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是經濟發展的支撐。區域經濟的競爭取決于產業的競爭,而產業的競爭關鍵在于有特色、有比較優勢。對于加快發展縣域經濟,尤其需要遵循這一規律。近幾年,我到市縣進行調研,深入解剖了一批典型,引發一些思考。
一、培育壯大縣域特色產業,是提升縣域經濟發展水平的根本途徑
這些年來,湖南省縣域經濟總體上取得了穩定發展,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和全面建成小康做出了重要貢獻,夯實了基礎。但是,全省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的問題沒有根本改變,縣域經濟仍然是全省經濟的短板。揭示縣域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主要是結構不優,同質化突出,缺乏特色主導產業的支撐。加快提升縣域經濟發展水平,必須著力培育壯大特色產業。
1、只有培育壯大特色產業,才能有效提高縣域經濟質量和效益
世上萬物,沒有特色就彰顯不出魅力,終究經不起時間的考驗。同樣,沒有特色產業作為支撐的縣域經濟發展,也缺乏長久的活力和生命力。發展縣域特色產業,就是要打破縣域經濟發展同質化格局,培育發展特色拳頭產品,以做大做強特色支柱產業提升縣域經濟質量效益。實踐證明,凡是有特色的縣,其縣域經濟發展質量就高、效益就好、實力就強。比如瀏陽市,連續多年主要經濟指標增速穩居全省前列,躍居全國百強縣第28位,主要得益于培育特色產業,打造優勢產業集群。近些年來,該市立足農業和鞭炮煙花傳統產業基礎,發揮省會城市東大門優勢,一方面加大傳統特色產業技術改造和品牌提升,另一方面重點打造國家級瀏陽經開區,培育戰略新興產業,構筑了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機械制造、鞭炮煙花、生態旅游、健康食品、現代服務、文化創意等八大產業集群。其中,起步最早、最有特色的生物醫藥產業,實現產值近300億元,占據全省半壁江山;以藍思科技為特色的電子信息,成為全省信息產業重要一極;瀏陽花炮文化品牌價值排名全國第七,產值和效益保持穩定增長;生態旅游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長,成為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由于特色產業的支撐,在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形勢下,瀏陽縣域經濟逆勢上揚,實現了經濟總量與質量效益同步提升。2012年到2014年,GDP增長分別達14%、14.5%和12.6%,財政收入增長分別達31%、37.2%和33%,經濟總量和財政收入分別突破1000億和100億元。瀏陽的發展實踐表明,適應經濟新常態,縣域經濟必須堅定地走特色產業發展之路。
2、只有培育壯大特色產業,才能持續增加城鄉居民收入
縣域經濟強不強,首先要看老百姓富不富。促進老百姓增收致富,走傳統的小而全、大而全的發展路子沒有出路。各地的發展實踐表明,發展優勢特色產業,有利于產業增產增效,有利于帶動城鄉勞動力創業就業,是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的有效途徑。湖南省實施特色縣域經濟重點縣工程,包括祁陽縣、湘潭縣、寧鄉縣、醴陵市、永興縣、汨羅市、新化縣、鳳凰縣、新寧縣、韶山市在內的第一批10個重點縣,2014年實現GDP平均為2834億元,比上年增長11.8%,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平均達到21528元,比上年增長了8.7個百分點。特別是對促進農民增收成效明顯,這10個縣201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都超過了10%,有效縮小了城鄉差距。比如,被列為全國循環經濟試點的“中國銀都”永興縣,培育的稀貴金屬資源再生利用和冰糖橙兩大特色產業,不僅是支撐經濟強縣的重要支柱,而且是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的重要來源。近幾年,全縣以整合成30家規模化集團化的稀貴金屬資源再生利用企業為骨干,形成了“兩區四園”、產城融合的循環經濟產業基地和千億產業集群,實現年產值320億元,有效促進了城鄉勞動力擴大就業;以“公司+協會+基地+農戶”產業化為經營方式,發展冰糖橙14萬畝,年產8.5萬噸,產值8億元,全縣從事冰糖橙產業的有2萬多戶,畝均純收入3000-4000元。2014年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別為23371.7元和13028.3元,城鄉差距縮小到1.79比1。因為有特色產業支撐,永興縣連續多年成為全省縣域經濟十強。
3、只有培育壯大特色產業,才能壯大縣域財政實力
縣級財政實力,是衡量縣域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也是提高縣級政府公共服務能力的重要保障,從某種意義上講,培育壯大縣域經濟,就是要壯大縣級財政實力。稅費體制改革后,特別是國家免征農業稅以后,縣級財政來源主要靠發展二三產業,關鍵是培育特色支柱產業。比如寧鄉縣,過去是個傳統的農業大縣,這些年來,大力招商引資,推進產城融合,建設產業園區,重點培育先進裝備制造、食品、新材料新能源特色優勢產業,縣域經濟快速提升,成為全國前50強。2014年三大特色產業實現產值1238.01億元,占全部規模工業產業71.1%,上交利稅180多億元。全縣財政總收入達到80.56億元,比2010年25.48億元增加了55.08億元。還比如經濟十強桂陽縣,立足500年煙葉種植歷史的傳統優勢,加快烤煙基地現代化建設,實行機械化、規模化、標準化種植和烘烤加工,煙葉品質和效益大幅提升,全縣煙葉種植20多萬畝,去年收購金額達7.84億元,稅收1.57億元,1.6萬個種煙戶每戶平均種煙收入約5萬元、創稅收約1萬元,桂陽烤煙產業成為全省唯一一個產值超5億元、稅收過億元的富民強縣特色產業。
二、培育壯大縣域特色產業,必須加大調結構轉方式力度
各地方情況千差萬別,發展縣域經濟,培育壯大縣域特色產業 ,既要遵循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又要把握新的發展理念,發揮比較優勢,走出符合地方實際的特色路子。根據一些地方成功的經驗,必須加大調結構轉方式的力度。
1、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選準特色優勢產業
在經濟新常態下,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大戰略舉措。對于縣域經濟來講,結構性改革尤其重要。從湖南省縣域經濟產業結構分析,最突出的共性問題是低工業化、高同質化。所謂低工業化,就是在三次產業結構中,二三產業的比重還不高,工業第一推動力的主導作用不強,對第三產業和就業等帶動乏力。所謂高同質化,就是大多數縣產業結構雷同,缺乏特色,缺乏支柱產業和產品。特別是各縣什么產品產業都有,但是什么都不大不強,產能過剩,產品層次低,生產比較效益低。培育壯大縣域特色產業,就是要把握好供給側改革,因地制宜,從實際出發,去同質化、去產能、去庫存,選準選優特色優勢產業。城步縣是湖南省西南湘桂邊界貧困縣,過去經濟結構單一,以傳統農業為主,近些年依托自身優勢,瞄準市場需求,著力發展以生態旅游、風力發電、奶業、高山蔬果產業為支撐的特色產業,加快了縣域經濟發展和脫貧攻堅,實現了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和農民收入同步快速增長,2014年分別增長10.6%、16.3%和13.2%。該縣的奶業成為湖南第一縣,以南山牧業有限公司為龍頭,集牧草種植、奶牛養殖、乳品加工為一體,實行公司十基地十農戶經營方式,打造了“南山奶”品牌,所生產的7種成人奶粉暢銷全國各地,2015年奶業實現產值1億多元,完成稅收500多萬元,從業人員5000多人,養殖戶人均純收達到6300元以上。
2、推進優化重組,把特色產業做大做強
實踐表明,無論是工業還是農業的特色產業,要提高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就必須把產業和企業規模做大,把產品做優做強。當前,要善于抓住新常態下新的政策和市場機遇,通過市場選擇和政府的主動調控,采取招商引資、有序競爭、兼并重組、淘汰低效產能過剩行業企業,走特色化、規模化、集群化的路子。比如經濟強縣汨羅市,發揮城市礦產再生資源加工利用基地優勢,實行改造提升,加大企業引進、優化重組、集群整合力度,打造千億循環經濟產業園區,集聚了來自廣東、上海、深圳、浙江等地知名再生資源回收加工企業,年產值1億元以上的規模企業70多家,僅博發銅業一家企業年創稅收1.75億元,整個特色產業園年產值達170多億元,稅收近8億元,形成了國家循環經濟標準化試點“汨羅模式”。永興縣循環經濟特色產業做大做強,同樣得益于優化重組。他們把 129家稀貴金屬再生利用企業整合成30家企業集團,已有22家入產業園,12家企業成為湖南省有色金屬行業前50強。其中,雄風稀貴繼2014年底由上市公司赤峰黃金整體并購融資9億余元后,總投資5.6億元的低品味復雜物料稀貴金屬回收項目一期2015年1月調試成功;鑫裕環保完成債務重組,成功融資2.7億元,并與甘肅金川、湖北大冶等上游企業簽訂20億元的含稀貴金屬工業廢渣原料供應訂單;華耀環保與上海申夏基金合作,通過“供應鏈+股權投資”融資6000萬元,這些企業的競爭力顯著提升。湖南省汨羅、永興兩個循環經濟特色產業發展實踐,探索了可推廣、可復制的成功經驗。
3、注重拉長產業鏈條,提高集約化、產業化水平
長期以來,湖南省工業上以小微企業居多,資源型、粗加工型等傳統工業比重大,初級產品和中低檔產品多;農業上主導產業規模小,布局分散,賣“原”字號產品多;服務業主要是生活消費型,生產、技貿、金融、文化等服務業基本處于低端形態。近些年通過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經營方式發生了大的轉變,但縣域產業結構和產業模式仍然存在散、小、低的問題,特別是產業鏈條不長、產業化水平不高。因此,培育特色產業,必須注重拉長產業鏈條,提高產業的附加值和集約化、產業化水平。比如安化縣,圍繞“安化黑茶”特色產業,大力實施綠色崛起和產業化經營戰略,不僅打造了中國黑茶之都和中國馳名商標品牌,而且做強了縣域支柱產業。他們整合全縣范圍資源,輻射周邊地區,實行集黑茶種植、生產、新品研發、銷售、市場交易及黑茶文化挖掘、“茶馬古道”旅游于一體的產業化經營,以7.7平方公里黑茶產業園10家年產值上億元現代茶葉加工企業為龍頭,鏈接30萬畝茶葉基地,帶動30萬人從業,形成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全新產業鏈,茶業產能10萬噸以上,綜合產值102億元,整個產業鏈產值超過200億元,實現了財政和農民雙增收。還有中方縣,著力開發刺葡萄特色資源,把特色農業與特色旅游、互聯網+融合起來,以桐木湘珍珠酒莊為龍頭,延長葡萄產-加-銷-游鏈條,建設5萬畝葡萄基地,打造“中國南方最美葡萄溝 ”,年加工葡萄酒100噸以上,游客100萬人次以上,綜合產值10多億元,帶動農民增收5億多元。
三、培育壯大縣域特色產業,必須大力實施創新驅動
創新發展,是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之首,是推動科學發展的核心??h域特色產業能否做大做強,關鍵在于創新。
一是機制創新??h域經濟處在宏觀與微觀結合部,如果因循守舊,受機制不活的束縛更明顯,反之放開放活、創新機制,可以激發無窮活力,可以把特色資源轉化成優勢產業、把“無中生有”厚植成“金山銀山”。比如江華縣,以創新機制作為抓手,大力實施開放開發和招商引資,在投資環境、項目審批、政務服務、績效考核等方面,推行改革創新和系列優惠政策,充分吸引省內外資源,與省委統戰部共同建設了海聯江華產業園,引進投資公司,共同打造了以引進高新企業為目標的上市企業孵化園、以引進中小企業為目標的創新創業產業園。近5年來,共引進項目188個,實際利用外資3.95億美元,內聯引資194億元,培育了電子信息產業、新型能源產業、稀土新材料產業、新型建材產業、金屬采冶產業、農產品加工產業等六大特色產業,這些特色產業新增產能達到100億元。新機制帶來了新奇跡,江華連續5年GDP年均增長12.0%,規模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1.5%,財政收入年均增長26.6%,分別是2010年的2倍、3.8倍和3.6倍,縣域經濟增長走在全省前列,成為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的典型示范。
二是體制創新。培育壯大縣域特色產業,首先要有市場主體引領。隨著市場經濟的縱深發展和市場取決定作用的改革不斷推進,民營經濟已經成為縣域經濟的主流。順應這樣的大勢,發展縣域特色產業,就是要通過加大體制創新力度,大力支持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廣泛激活民營資本,特別是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民營企業的大發展推動特色產業的大發展。比如邵東縣,改革開放以來一直是湖南省民營經濟發展最快的縣,也是以五金、小商品、藥材為特色的縣,近年來堅持以體制創新為動力,大力實施開放帶動、民營主體發展戰略,以園區建設為載體,積極引導老鄉回家投資創業,新一輪民營經濟熱潮興起。他們通過建立事權集中制、健全民間融資機制和招商引資機制,3年累計簽訂意向協議的達到115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9家,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50億元以上。與此同時,全縣個體工商戶總數42700戶,民營企業4122家,年均增長在20%以上,以民營經濟支撐的特色產業,呈現出規模集聚、檔次提升、效益穩增的良好局面。
三是科技創新。產業的競爭,最終是技術的競爭。湖南省縣域產業之所以層次較低、產品經營方式比較粗放,主要是科技創新支撐乏力、技術含量較低。培育壯大特色產業,最關鍵的是要強化創新發展理念,把產學研融入全產業鏈,大力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新模式,用現代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特色產業,積極引進技術先進的新興特色產業。比如長沙縣,縣域經濟在全國百強排名中,由10年前的60多位躍居全國第7位、中西部第一位,其發展的邏輯就是創新推動產城融合、產業升級。他們圍繞先進制造這一最大特色產業,瞄準世界500強企業、大型跨國公司,集中力量引進科技含量高、競爭能力強的特大項目,每個項目、每個企業都設有高端研發中心和創新創客中心,以創新引領先進制造業升級發展。2014年,長沙縣實現GDP1100億元、財政收入207億元,其中以先進制造業為主的長沙經開區工業增加值占了全縣GDP的半壁江山。還比如,醴陵市在陶瓷等傳統特色產業技術改造方面,創造了好的經驗和做法。2013年以來,該市以入選特色制造業重點縣為契機,增加產業技術研發投入,加大產品創新力度,每年科技引導資金都在5000萬元以上,近3年陶瓷企業專利申請量超過1500件,且80%實現了產業化,研發出功能陶瓷、結構陶瓷、陶瓷新材料等多類新產品,其中華聯瓷業每3個月實現一次上千種產品的全面刷新,華鑫電瓷攻克1000千伏電瓷電器難關,成為全球最大綜合性電器公司——瑞典ABB公司的供應商。醴陵陶瓷已不局限于人們所了解的碗、杯、碟、盆、勺,更是成為能源、電子、航空航天、汽車等領域不可或缺的關鍵材料,傳統產業“變臉”為朝陽產業。先進地區的經驗啟迪我們,無論縣域經濟還是特色產業發展,只有堅定不移走創新之路,才能占領制高點,贏得競爭優勢。
作者系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湖南省省全面小康辦副主任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湖南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研究與決策》2016年第6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