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主編推薦

賈立政:什么才是真正以人為本的城鎮化?

[ 作者:賈立政?謝志強?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5-27 錄入:王惠敏 ]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要堅持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為引領,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更加注重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更加注重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更加注重環境宜居和歷史文脈傳承,更加注重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要遵循科學規律,加強頂層設計,統籌推進相關配套改革,鼓勵各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大膽創新。”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一系列重要觀點、重要論述、重要指示,深刻闡明了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大時代意義,指出了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根本路徑方向。

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推進以人為本的城鎮化

新型城鎮化是當前和長遠相結合,統籌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的重要戰略舉措。海南瓊海市將“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五大發展理念要求與自身實際相結合,確立了就地城鎮化的基本原則,實施“打造田園城市、構建幸福瓊海”的發展戰略,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走城鄉發展一體化道路,全力打造瓊海全域5A級景區,讓市民感受農村的田園氣息,讓農民享受城市的生活品質,力爭把瓊海建設成為瓊海人民的幸福家園,成為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

一是確立保護生態的重點。把生態文明理念融入城鎮化全過程,一方面,切實保護好林地、耕地、園地等農業空間,盡可能減少對生態的干擾和損害;另一方面,保護生態人居景觀,建設田園化城鎮,保障新型城鎮在聚集經濟價值之外,具有更高的生態價值、人居價值,走出一條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之路。

二是確立尊重自然的重點。在整體規劃中,依托現有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充分保護、尊重和依托現有的地形村貌、田園風光、農業業態和生態本底,充分整合現有自然稟賦,配套相關產業,形成特色產業區,分布到廣闊的田園中,形成處處是景的美麗鄉村。

三是確立和諧發展的重點。瓊海摒棄大拆大建、規模擴張型的老路子,注重就地取材,體現原汁原味,充分挖掘各鎮的歷史文化,發揮各鎮的自然稟賦,尊重各鎮的傳統習慣,延續地方歷史文脈、彰顯各鎮民俗風情,通過當地特色文化與鎮墟建筑和傳統產業的融合,發展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民族特點的美麗城鎮,讓城市融入自然、體現人文。

就地城鎮化是以人為本的城鎮化。瓊海的城鎮化不是簡單地讓農村人口向城市遷移的“市民化”,而是加大公共財政向農村、農民傾斜力度,在尊重農民生產生活方式的基礎上,從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入手,以促進產業轉型升級、農民就業增收、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實質性融合。

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歷史文脈傳承為支撐,保障以人為本的城鎮化

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加快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的重要保障,環境宜居和歷史文脈傳承為新型城鎮化鋪就更扎實基礎、更厚重底蘊。瓊海以“農村美、農業強、農民富”為目標,以美麗鄉村建設為主題,堅持文化為先、生態為先、民生為先,高標準完善生態型規劃,堅持生態型改造,建設生態型設施。目標是要在瓊海1710平方公里的大地上給50萬老百姓蓋一間“幸福之屋”,讓市民感受農村的田園氣息,讓農民享受城市的生活品質,讓城鄉同發展共繁榮。這間“幸福之屋”由四根柱子來支撐:打造特色風情小鎮、建立現代農業公園、修建500公里旅游綠道、實現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構筑起“城在園中、村在景中、人在畫中”的美麗家園。

打造特色風情小鎮,就是挖掘各鎮的資源稟賦,將全部12個鎮打造成傳承文化、歷史記憶、地域特色的美麗小鎮。把小鎮作為連結城市和鄉村的支點與平臺,成為橋頭堡,讓人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建設農業公園,是指打造具有現代農業產業化功能、旅游功能、休閑功能和運動功能的綜合體,帶動城鄉產業融合化、農民身份多元化、農民收入多樣化,讓農民的收入由單一的生產性收入變為經營性、財產性、工資性和生產性等多項收入,助推農業發展、農民增收,使農村更美、農業更強、農民更富。在瓊海,充滿田園風光的農業公園已經成為農民的家園、市民的公園、游客的樂園。

修建旅游聯通綠道,是要用五百公里的綠色小道把每一個美麗的湖泊、河流、村莊串聯起來,打造田園式的大景區,讓一個個小鎮就像一個個珍珠和瑪瑙以各種優美的姿態、優雅的風情鑲嵌在美麗田園之中,一片片美麗的村莊散落在小鎮四周,一間間質樸的民居掩映在綠蔭之下,一條條綠道將城市、小鎮和村莊連成一體。充滿詩情畫意的旅游漫步綠道已經成為了全域5A級景區的紐帶,成為了農民的致富之道、市民的休閑之道、游客的觀光之道。

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就是要把公共財政向農村傾斜,加快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讓公共財政的陽光雨露照耀整個城鄉。目前瓊海市城鄉供水一體化已經達到90%,城市公共交通覆蓋65%的行政村,由市、鎮、片區和代辦點組成的四級服務網絡讓農民不出村、不出鎮就能把事情辦好,城區優秀教師和醫生到鎮村支教、坐診,讓農民同樣享受優質教育和衛生資源。

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突破,改善以人為本的城鎮化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城鎮化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將逐步深入,從以往的蓋房、修路、建廠、提高城市戶籍人口比例,到逐步化解城鎮化進程帶來的一系列深層次矛盾問題。瓊海的新型城鎮化,不是要把農村人口向城市遷移并“市民化”,而是通過特色小鎮建設來傳承地方傳統文化,通過城鎮化與現代農業同步推進、融合發展,就地創造農民的就業機會,增加農民收入,通過城市公共服務產品向農村覆蓋,提高農民生活質量,讓農民過上和城市人一樣的生活,從而實現“人”的城鎮化。

瓊海的新型城鎮化,從一開始就注重統籌謀劃,通盤考慮。在戰略指引上,堅持科學發展、實現綠色崛起;在頂層設計上,以“打造田園城市、構建幸福瓊海”為戰略,并制訂了具體的實施意見,統籌指導,形成統一的思想和行動;在具體舉措上,以“特色小鎮、農業公園、公共服務均等化和旅游綠道”為四大抓手,并制訂了7個相應的工作方案一項一項抓落實,確保整個城鎮化工作協調有序推進。

瓊海的新型城鎮化,把全域作為統一整體,在農村土地性質不改變的基礎上,疊加城市的公園功能和旅游功能,解決了在不改變用地性質的情況下,農村如何發展第三產業和城市建設如何拓展的問題,促進了農民就地就業,解決了城鄉二元化問題,使城鄉各種產業融合化、農民身份多元化、百姓幸福多樣化。

目前,瓊海市已建成田園式的文明生態村1857個,占全市自然村總數的70%,打造出了嘉積禮都、塔洋“七星伴月”文明生態片區和北仍文明生態村等精品,有8個村鎮被評為全國文明村鎮。就地城鎮化的重點,就是不走“棄農進城”的路子,讓農民走得出去,也回得了村、回得了家。兩年多來,瓊海市返鄉就業4萬人,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增長13.1%。農民在家門口就能打工,住自家房子,種自己的地,還能很好地照顧家人。

以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解決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人民群眾現實需求為引擎,創新以人為本的城鎮化

2015年,中國的城鎮化率為56.1%,其特點主要表現在:人口不斷從農村向城市流動,且日益向大城市集中;中心城市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伴隨而來的是農村人口、土地和其他組織資源等越來越少,農村空心化日益凸顯。新型城鎮化的“新”究竟該如何體現?農業、農村、農民的出路在哪里?城鄉關系究竟應當怎樣才能協調好?什么樣的城鎮化道路才是真正“以人為本”的城鎮化?這些都是在今后的新型城鎮化建設進程中必須予以解答的重要問題。

從城市化到城鎮化,再到新型城鎮化的提出,走過了一段不平常的路,它是中國的發展進步催生出來的,是中國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倒逼出來的,是城市發展的規律使然,它是一條希望之路、光明之路。瓊海走的這條以現代田園城市為最鮮明特征的新型城鎮化道路,是立足于瓊海自身實際這一基礎上走出來的,是在實踐的發展變化中走出來的,是在解決人民群眾的迫切需要和過去城鎮化建設中產生的種種問題的過程中走出來的。我們能夠感覺到,未來中國的新型城鎮化之路,也一定是因地制宜的創新之路,以人為本的幸福之路。

作者:人民論壇總編輯賈立政 中共中央黨校社會學教研室主任謝志強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經濟日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久国产 | 一级a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在线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专区 | 一本本道综合久久久 | 秋霞国产日韩91视频 | 宅男最新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