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想回顧一下馬克思關于農業政治經濟學和現代農業的一些思想,這些思想表述在帶有里程碑式的幾本非常重要的經典著作中。
1845年,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這篇非常重要的馬克思主義奠基之作中,關于城鄉矛盾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思想,就是由于物質勞動和精神勞動的分工導致了城鄉對立,個人屈從于這種城鄉對立出現了兩個“動物”,一個是城市動物,另一個動物就是農村動物,人為什么變成一個動物呢?他是受到了城鄉對立的壓迫。所以,怎么樣解決城鄉對立?把農村動物轉變為農村主人,這是問題的關鍵。因此,馬克思在著作中提出要實現城鄉的統一,這是一個非常重要、非常關鍵的問題,要解決城市動物和農村動物的問題,使得城鄉人口變成城鄉的主人,必須要實現城鄉統一。城鄉統一,就是今天所講的城鄉統籌,城鄉一體化。
怎么樣實現城鄉統一呢?它的首要條件就是消滅城鄉對立,要打造一個能夠消滅城鄉對立的物質提前。馬克思在這段話中講得很明顯,我們消滅城鄉對立不只是意識形態的,我們要消滅城鄉對立必須要有一個物質前提,這是馬克思在這本著作中提出的經典觀點。馬克思是1818年出生的,他在27歲的時候和恩格斯就寫了這篇文章,而且這篇文章很長很經典,所以這是一個里程碑式的觀點。追溯到更早一點就是1842年馬克思發表了《第六屆萊因省議會的辯論(第三篇論文)》一文,在這篇辯論式的文章中,他非常關注農民問題,他認為農民是受到了資本的剝奪和農村大地主的剝奪,他主張要消滅這種剝奪。1848年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對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設想的第九條中提出“把農業和工業結合起來,逐步消滅城鄉對立”。曾經,這句話在德國版中說的是要消滅城鄉差別。后來他把“城鄉差別”調整為“城鄉對立”,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城鄉差別要消滅是一個非常長的歷史過程,但城鄉對立特別是階級對立,這是要通過革命來消滅的。意思就是說,工業和農業結合是一場農業的革命。在這里,他強調的是通過工業和農業的革命比較快一些的結束城鄉對立,把農業勞動力合理的在城鄉間平衡進行分配。就業是一個人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大計,要消滅城鄉差別首先要解決好這個問題,解決好生存和發展的基本問題,就是實現比較充分的就業。這是《共產黨宣言》對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一種構想,提出了一種科學模式。
緊接著1867年《資本論》第一卷發表,在第十三章討論大工業與農業的關系時,他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一直到現在我認為我們在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的時候,有一點忽視了馬克思的這段話。基本意思是大工業進入農業的革命作用就是消滅傳統舊社會的堡壘——“農民”,緊接著在后面說要把農民變為“雇傭工人”。所以,我們老是講農民是同盟軍,但馬克思在這里講的不是這個意思。在轉為“雇傭工人”以后,馬克思緊接著說農村的社會變革和社會對立,就和城市相同了,他們共同的革命的對象就是推翻資產階級。所以,這個變化就是把原來我們長期認為的農民是無產階級的同盟軍轉變為無產階級的一員,這是階層關系、階級關系的變化。最后落腳到農業和工業最高級的綜合。最高級的綜合是什么?這就是哲學的概念——生產方式。大家知道,生產方式不僅僅是生產力的概念,是在物質生產過程中人與自然的關系和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的統一體系。所以,馬克思不是簡單地從技術層面說要搞大生產,他已經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有機結合的最高層面上提出要建立社會主義的農業生產方式,要推翻資本主義,他就是這個意思,這是非常重要的,是1863年馬克思寫出的《資本論》第一卷于1867年出版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
1857年至1858年馬克思寫出了《政治經濟學批判》草稿(就是馬恩全集第46卷),他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就是農業生產的生產時間和勞動時間是不一致的。為什么農業生產時間和勞動時間會不一致呢?因為農業是自然再生產和經濟再生產的結合,它的生產時間是指從農作物(動物和植物)在自然條件下的生長周期,他的勞動時間是在自然生長過程中,農民的勞動作用于農作物的時間。所以,這就出現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農業勞動的中斷,農業勞動時續時斷,今天通俗地說是農忙和農閑。農閑的時候勞動力就浪費了,活勞動沒有得到充分地利用,活勞動沒有通過勞動的持續去創造價值。馬克思提出了農業勞動持續的理論,怎么解決呢?他說必須是工業進入農業,資本掌握農業,這樣一方面可以縮短農業自然再生產的周期,有可能縮短或者是加快,通過機器生產提高農業勞動時間的效率;另一方面資本和工業進入農業,搞非農產業,來填補勞動中斷的空閑時間。所以,馬克思在這里歸納出工業反作用于農業,恩格斯進一步調整為農業的工業化。
最后,恩格斯在逝世的6個月前,他出版了最后一篇經典名著就是《法德農民問題》,他針對當時德國社會民主黨把落后傳統的小農固化的主張,他是反對固化小農的,強調要改造小農。但是,改造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所以他主張通過合作社的大農的優越性來引導和吸引小農,走集體化的農業道路。馬克思1872年還寫了一篇文章《論土地國有化》,明確提出必須改變資本主義對土地掠奪性使用的生產方式,優化土地產權配置,實現土地國有化。同時在《資本論》第三卷關于級差地租的文章中特別強調如何消滅絕對地租的問題,出路就是土地的國有化。
所以,我在這里介紹了一下關于馬克思主義農業政治經濟學思想的幾篇劃時代的著作提出的主要觀點。把馬克思社會主義的農業政治經濟學思想歸納起來,馬克思主義強調的是資本主義取代封建主義,然后進入社會主義,他們強調要建立社會主義現代農業生產方式。歸納起來他們的社會主義現代化農業的生產方式應該有以下“六化”。
一是農業合理化。要求大機器生產,農業機械化即農業工業化;科學化,要科學配置各種生產要素,科學合理地使用化肥;生態化,強調農業和工業的結合,城鄉一體,恩格斯說得很具體,城市人口有那么多的集中排泄物,如果城鄉不一體,農業和工業不結合起來,那些排泄物對于農業來說就是非常寶貴的有機肥料,就不能進入田土,也就不能改善耕地,這就是一個生態循環。
二是農地規模化。通過勞動創造價值的原理來強調農地規模化,大家知道價值是活勞動力創造的,價值創造的活勞動力形成了某個生產經營者產品的個別價值,這個個別價值要通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形成社會價值才能實現(市場交換)。工業的個別價值由于是機器生產其勞動生產率比較高,這樣其個別價值就比較低,通過市場交易所獲得的經濟效益就較高;而農業是手工勞動,勞動生產率很低,其產品的個別價值量就高于了社會價值,于是其市場經濟效益便很低,甚至還會虧本。怎么辦呢?當農產品商品化之后,當農業進入市場的時候,生產經營者必然要千方百計降低活勞動的消耗,也就是降低其產品的個別價值量。怎么降低呢?就是機械化的生產,規模化的經營,就要通過市場來決定,市場來選擇。規模化不是通過政府發號施令,今天講市場的決定作用,政府可以引導這樣做,但最終要靠市場來說話。所以,經濟學有一個規模經濟的概念。大家還記得嗎?規模經濟概念就是市場經濟形成的,在一定經濟區間,長期平均成本是遞降的,當成本下降的曲線上升到同平均水平線的交點就是規模經濟的界線,超過了這個水平線以上就是規模不經濟,這就是市場決定的,不是政府發號施令決定的。當然,政府可以指導,這是可以的。
三是農戶合作化。要建立合作社,合作社就是搞規模農業、科學農業、合理農業的,通過合作社來引導小農、組織小農,不能采取革命的方式去打壓小農,而是要引導小農。
四是農村工業化。恩格斯在《論住宅問題》的這篇文章中,有一段話講得非常好,他說當機械生產把大部分小農變成剩余勞動力的時候,我們是不是強迫他來進入城市呢?不是的,我們應該是發展農村工業和農村的非農產業來引導他們就業。所以,他不主張農村的過剩勞動力大量涌入城市,而主張在農村搞就地工業化。所以,我25年前寫的《農村過剩勞動力就業深化論》這本書,就是主張要搞農村的工業化來消化農村的過剩勞動力,我不主張提“剩余勞動力”,因為可以通過農業的深度開發和農村工業化來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農村的工業是集中的,不是分散的,必然帶來農村的城鎮化。所以,一味地搞大城市當然不對,必須是大城市和農村的城鎮化要有機結合,要有一個合理的比例,不能夠顧此失彼。因為,中國畢竟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有這么多的人口要轉移出來,怎么轉移呢?都跑到長沙來?都跑到北京去?那不行啊。有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就是農村工業化,也就是今天講的一、二、三產業融合,農業的多功能化推動農業的城鎮化。
五是農民主體化。農民已經不是農村動物了,農民是自己財產的主體,不是受剝奪的農村動物了。當然,有一個過程。在我國工業化起步的時候,工業化、城鎮化的原始積累,因為是農業化社會,不靠農民、農業來提供,靠誰來提供?在我國的城市化過程中還有一個土地價格剪刀差的問題,那么土地價格剪刀差問題到現在稍微好了一點,但沒有根本解決,土地財政就是個例子。所以,農民的主體化是指農民是自身財產的主體,要強調的是這一點,不是講經營主體,而是財產主體,要改變這個問題,他們不是受剝奪的農村動物,由農村動物轉化為財產的主體,本身就是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一個根本問題。
六是農政公共化。必須形成我國農業農村的公共財政。今天,給農民百把元的補貼,不是對他的恩賜,他是自身財產的主體,他在行使自己的財產權。所以,前段時間有人提出要調整補償,要政府集中收回來,我說這是不對的,不能調整。農政公共化理論的原理還是馬克思在《級差地租》和《絕對地租》中所說的,農村土地被某一些集團壟斷之后,就必然有一個“絕對地租”的問題,“絕對地租”就是農產品價格高于生產價格,的這里有一個剩余額度就是絕對地租。所以,農產品價格不能進入生產價格體系,它高于生產價格即生產價格加地租。由于需求在不斷增長,特別是今天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斷增長,而土地的供給是有限度的。因此,美好生活需求增長迫使農業要對劣等地進行開發,荒山、荒坡,今天把海灘都開發出來的,劣等地開發的成本是相當高的,而農產品的出售定價不是按劣等地的價格定價,而是按土地改良后生產出來的優質農產品的價格定價,價格是很高的,劣等地的農產品由于質量低于是在市場上的交易價格比較低。所以,優質地和劣等地的農產品之間有一個級差地租,這是要交生產經營者的,而絕對地租是交給土地的所有者。農產品的價格按照實際產生的價格,必須高于工業體。而由于農產品提供的是必需生活品,每個人都需要的,你把價格搞那么高,大家怎么承受呢?因此,政府就必須要控制它,也就導致了工農價格剪刀差。
今天,我們實行工業反哺農業的政策,請問怎么樣反哺?用什么標準反哺?不是財政隨便拿出一百個億、兩百個億就行了。農民的土地沒有完全國有化,絕對地租和級差地租都存在,實際價格應該是很高的,現現在的市場價格達不到實際價格,有一個級差,這個級差價格就是工業反哺農業的標準。必須把農村動物變成農村主人,這就要求農政的公共化,包括馬克思還講過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水利、道路、通訊,都必須政府承擔!為什么?因為在工業化的時候,農民作出了巨大的犧牲,包括今天的土地財政。這樣才能科學地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這才能夠真正實現十九大報告提出的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
當然,這里最關鍵、最現實的就是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結合。小農戶不能固化,之所以要結合,就是小農戶要發展;之所以要結合,就是小農戶現在還有很多缺陷、很多劣勢。這種結合就是通過與現代農業的結合來解決小農戶自身的缺陷和劣勢,怎么樣結合呢?小平同志提出實現“兩個飛躍”,第一個飛躍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這充分調動了農戶的積極性。第二個飛躍是農業規模經營和集體經濟。所以,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生產的結合就是要怎么實現小平所講的第二個飛躍,這是最關鍵的問題,這兩個飛躍真正實現了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真正結合,我國農業的現代生產方式才能全面建立起來,這樣才能科學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三農問題全面解決好,最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作者系湖南省經濟學會理事長、教授,本文系作者在湖南省社科院舉辦的“貫徹發展新理念 轉型升級補短板——鄉村振興戰略與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題研討會”上的發言,中國鄉村發現網根據錄音整理,原題為“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農業政治經濟學思想,科學地實施我國鄉村振興戰略”)
相關鏈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