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扶貧研究院院長汪三貴出席人民網新電商研究院成立發布儀式暨第一屆學術委員座談會活動。會議上,汪三貴表示,充分發揮“互聯網 ”的引領帶動作用,將電子商務與脫貧攻堅深度結合,扎實推動鄉村振興。
通過電商平臺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汪三貴稱,農村發展、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是國家重大戰略。這幾年國家脫貧攻堅一個關鍵環節就是產業扶貧,貧困人口要持續脫貧,需要有產業的支撐。現階段貧困地區、尤其是深度貧困地區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市場把握能力非常有限,產業可持續性差。
由于大宗農產品生產過剩,競爭激烈,價格較低,國家提倡貧困地區的產業扶貧以特色、小眾產品為主,但特色、小眾產品在產地的市場小,容易飽和,必須要擴大市場,才能保證賣出相對高價,帶動脫貧。可貧困地區渠道有限,與城市消費者距離很遠,信息不對稱,形成大規模的消費非常困難。汪三貴認為,應當把消費者和生產者,尤其是相對小眾的消費者有效地對接起來,擴大市場,引起消費者對產品質量和特色的重視,也有利于提升產品價格。他表示,通過電商平臺,比如京東上線的電商扶貧頻道,打造貧困地區產品網絡銷售直通車,提高特色產品的售價,以及拼多多把消費者的需求拼起來后迅速傳遞到大涼山等貧困地區等方式,不僅解決了農戶最為頭疼的銷售問題,也打破了信息不對稱的困局。
壓縮交易環節,降低流通成本
汪三貴稱,中國農業生產的規模小,如果單位產品的價格不高就賺不了錢,但價格太高又會影響需求,以及會面臨和其他產品競爭的問題。
“所以這種情況下,產業發展必須盡量壓縮流通端的利潤,讓更多的利潤直接到生產領域。”汪三貴表示,流通是關鍵的一環,傳統的流通模式,經過層層加碼后,生產者掙不到錢,消費者也得不到好處,大量成本和利潤分散在中間環節。電商平臺這種創新模式,能夠直接打通從生產端到消費者,減少交易環節,把利益直接導向生產者,是一種非常積極的解決方向。
互聯網 時代 電商平臺充分提高組織化程度
“中國農業的生產方式過于分散,需要提高組織化,在這方面電商平臺也提供了一些解決方案。”汪三貴稱,一方面在生產適度的集中后,通過互聯網上少量的組織者,例如阿里村淘的合伙人、拼多多的新農人,在生產過程中組織農戶,并帶著農產品返回電商平臺,這種方式對解決生產過于分散的問題是有效的。另一方面,農村生產過程中金融服務是一個重要問題,越是偏遠的、貧困的地區越得不到正規金融機構的服務。但如今通過京東、阿里提供的金融服務,把金融扶貧的理念輸入貧困地區。如此一來,電商對脫貧和鄉村振興起的作用會越來越重要。
汪三貴表示,新電商研究院成立以后,希望在產業扶貧方面做出重點探索,期待國家今后能夠通過電子商務的模式解決國際上資源稟賦不好的國家長期解決不了的農村、農業問題。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人民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