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確保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把扶貧開發工作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脫貧攻堅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的重要任務,在中國現代化的進程中具有重要的意義,也是全球反貧困事業的偉大壯舉。
脫貧攻堅已經到了攻堅拔寨的階段。經過多年的幫扶,條件相對好的地區和貧困人口已經率先脫貧,剩下的都是受多個不利因素制約的深度貧困地區和深度貧困人口,是最難啃的硬骨頭。要打贏脫貧攻堅戰就必須集中力量,突出重點,在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的幫助下,通過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努力來不斷增強內生動力和發展能力,確保脫貧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在此基礎上讓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不斷邁向小康社會和小康生活。
首先要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合力攻堅。由于自然和歷史的原因,貧困地區發展基礎薄弱,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能力差。脫貧攻堅需要動員多方面的力量參與,形成有效的分工協作機制,在貧困人口的積極參與下才能完成。堅持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強化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責任制,是脫貧攻堅的重要組織保障。由于脫貧攻堅涉及面廣,工作內容多,只有各級主要領導親自抓才有可能形成合力。目前形成的五級書記一起抓,貧困縣主要領導在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前不能離崗的工作機制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堅持大扶貧格局,多部門參與,多種措施并舉,徹底改變制約貧困地區發展和貧困人口脫貧的各種因素,才能從根本上打破貧困陷阱。單一的扶貧措施對深度貧困地區和深度貧困人口是沒有效果的,必須綜合治理。
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才能脫真貧、真脫貧。精準扶貧就是要將扶貧對象精確化,扶貧措施精準化,扶貧效果顯性化。通過有控制的民主評議等精準識別方式找準扶持對象,查明致貧原因,建檔立卡,動態管理,做到應扶盡扶。在精準識別的基礎上,通過精準幫扶根除致貧原因。有勞動能力的貧困家庭重點發展產業和幫助就業;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地區實施移民搬遷,同時進行產業和就業扶持;因病致貧的貧困家庭通過綜合性醫療救助來降低醫療負擔,維持基本的健康水平;因學致貧的貧困家庭通過多種方式的教育扶貧來減輕教育支出,保證學齡兒童能夠上得起學,獲得與自身能力相符的教育機會,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家庭則重點通過綜合性的社會保障措施來滿足基本的生活需要,同時關注后代的發展。通過科學獨立的考核評估確保脫貧的真實性和有效性,杜絕虛假脫貧和數字脫貧,使脫貧成效和摘帽退出經得起時間和歷史的檢驗。
脫貧攻堅必須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扶志和扶智就是要從根本上解決貧困人口內生動力不足和能力不足這兩方面的問題,使脫貧具有可持續性。扶貧首先要扶志。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觀念、扶信心,幫助貧困群眾樹立起擺脫困境的斗志和勇氣。物質扶貧往往能解一時之困,精神扶貧卻可長期見效。如果扶貧不扶志,扶貧的目的就難以達到,即使短期脫貧,再度返貧的概率也會很大。因此,需要改變目前過于強調物質扶貧,忽視精神扶貧的問題,幫助貧困戶樹立“自力更生、勤勞致富”的正確觀念。對一些生活條件很差的光棍、懶漢主要措施應該是各種形式的精神幫扶,如從改變生活習慣和參與各種扶貧項目開始,這就需要地方政府和幫扶責任人更加細致的工作,這也是脫貧攻堅中最難啃的硬骨頭。
扶智就是幫助貧困人口提高能力和綜合素質,使貧困人口具有更高的生產效率和創收能力。由于貧困人口文化程度低、學習能力差,常規的培訓和學習方式對他們的效果通常都比較低。貧困人口最好的扶智方式是“干中學”,必須動用一切可能的途徑讓貧困人口參與到各種扶貧實踐中,邊干邊學,邊干邊增強信心和能力。如讓貧困戶在新型經營主體和能人的帶動下參與到產業鏈中從事生產和就業,讓有能力的人給貧困戶提供信息、技術、市場等關鍵生產要素的支持,貧困人口只從事自己有能力做好的事情,并在參與生產和就業的過程中不斷培養能力。貧困人口隨能力的增強可以不斷擴大生產規模,逐步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最終實現脫貧致富。
深度貧困地區和深度貧困人口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最后堡壘,必須集中力量攻克。特別是“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生存環境惡劣,致貧原因復雜,基礎條件薄弱,貧困程度很深。首先需要大幅度改善這些深度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加強這些地區與國內和國際大市場的聯系,為各種特色資源的開發提供條件,減少經濟活動的成本。其次是重點通過改善社會服務來提升人力資本,提高貧困人口的教育程度和健康水平,從而提高創新能力和生產效率。再其次是通過文化建設來增強這些地區適應現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觀念和意識,提高基層治理水平,逐步走上現代化的道路。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扶貧研究院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