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解振興鄉村戰略是對過去一系列以犧牲"三農"為前提的戰略的修正和反正。最根本的目的是三個:一是讓鄉村恢復活力,支撐過去的"吹泡游戲"不玩死,繼續玩。二是讓農民家庭的"死錢"可變"活錢",讓中國內需獲得實實在在的增長,讓中國經濟獲得主體性;三是讓中國經濟恢復自主性、降低系統性風險!
鄉村振興戰略如果要完成上述三大目標,就一定要防止兩種情況發生。
第一種情況是:不可以搞城鄉資產主體的"騰籠換鳥"之改革。即:政府出臺所謂的優惠政策,讓有錢人把城市高價格資產高價賣給農村人,農村人把農村低價格資產低價賣給有錢人。下一輪改革,一定要讓農村資產價格向其應有價值回歸時,把好處留給農民,留給絕大多數人。一定要節制資本,要防止私人資本對農村資產實施資本化。要防止借鄉村振興變相搞"私有化"。鄉村振興只能搞集體資本主義,不能繼續搞少數人先富的"XX資本主義"。正在進行中的"對集體資產、集體經濟實行股份制改造"這類改革要高度警惕,要防止精英以改革的名義實施"合法掠奪"。類似"土地三權分置、只有經營權才能抵押貸款"的改革,更要警惕,這是把赤裸裸的搶劫合法化。如果是這樣搞鄉村振興,將導致改革開放以來所積累的問題永遠無解,社會基本矛盾將急劇升溫。
第二種情況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千萬不可在鄉村搞一二產業競賽。現在有一種觀點,鄉村振興關鍵要發展產業。大錯特錯啦!現在農村投入大量資金去搞農業產業競賽,實質等于拿錢打水漂。當下,中國農產品、農業產業整體過剩和農民一盤散沙的狀況下,投資搞任何農業產業都是浪費錢、浪費資源。要教農民學會玩合作金融,以農民自已的合作金融支撐自已的產權實現和交易,支持農民追求財產性收入大幅度增長。振興鄉村主要是幫助農民追求財產性收入增長。農民財產性收入增長,關鍵有二,一是把小農組織起來,擴大其市場權;另一是在小農村社內部創造合作金融部,擴大小農的財產權。有了這兩權,農民有了主體性,再談農民的農業農村產業發展才有意義!或者說,當務之急是先幫肋千千萬萬的小農組織起來發展合作金融產業。
總之吧,振興鄉村戰略是幫助農民實現共同富裕,是走社會主義道路前提下的振興鄉村。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