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州和波爾多的葡萄產業集群模式,涉及到了農業、工業、旅游業,同時還兼顧了生態環保。這種模式告訴我們,立足農村,依靠農業產業集群發展,也可實現農業的現代化,工業的現代化,環境生態化,即在鄉村繼續保持農村生態美的同時完成城鎮化。
問題的提出
19大報告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明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前段時間發布的中央一號文更是作出了具體部署。在3月5日的《政府工作報告》里,總理更是再次強調,要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依靠改革創新壯大鄉村發展新動能。
正如有學者所論,該戰略落地實施的重點在于,推進的市民下鄉、能人回鄉、企業興鄉。也就是說,該戰略旨在于促使城鎮人口向鄉村流動。而這于同期所提的旨在于促使人口由鄉村向城鎮集中的城鎮化戰略似是矛盾的。為此,有人更是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與城鎮化戰略之間無法做到有機統一。
但本樓(政經天一樓)主認為,事實上二者并不矛盾,兩大戰略完全可實現有機統一,而農業產業集群的培育和發展,無疑是重要抓手。
一種錯誤的認識
在談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有必要對一種近年來頗有市場的錯誤認識予以批判。
近年來,在我國存在一種熱烈追捧“新經濟”的現象,有些人認為我國的傳統產業已經毫無希望,應該把資源集中于“新經濟”。在他們看來,所謂的“新經濟”的核心,就在于諸如信息技術和生物技術等在內的“高科技”領域。
但事實卻是,正如新競爭經濟學派所指出的,在這個世界上從來就只有低技術的企業,卻從沒有低技術的行業。任何一家企業如果能夠使用世界級的技術和經驗,去提高其生產率、去創新,去提供獨一無二的產品和服務的話。那么,這家企業就可以在任何行業——鞋類、農業或者半導體行業;任何價值鏈段——開發、營銷、加工——都具備競爭優勢。鞋類的耐克與寶元,信息技術的蘋果與鴻海精密,農業產業的孟山都就是最好的例證。
這些成功者的經驗告訴了我們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所有的行業、所有的價值鏈段,都可以運用先進的技術;所有的行業,都可以是知識密集型行業。去過澳門和拉斯維加斯(Las Vegas)的人,都可以感受的到,在那里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行當:博彩業是如何被那些精明的商人,用最新的管理制度和技術工具把他們徹頭徹尾的予以改造了的。
用最新的管理制度和技術工具把他們徹頭徹尾的予以改造了的,不僅僅只有博彩業,還有農業。我們知道農業是個典型的“傳統產業”,不僅現在的我們是如此看,早在300年前,人們也是這樣定義的。但就是這個“傳統產業”,卻引發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工業革命。這方面英美的發展史或可給我們以借鑒和啟示。
農業產業集群與大國崛起
正如歷史學家約翰.蓋伊所描述的,于1485年亨利七世成為英格蘭國王都鐸王朝正式建立之前,與其他歐洲國家特別是與其隔海相望的法國相比,當時的英國可謂是個一個徹底的失敗之國。這主要表現為這個國家的社會閉塞、經濟發展極度緩慢上。在封建社會,無論是東方世界亦或是西方世界,人口的增長都是評價一個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亞當.斯密就曾明確的指出,“一國繁榮最明確的標識,就是居民人數的增加。”在這方面,當時英國表現無疑是非常糟糕的。
在黑死病流行前夕,包括英格蘭和威爾士在內的英國的總人口數大約在四五百萬之間。到1377年前,由于瘟疫不斷,英國的人口快速下降到250萬。此后則陷入了長期的停滯狀態。
但這個國家卻很快向先進之國逆襲了,很大原因就在于它根據其自身資源稟賦,發展出了一個高度相關的完整的農業產業集群:
于當時而言,落后的英國其最大的資源當屬它盛產綿羊,而與其隔海相望的佛蘭德爾地區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毛紡基地。由于佛蘭德爾毛紡工業需要大量的羊毛,于是帶動英國養羊業,圈地運動由此興起。羊養到一定階段,那些通過圈地養羊而積累了原始資本的英國人,開始拋開佛蘭德爾自己搞紡織業。由于這個行業的產品與普通人的生活最密切相關,而當時英國人口大量增長形成了巨大的市場需求。馬克思在《哲學的貧困》中也寫道:“當貿易在英國已發展到手工勞動不能再滿足市場需求的時候, 人們就感到需要機器。”為了以更快的速度生產,英國的工匠們的聰明才智被充分調動了起來,新的發明一個接著一個。工業革命前期所有發明都跟紡織有關,就是蒸汽機也是為紡織工業服務的。
也就是說,于當時的英國而言,形成了一個典型的農業產業集群——以養羊業為軸,以毛紡為核心,促進了匯聚在它周圍的一個涉及面非常龐大、行業非常廣泛的產業群的發展。譬如下游的航海業、造船業,譬如上游的紡織機械設備制造業、能源開采業…….也就是說,英國人通過將羊毛工業,打造成了英國工商業得以積極發展的基礎。
美國也是如此,只是美國的發展,跟英國相關。英國的紡織工業快速發展,到1780年原料開始由羊毛向棉花轉變。而英國地方小,于是將目光放到了廣袤的美洲大陸。美國開始給英國種棉花,但當時農業技術很落后,一塊地種上三兩年就會徹底貧瘠,土地不能再用。于是美國人開始不停的向西北移動,這就是西進運動。隨著“西進運動”的深入,中心在不斷的西遷。芝加哥由于面積的擴大,且有著優越的運輸條件,再加上它接近飼養生豬的各州,因此很快就實現了趕超戰略,而躍居領先的地位。在肉食工業的帶動下,在這些地區,皮革用品、肥皂——肥皂是脂肪中的脂肪酸和苛性堿產生皂化反應而制成。不能食用的豬油以及其他動物油價格便宜,所以在最初以豬油為原材料的居多——等與肉食相關的副產品也得到了快速的興起和發展。全球聞名的寶潔公司(Procter &;;; Gamble)就于1837創立于辛辛那提,其最初的業務就是制造肥皂。這也為辛辛那提和芝加哥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與此同時,伴隨西進而來的是運輸問題,于是引爆運河和鐵路革命。到19世紀90年代,一個龐大的鐵路網把美國各區域聯系為一個整體。隨著如此廉價和快速的交通運輸網的出現,一種空前之多的工業品和消費品統一國內市場出現了。制造商、批發商和零售商能夠依靠鐵路,快速發運和接收商品。這是對于國內市場而言,而關于海外市場,則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美國在農業上的這種革命,加上美國人所發明的革新的運輸工業,使它們運往歐洲的小麥價格非常低廉,以致任何歐洲的農場主都不能和它競爭。”
農業產業集群:仍在發揮著巨大作用
不獨過去是如此,就是現在,農業產業集群仍然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與多數人的印象不同的是,美國是世界資本主義發展最早的國家之一,是世界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之一,是高達發達的工業國家,美國更是個農業高度發達的國家,其農業在美國國民經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這里,我們單以其中的葡萄為例來予以說明。
在美國,葡萄產業通常的形態是這樣的:一些獨立的用于釀酒的葡萄種植者周圍圍繞著一些商業釀酒廠,而在種植者和釀酒廠周圍又大量的聚集著一些支持葡萄種植和葡萄酒釀造的廣泛互補性的產業,譬如:葡萄種植涉及的灌溉、農藥、化肥、收割機等;及釀酒業涉及的葡萄儲存、酒桶、瓶塞、標簽等供應商;以及大量專業的公共關系廣告公司,數不清的葡萄酒消費者和圍繞酒莊旅游而形成的游客,以及以這些消費者和游客為目標人群的葡萄酒出版物及旅游線路。此外,在當地有大量的機構也卷入了進來,譬如美國葡萄酒產業集群的典型——加利福利亞,其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就開設有舉世聞名的葡萄栽培學和葡萄酒釀造學,此外還有大量研究機構在從事著葡萄酒研究法的開發……
2017年紐約州的約翰·杜漢研究機構(John Dunham &;;; Associates)就美國的葡萄產業對美國經濟的作用和價值,做過一份調查研究。盡管之前在各州已經有關于專注葡萄酒經濟的研究,但這份研究卻是將美國看作一個整體來細致分析。
這項調查從三個層面入手,研究了葡萄酒產業對經濟的直接影響、供應商影響和誘發性的附加影響,其中包括了就業、薪資和稅收三方面。
直接影響層面指的是一個酒莊所能提供的就業和薪資,以及酒莊游覽所產生的經濟效益。該項報告指出,葡萄酒產業是吸引游客以及引導旅游消費的一個大磁鐵。美國的葡萄酒產區每年的游覽參觀可達4,300萬次,同時能產生177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179億)的旅游消費,對當地的經濟和稅收都有著積極的影響。
供應商影響是指酒莊從其他產業所購入的貨物和服務,包括租賃、橡木塞和咨詢服務,此外還有葡萄酒零售商和批發商的輸出。
誘發性影響是指,葡萄酒產業內人員將直接影響和供應商影響中的收入在整個經濟體中再消費所產生的影響。
據研究報告統計,總價值2,200億美元中,直接影響所產生的價值為854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5,686億),供應商產生的價值為588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3,915億),誘發性影響所產生的為766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5,100億)。
整體上,美國的葡萄酒產業提供了998,496個直接就業崗位以及超過335億(折合人民幣約2,230億)的年度工資。如果把供應商影響和誘發性間接影響算進去的話,那么葡萄酒產業提供的就業崗位數量可以上升至1,738,270個,發放的工資數額也達到758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5,047億)。
在該報告的發布會上,該公司的首席分析師約翰·杜漢(John Dunham)指出:“美國的葡萄酒產業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能夠吸引投資,提供就業,發展旅游并增加稅收,還能為全國范圍內的供應商和當地的社區提供附加的好處。美國葡萄酒的生產、分銷、銷售以及消費各個環節都為經濟帶來了益處。”
總體上,美國的葡萄酒產業已經貢獻了約365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2,430億)的稅收,其中為聯邦政府的稅收貢獻為19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265億),為各州當地的稅收貢獻為174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158億)。目前,美國50個州的酒莊總數量有10,236家,葡萄的種植覆蓋了49個州677,629英畝的土地。
不獨美國,法國亦是如此。我們所熟知的法國波爾多地區和勃艮第地區就是像加利福利亞這樣的葡萄產業集群區。下圖可直擊法國葡萄酒行業。
小結:以農業產業集群為抓手,鄉村振興和城鎮化可有機統一
加利福利亞和波爾多的葡萄產業集群模式,涉及到了農業(葡萄種植)、工業(它不僅釀酒,還生產收割機等,如今波爾多更是由葡萄收割機產業而衍生出了機械制造業。也就是說,如今的波爾多,不僅賣酒還賣機械設備)、旅游業,同時還兼顧了生態環保。
這種模式告訴我們,立足農村,依靠農業產業集群發展,也可實現農業的現代化,工業的現代化,環境生態化,即在地方繼續保持農村生態美的同時,完成城鎮化。以此實現真正的城鄉融合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金融界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