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精準扶貧政策的推進和深化,產業扶貧已成為精準扶貧取得實效的必由之路。金融支持產業扶貧是指在精準扶貧的基礎上,將金融資源、金融手段注入到產業扶貧的全過程,實現產業政策、扶貧政策、財政政策、信貸政策無縫對接,其核心問題是如何在精準扶貧的基礎上解決貧困戶參與產業發展和獲得金融資源。近年來,貧困地區依托優勢產業,以扶貧小額信貸為抓手,創新金融服務和信貸模式,深入推進金融支持產業扶貧,為貧困人群參與產業發展、分享發展紅利、實現脫貧致富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隨著金融領域市場化改革逐步推進,這種“政策性、公益性、單一性”的金融支持產業扶貧模式難以為繼,要實現金融支持產業扶貧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提升和完善:
強化農村金融生態環境
長期以來,由于貧困地區信用意識淡薄,貧困戶時常存在違約、失信、逃債等現象,而失信懲戒手段有限,導致整體信用環境不佳,農村金融供給受到抑制。因此,要加強信用建設,不斷塑造良好金融生態環境。一是營造良好信貸環境。加強對貧困戶的金融教育,提高其金融參與意識,強化信用和法律意識,著力改善農村信用環境。同時,加大對惡意欠貸逃貸的打擊和懲戒,尤其是要為銀行依法清收不良貸款提供有力有效的司法支持。二是建立信用評級制度。一方面,借助大數據手段,根據貧困戶勞動狀況、健康狀況及財務狀況,建立貧困戶專項評級系統,將“五險一金”“低保”“醫保”等數據加入到貧困戶專項評級系統中。另一方面,將扶貧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全部納入信用評定范圍,將信用評定結果與對經營主體的貸款授信結合起來。對評級授信的龍頭企業、合作社和系統自動評分等級較高的貧困農戶,在同等條件下享受貸款優先、利率優惠、額度放寬、手續簡化的待遇。三是豐富征信救濟手段。對貧困戶在征信系統個人信息中做出特殊標識,針對貧困戶不良記錄產生的原因,豐富征信異議救濟手段,對非主觀、非惡意形成不良記錄的貧困戶放款貸款審批條件,對惡意拖欠貸款導致信用記錄不良的減少貸款額度。
增強金融機構內在動力
受農村扶貧固有的高風險、低收益特點制約,各商業銀行過分偏好資產抵押,而大部分貧困戶缺乏資產抵押和保證擔保等,扶貧貸款投入不足。因此,要創新體制機制,不斷提升金融機構參與扶貧的積極性。一是發揮貨幣政策的引導作用。綜合運用扶貧再貸款、支小再貸款、再貼現等貨幣政策工具,引導信貸資源向貧困地區傾斜。引導金融機構精準對接特色產業金融服務需求,不斷開發新型扶貧信貸產品。二是建立扶貧信貸投入激勵機制。參照農村金融機構定向費用補貼政策,對重點貧困地區的涉農信貸機構給予適當補貼或獎勵,調動金融機構參與產業扶貧的積極性。降低貧困地區金融機構經營成本,針對扶貧金融合力確定資本充足率、貸款分類等方面的計算規則和激勵政策,提高不良貸款容忍度。三是創新貸款抵押擔保方式。針對扶貧貸款中抵押物短缺問題,鼓勵金融機構進一步擴大貧困地區農戶和農業企業申請貸款可用于擔保的財產范圍,探索發展大型農用生產設備、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宅基地、水域灘涂使用權抵押貸款,規范發展應收賬款、股權、倉單、存單等權利質押貸款。
完善風險分擔保障機制
當前,金融支持產業扶貧實質上是政府財政資金和金融信貸資金配合作用下的扶貧模式。這種模式不僅使得財政貼息壓力較大,而且在保險扶貧等未能及時跟進的情況下,金融機構扶貧貸款一旦形成不良,短期內無法消化。因此,要以保險扶貧為重點,構建完善的風險分擔機制。一是探索建立風險補償基金。將直接的財政扶貧變為財政風險補償基金,用于核銷金融支持扶貧開發的較高風險溢價。應允許地方政府將國家、省里下撥的財政扶貧資金整合用于扶貧貸款擔保或風險補償,從而逐步建立財政風險分擔機制。二是完善農業保險政策。引導保險業嵌入金融產業扶貧,大力發展農業保險,提高參保意識,擴大覆蓋范圍,完善保費補貼,探索財政支持的扶貧產業保險大災風險分散機制,增強扶貧產業對重大自然災害風險的抵御能力。三是構建保險防止返貧機制。建立小額信貸保證保險機制等,加強保險與信貸聯結,防止出現因災返貧、因病返貧沖擊扶貧貸款安全性,有效鞏固脫貧攻堅成效。
構建多層次金融支持體系
目前,由于農村金融市場發展滯后,金融支持產業扶貧主要為銀行貸款支持,其他資金來源渠道較少,利用股權、債券等直接融資渠道融資量小、占比低。因此,要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撬動金融資本、社會資本集聚脫貧攻堅,實現財政扶貧與金融扶貧有效對接。一是建立產業發展投資基金。按照共同投資、共享收益、共擔風險的基本原則,運用現代信托關系機制,集中投資者的分散資金,以股權形式直接投資于帶貧龍頭企業或具有市場潛力的項目,促進帶貧企業規模化、專業化、集約化經營。二是注重發揮資本市場作用。集聚證監會和資本市場的合力服務脫貧攻堅,支持和鼓勵上市公司、證券基金期貨經營機構履行扶貧社會責任,大力發展股市融資、債務融資等直接融資渠道。三是規范民間融資行為。降低農民互助性質的金融組織審批門檻,鼓勵民間資本充分發揮靈活、高效的特點,積極參與產業扶貧開發。
作者單位:河南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河南日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