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推進鄉村振興需要按規律辦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首先要按規律辦事”。無論是頂層設計、規劃編制,還是探索創新、推動發展,推進鄉村振興都必須遵循市場規律、自然規律、鄉村建設規律、城鄉發展規律。
一是要從農村實際出發。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資源稟賦條件是客觀存在的,從根本上決定著農業現代化,乃至整個鄉村發展的道路與模式。農業結構調整要遵循市場規律,通過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相關政策制度體系和組織實施方式,優化產業體系、經營體系,提高農業供給體系的質量與效率,引導市場主體按照市場需求和市場機制決定生產經營行為。要遵循城鄉發展規律,實行以城帶鄉、以鄉促城,推進城鄉融合發展。
二是要承認鄉村差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中央已經明確了鄉村振興的頂層設計,各地要解決好落地問題,制定出符合自身實際的實施方案。”城鎮與鄉村不一樣,鄉村與鄉村也不一樣。區域之間、鄉村之間,資源稟賦、文化傳統、鄉風民俗、發展階段、經濟實力不一樣,且不可替代、不可交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科學把握鄉村的差異性,因地制宜,精準施策,打造各具特色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鄉村的多樣性、差異性,本身就是鄉村的價值,同時也決定著鄉村的未來價值。鄉村振興規劃和實施方案,要體現鄉村的多樣性、差異性,突出鄉村內部功能的多重性、鄉村之間功能的互補性。
三是要統籌協調推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是‘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在‘三農’工作的體現”,“要統籌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高度重視“產業興旺”這個物質前提、“生態宜居”這個內在要求、“鄉風文明”這個緊迫任務、“治理有效”這個重要保障、“生活富裕”這個根本目的,必須按照總書記“鄉村振興是包括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的全面振興”的要求,統籌推進、協調推進、均衡發展。要防止出現只重視發展而忽視改革,只重視物質文明建設而忽視精神文明建設,只重視生態環境建設而忽視社會文明建設等現象和行為。
四是要充分尊重農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施鄉村振興,“要發揮億萬農民的主體作用和首創精神”,“要尊重廣大農民意愿,激發廣大農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動力,讓廣大農民在鄉村振興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農民是鄉村振興內生動力之源,編制鄉村層面的規劃或實施方案,必須依靠農民動力源、調動農民積極性、提高農民參與度、反映農民新期盼;設計鄉村振興政策措施,要廣泛征求農民意見、符合農民意愿、獲得農民支持;推進鄉村振興實踐,必須尊重農民、依靠農民,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推動鄉村振興,既要防止一味追求讓農民轉出土地、進城落戶、上樓生活,過度依賴政府和外來主體包辦、代替農民;又要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防止出現干部著急、農民不急,干部忙、農民閑,干部干、農民看等不正常現象。
五是要保持足夠耐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偉大創舉,沒有現成的、可照抄照搬的經驗”。鄉村振興戰略是個分階段、管長遠的國家戰略,目標長遠、任務艱巨。從鄉村總體看,區域之間、鄉村之間存在差異性多樣性;從具體鄉村看,五大振興任務相互關聯、相互影響;從鄉村振興路徑看,制約因素多、投資需求大、進展見效慢,是個長期復雜的系統工程。因此,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要有足夠的歷史耐心,把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想在前面,切忌貪大求快、刮風搞運動,防止走彎路、翻燒餅”的要求,著眼長遠目標和未來方向,著力綠色發展和高質量發展,堅持科學規劃、注重質量、從容建設,不過度著急、求速度。必須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不能超越發展階段、不能提脫離實際的目標”的要求,堅持循序漸進、久久為功,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積小勝為大成。要防止為了追求政績而急功近利、急于求成,防止形式主義和形象工程,防止為了增強曝光度而過度集中資源和財力造盆景、樹典型。
作者單位:農業農村部管理干部學院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