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主編推薦

李偉偉:當前農地三權分置中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 作者:李偉偉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6-27 錄入:王惠敏 ]

順應農民保留承包權、流轉經營權的意愿,實現承包權和經營權分置并行,是我國農地制度的又一大創新。目前,在大多數地區,承包權與經營權分置的條件已基本成熟,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將是今后農地制度的一條主線。今年一號文件提出,界定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農戶承包權、土地經營權之間的權利關系,但三權具體如何分置,從而使各自權利義務明確,則需要理論與實踐同時給予回答。目前,有幾個問題需要加以注意。

一是真正發揮農民集體所有權的制度優勢。

農民集體所有權在我國已經創設、存在并實際運行半個多世紀,并被作為一種價值取向和執政理念堅持至今。在三權中,農民集體所有權“權齡”最長,“權格”最高,可以認為是其他兩個權利的“權源”。也正因如此,在新的權利從這一母體中“誕生”后,人們把目光更多地投向新權利,往往對其不重視甚至忽視了。如今三權分置又新增“第三方經營者”這一權利主體的情況下,各方的權利義務都會有變動與調整,并尋找到一個新的平衡點。可以說,歷史到了對農民集體所有權重新認識、定位的節點。

界定清楚農民集體所有權,既要有頂層設計,也要有基層創造。未來較長一段時期的制度設計方向應該是:對農民集體所有權與農戶土地承包經營權(包括第三方經營者的土地經營權)同等保護,形成權利的相對平衡,而不是“此時一方強、另一方弱,彼時又相反”的不穩定權利格局。

具體要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同時入手。理論上,要用動態、發展的眼光和歷史、當代的雙重視角,全面、辯證地認識農民集體所有權;要明確農民集體所有權主體——“農民集體”是自然人聯合體,不是抽象的權利主體;要明確農民集體所有權主客體范圍以村民小組(原生產隊)為一般;要用“合有”來對農民集體所有權性質進行界定;要從管理內容(權屬管理、利用管理)和管理對象(內部成員、外部主體)兩個維度、四個方面進行權能界定與做實。而實踐探索的當務之急,就是使集體所有權真正落到實處,扭轉“人人有、人人無”的局面。一是要尊重歷史,將農民集體所有權主體真正“下沉”“歸還”至村民小組一級;二是發揮農民集體所有權優勢,破解農地“細碎化”,實現規模的擴大。

二是謹防對土地承包經營權賦權過多。

自實行家庭承包經營以來,我們在政策上一直強調對農戶個體的權利進行賦予和保護,亦即“還權賦能”。應該說,賦予農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依法保障農民對土地的占用、使用、收益、流轉的權利,是應該的,也是必需的。只有這樣,才能使農民真正吃上“定心丸”,才能穩定地在土地上投入、生產及流轉,才能有效對抗農民集體所有權可能的不法侵害。今后應該把農戶的這些權利進一步做實、做到位,使之深入人心,成為農戶自身、農民集體及其代理人、基層政府等各方的共識和行動準則,任何人或組織都不能隨意侵犯、剝奪農戶的這些權利。

近期,土地承包經營權權能進一步擴張的一個重要表現是土地經營權抵押。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賦予農民對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轉及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權能”,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則進一步指出,“允許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向金融機構抵押融資”,并要求有關部門抓緊研究提出規范的實施辦法,建立配套的抵押資產處置機制,推動修改相關法律法規。但是,各方對此仍存在較大爭議,從金融機構的視角來說,真正愿意開展此類業務的并不多。一些開展了的,大都有政府或其他組織的“保證”,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抵押。

如果允許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也就表明農民獲得或接近獲得帶有根本性的一項最終處分權,這與出租等流轉方式有明顯的區別,而向“買賣”更近了一步,這一定程度就是對農村土地農民集體所有權的挑戰。對此,今后的政策走向,需要特別慎重、穩妥地對待。

三是謹防土地經營權過早、過快物權化。

土地經營權作為“三權”中新創設的一種獨立權利形態,已經得到政策的正式回應,接下來就需要界定其權利性質。法理上,流轉(主要指出租)是流出方和第三方經營者通過租賃合同,以土地使用為主要標的物的一種土地債務債權關系,土地經營權就是第三方經營者通過流轉方式獲得的土地權利。我們通過從對抗力、存續期間、轉讓性、利用內容及對價五個方面分析后認為,土地經營權的性質為債權,而非物權。這符合物權的“一物一權主義”。

同時,從國際經驗來看,對與土地經營權類似的租賃權進行債權物權化改造,是多國的通行做法。一般因為所有權的優勢地位,承租人的地位(即租賃權)顯得比較脆弱,考慮到租賃權的脆弱可能會阻撓社會生產進步和生活安定,各國的立法也在努力地強化承租人的地位,推進租賃權物權化??梢哉f,不動產租賃權物權化,使契約產生的債務關系中的承租人的權能具有物權效力是各國的共同傾向,特別是賦予租賃權對抗力以及抑制出租人的自由終止權利這兩點,幾乎沒有例外。

目前,我國開始出現對土地經營權物權化改造的呼聲,應該說,這有一定的合理性,因為有利于土地經營權的穩定性,以及對農業生產投資的信心和積極性。長期來看,土地經營權物權化也是必然趨勢。但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上述租賃權物權化的一個重要前提是所有權處于絕對優勢和強勢地位。如果出租方的所有權(承包權)并沒有處于絕對優勢和強勢地位,那么,賦予承租方的租賃權(經營權)以物權特征,則容易對前者造成挑戰與侵犯。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光明日報》2015-11-29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天堂网性爱视频 | 亚洲日韩精品第一页一区 | 一本大道香蕉大在线日韩 | 日本真人作爱视频免费大全 | 婷婷综合缴情6月份 | 亚洲日韩国产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