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主編推薦

黨國英:抓住鄉村振興的核心目標

[ 作者:黨國英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7-27 錄入:王惠敏 ]

實現鄉村振興是一項復雜龐大的系統工程,只有抓住其中的核心目標,才能綱舉目張、事半功倍。

從中央提出的關于鄉村振興的具體目標看,鄉村振興就是要使鄉村發展緊隨國家現代化的步伐,實現城鄉協調發展。結合發達國家鄉村發展的歷史經驗,可以看出,推動鄉村振興,需要實現如下幾個核心目標:

鄉村振興要實現農村社會分工深化。

伴隨城市經濟部門的擴大和就業轉移,農戶的平均土地經營規模逐步擴大,其主體逐步成為專業農戶。專業農戶每年在地頭生產環節及農業產業鏈的其他環節的工作日使其達到充分就業的水平,是農民獲取社會平均收入的保障,也是農民富裕的基礎。據筆者估算,我國農戶數量減少到3000萬戶左右時,其專業化水平將有可能保障其收入接近城市部門的水平。鄉村發展也是農業區域專業化的過程。不同地區因自然稟賦差異以及規模經濟差異,導致農業地域分工專業化。分工擴大會大幅度地提高農業技術水平和管理效益,并引起農業經營組織機制的變革和農村社會結構的變化。

農業專業化的組織載體主要是家庭農場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現代農業技術的進步,足以使一家農戶擁有很大的土地經營規模。一臺先進的多用途農業機械,每一個工作日可以完成數千畝作業量。所以,在地頭生產環節,不必讓農民組成合作組織,更不需要退回到農業集體經濟時代。但在農業的服務、流通和加工環節,農戶的合作規模越大越好。從國際經驗看,我國大型農業專業合作社在全國形成幾十家最好。

鄉村振興要實現農村居民中產化。

在就業競爭誘導下,小農戶因虧損而傾向于進入城市謀生,并定居到城市,使留在農村的農民成為全面卷入社會分工系統的專業化的富裕人口。那些難以進入社會就業分工系統的農村人口,例如各類殘障失能人口,應該獲得國家和社會幫助,但這部分人不適合居住在農村,應該進入城市獲得更有效的幫助。現代政府的窮人住房計劃(通常是樓房)和營養計劃在城市更容易實行,財務成本更低。農村人口布局出現大變化以后,這部分人口若與專業農戶分散居住在小型居民點,他們就無法更好地享受到任何其他公共服務。如果有政府適當引導,農村窮人會逐漸轉移到城市,使農村居民的中產化更容易實現。按這樣一種趨勢,我國農村脫貧工作會轉型為城市居民脫貧工作。

農村窮人進入城市,有助于降低國家的扶貧成本,推動農村居民中產化。這個發展規律應該會影響到我國未來“脫貧攻堅”任務的實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后,要通過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的建立,使預防貧困發生機制內生化,形成法治保障、市場主導、政府調節的常態運行體制,使國家脫貧政策轉變為一般性收入分配政策,實現社會收入分配的公平正義。

鄉村振興要實現農戶充分分享農業產業鏈收入。

對發達國家農業經營數據的分析表明,即使農場經營規模很大,例如美國的專業化農場(不算低銷售額農場)經營土地面積平均在幾百公頃以上,農戶的農場經營收入也只占總收入比較小的一部分,通常在20%左右。農戶在農場經營范圍以外的收入占比多少以及構成情況,各國有所不同,但均與農戶分享農業產業鏈其他環節的收入有關。從我國官方數據推算,我國食品產業鏈的價值大約是農業原料價值的2倍。農業產業鏈主要包括部分飲料、部分紡織品、煙草加工以及其他使用農業原料的加工業。按美國的經驗,食品產業鏈也是農場增加值的2倍左右,而農業產業鏈的價值總額是農業增加值的5倍左右??梢娹r業產業鏈的價值增值在食品產業鏈之外更加重要。

農民分享農業產業鏈收入的重要渠道是成為合作社的社員或股東,而合作社必須是盡可能覆蓋農業產業鏈的巨型合作社。農場生產也需要規模經營,但農場生產是土地密集型的,可以與很少的勞動力相匹配。所以,農戶不需要用自己的土地加入合作社。但農業產業鏈的經營組織必須是資本密集型的,有的環節還是勞動密集型的。因此,在合作社里,農民需要進行“資本合作”與“勞動合作”,否則不能實現規模經營。合作社的組織形式也需要有所變革,不需要拘泥于國際合作社聯盟舊有的規定。

鄉村振興要實現農戶居民點規模收縮。

從農業發達國家的鄉村景觀看,專業農戶主要是分散居住,像我國這樣村落密集的鄉村景觀比較少見。這是長期演化的結果。我們國家農戶聚集為村落也有一定歷史原因,這里不論。專業農戶因為土地經營規模大,不適合幾十家乃至農戶集聚在一起。我國農戶的經營規模的提高不會太快,但如果城市化政策能順利推進,估計不用等到國家設想的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2050年這個時間,專業農戶總數就應該減少到3000萬戶之下。這時,如果政策實施得當,全國專業農戶應該分散在現有300萬左右的自然村及數萬個更大一點的村落里。鄉村小學的布局需求、農業產業鏈末端環節的就業需求、農村旅游業需求以及逆城市化人口的需求,是決定現有村莊能有多少被保留的主要因素。大略估計,現有約300萬個自然村,其中大部分會收縮為小型專業戶居民點,只有很小比例的村莊會演變為較大的居民點。

鄉村居民還會有非農業人口,他們的居民點的規模也有規律可循。首先,原來的農戶脫離農業以后,分散居住已經不大方便。除了少量的以旅游業支撐的村莊規模可以有數百居民之外,農村非農業居民的居住點應按基本公共服務的效能確定規模大小。很多公共服務因素會影響到規模大小,其中最重要的是學校的規模。在農村交通獲得改善以后,如果農民在農村范圍里遷移,小學教育水平就是首要的影響遷移的因素。通常,一個小學要辦好,學校的學生規模至少應該在300人-500人之間。如果學生步行上學,這個規模的學校要求這個居民點的人口規模在0.6萬人-1萬人之間。小于這個規模的居民點,人口規模就難以穩定。但現在出現的村莊合并熱潮,不大重視居民點的人口規模,需要引起重視。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鄉村公共服務研究創新團隊首席研究員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大眾日報 2018-07-26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成a√人片在线 | 日本有码中文字幕在线电影 | 五月天色婷婷中文在线 | 在线观看中文字幕dvd播放 | 午夜性爱大全在线视频播放 | 亚洲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