已經出現的苗頭性問題應及時加以引導。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新華社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aⅴ | 亚洲午夜成人不卡在线 | 最新国产在线拍揄自揄视频 |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香蕉 | 中字幕无砖欧美日韩一区中 | 亚洲222cc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