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主編推薦

徐祥臨:我國農業生產現代化的重要路徑

[ 作者:徐祥臨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8-30 錄入:王惠敏 ]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三位一體”思想

    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黨中央要求,要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不能有所偏廢。提到農業現代化,人們馬上會聯想到歐美國家的大規模農場經營、大型農業機械作業等具象特征。可是,我國的基本國情是人多地少,即使本世紀中葉城鎮化率達到80%,還會有2.5億左右的人口生活在農村以農業為生,人均耕地不足10畝,戶均30多畝;再加上各地區農業資源稟賦千差萬別的因素,相對于歐美農業而言,我國的農戶生產經營規模很小將是我國農業長期的歷史現象。那么,我國的小農生產如何現代化?這是“四化同步”必須破解的歷史性難題。從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確立后算起,這個難題已經困擾我國三十多年。
  如果籠統地討論破解這一難題的基本思路,早在三十年前就已經明確了,那就是構建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在這一思路指導下,以發展市場經濟為導向,全國各地進行了大量的探索,形成了以“公司+農戶”為基本模式的農業產業化經營、以能人牽頭為基本模式的專業合作社等經驗,并且,這些經驗在國家層面都以權威政策發布甚至制定法規條例的方式進行了推廣。這些經驗雖然推動了現代農業發展,但總體效果并不理想,大量農業生產被排除在外,即使一些小農戶參與進去,也難以與企業和能人共同分享市場競爭帶來的利益。
  習近平總書記長期關注如何為農業生產提供社會化服務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理論思考和實踐探索。他在浙江省擔任省委書記期間,敏銳地發現了瑞安市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創新的巨大價值,倡導并具體指導了把農民專業(生產)合作、供銷合作和信用合作整合為一個強大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改革,深受農民群眾的歡迎,取得了初步經驗,簡稱“三位一體”。其后,仍然把“三位一體”作為構建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主軸抓住不放。2015年,黨中央、國務院下發11號文件,要求各級黨委政府以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為突破口,形成“三位一體”的“為農民生產生活服務的生力軍和綜合平臺”,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確定了發展“三位一體綜合合作”的政策導向。
  習近平總書記的“三位一體”思想,主要源于他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造詣和我黨改造小農經濟偉大實踐,也是對國情相似的發達國家發展現代農業理論與經驗的兼收并蓄。列寧早就講過:“文明的合作社工作者制度就是社會主義”。正是基于馬恩列的合作經濟思想,毛澤東在根據地時期就發出了“組織起來”的偉大號召,作為陜北革命根據地領導人的習仲勛,響應這一號召,親自領導農民辦起了生產合作社、供銷合作社和銀行。新中國成立初期,為了讓全國農民徹底擺脫小農經濟分散單干的制度性弊端,有效對抗商業資本和高利貸資本對農民的盤剝,毛澤東領導億萬農民建立起了生產合作社、供銷合作社和信用合作社,為農業農村現代化奠定了制度根基。顯然,習近平總書記的“三位一體”思想,體現了我黨改造我國農業生產方式歷史使命的“初心”。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如何構建“三位一體綜合合作”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我國還在探索之中。為了少走彎路,借鑒發達國家的相關經驗,是我們黨在領導改革開放中運用純熟的治國理政法寶。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在指導瑞安“三位一體”改革試驗時提出,要借鑒日本農協等國外有益經驗,但又不要照抄照搬。
  那么,“三位一體”農民合作社模式能夠為小農生產提供生產生活全方位社會化服務嗎?這里我們梳理一下日本農協的基本制度安排及其效果,有助于深刻理解習近平“三位一體”思想的科學性和實用性。
  日本與我國同屬東亞國家,人多地少、農戶經營規模細小,既是基本國情,也是國家現代化尤其是農業現代化過程中遇到的基本難題。從明治維新算起,日本花了八十年左右的時間,摸索出了二戰之后基本定型的農協(全稱農業協同組合,即農業合作社)體制。該體制有以下特征。
  農協組織與政府層級一一對應,有一級政府便有一級農協。這樣的組織機構設置方式有三個優勢,一是行政區劃內的所有農村居民全部加入到農協之中,可謂是“一個都不少”。二是農協成為政府與農民之間的橋梁和紐帶,不論是中央政府還是地方政府,都可以通過農協落實農業農村發展政策,保證財政支農資金使用的高效率,并惠及農協全體成員。三是及時準確地掌握全國農業生產經營動態,有效防止谷賤傷農現象的發生。
  農協為農服務的綜合性。農協設有農業技術指導、購銷、信用、保險和生活服務等多個職能部門,各部門的業務相互支撐,為農協成員提供“從生產到生活,從搖籃到墳墓”的全方位社會化服務。在這種體制下,農業科技推廣迅速高效,保證了農產品產量高且質量好;農業生產資料供應質優價廉,農產品銷售直接進入批發市場,確保農民利益不受損失。因為有農協提供的全方位社會化服務,農戶只要管好自家的生產環節,其他經營幾乎不用操心。把農戶的生產與農協的綜合服務統一起來考察,便不難發現,日本的農業農村經濟,就是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農協經營運作以金融為核心。為農戶提供金融服務,是農協最早也是最主要的業務。戰后,日本農協又發展了保險業務。所以,農協是一個實力雄厚的龐大金融組織,不僅在農村經濟占據核心地位,在整個國民經濟系統中也舉足輕重。正因為如此,農協不僅徹底解決了農民生產生活的貸款難和保險難等問題,還以其豐厚的贏利為其他部門尤其是農業科技推廣提供了堅實的經濟支撐。
  由于日本農協具備上述體制特征,其為農服務功能遠在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之上。農協在涉農市場上的功能定位是:發展中間商業,排除中間商人。也就是說,日本農協是涉農市場的壟斷組織。但是,農協的壟斷是為了對抗資本制企業利用市場機制對小農戶的盤剝。它通過健全、強大的服務功能,滿足農戶近乎全部的服務需求,并且盡可能地將所有經營環節的利潤留在農協內部,由農戶分享。比如,超市零售某種蔬菜,價格是每市斤3元。在我國目前以農戶分散生產經營為基礎的農產品流通體制下,超市以每市斤2元的價格從批發市場進貨,而批發市場里的該種蔬菜又是經銷商以每市斤1元的價格到田間地頭從農戶手里收購來的。如果農戶的生產成本是每市斤0.8元,那么,農戶生產1市斤該種蔬菜的純收入是0.2元。而在日本農協體制下,農協統一收購所屬農戶的該種蔬菜運到批發市場上出售,農戶獲得每市斤2元的毛收入,扣除農協不超過批發價10%的運銷費用(也是農協的營銷收入),農戶拿到手的銷售收入不低于每市斤1.8元,同樣扣除0.8元的生產成本,則日本農戶的純收入是中國農戶的5倍。所以,日本能夠在20世紀70年代初做到城鄉居民收入均等,并不僅僅靠政府對農業的保護政策,更為重要的是,農協在涉農市場上對農戶提供全方位服務,形成了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強大內生動力。
  農協雖然是涉農市場的壟斷組織,但它并不排除農業內部相同農產品生產者之間的競爭。這種競爭主要是不同地區農協之間的競爭,農協內部生產相同農產品的農戶之間并不存在你多我少的利益競爭關系,相反,他們需要相互幫助,爭取所在農協統一銷售到批發市場的農產品產量高、質量好、成本低,以獲取更多的收益。全國農協在鼓勵內部競爭的同時,又會發揮系統性管理優勢,防止全國性農產品生產過剩,確保農戶生產農產品有利可圖。
  資料表明,習近平總書記對日本農協等發達國家農業現代化的基本經驗十分熟悉,對于農民以合作經濟為紐帶組織起來參與市場競爭的客觀規律了然于胸。習近平總書記力主構建“三位一體”農民合作社體系,為我國農業生產現代化指明了方向,標志著我國農村改革發展進入新紀元。我國的“三位一體”雖然起步較晚,但我們有理由期待,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與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有機結合起來,是完全可能的。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將成為可望可及的夢想。

   作者單位:中央黨校經濟學部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學習時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本免费久综合在线观看 | 正在播放90少妇 | 亚洲а∨天堂久久精品 | 亚洲中文字幕自拍a人片 | 一区二区無碼在線觀看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老师 午夜视频网址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