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貸款利率管制完全放開,放開了0.7倍的下限,去年2015年10月24日放開了存款利率上限。現在所有資金市場的利率全部放開了。放開之后,市場均衡利率的決策權由中央銀行交給了市場主體,市場利率是基于市場供需狀況形成的。
而農村普惠金融領域,從農村金融資金供給方來講,它的利率考慮不僅要覆蓋成本,包括它的資金成本、人力成本、物力成本、系統維護的成本等等,還要覆蓋它的風險。
農村金融的利率這么高,一方面因為它是零售性的金融業務,成本本身就比較高;另外,它的風險也是和城市金融完全不能相比的。這么多年來,農村金融利率高于城市金融利率,是由這些因素決定的,除了覆蓋成本和風險之外,還有堅持適度利潤的原則。
從資金需求方來講,它怎么衡量的利率呢?我認為,客戶應該是按投資回報率來衡量利率水平的,理性投資者應該是這樣判斷的。另外,我們國家利率均衡水平也會參考國際上的黃金法則,就是實際利率水平應該等于經濟增長率。當然,考慮實際貸款利率,還要考慮通貨膨脹的水平。
這樣供需一匹配下來,大家就發現一個矛盾,供給方覺得利率水平是合適的,但需求方會覺得利率比較高。我個人覺得,雙方都有各自的道理。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我個人認為是出現了市場失靈。我們認為,可能有些問題并不完全是由市場能發揮作用的。
不管怎么樣,談到利率的問題,我想首先要厘清一個關系問題,不管是傳統金融還是普惠金融都要厘清金融的供給方和需求方的關系問題。
普惠金融供給方和需求方之間是什么樣的關系?首先明確的是,它不是慈善的關系,沒有支持和被支持的關系,它是共生共存,相輔相成的關系。對這個問題形成共識之前我們走過一些彎路,包括2003年的農信社改革之前,2002年時按照監管數據統計,農信社作為一個群體已經達到資不抵債的程度,不良率達到36.9%,資本充足率是-8.5%。這個狀況的形成原因,一方面是它的經營管理有問題,另一方面和它承擔過多的政策成本有關系。
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要考慮供給方和需求方不同的訴求,對利率的確定要把握兩個原則。我特別贊同從供給方來講,要堅持商業可持續性原則。只有農村金融實現了自身可持續發展它才有能力支持農村農戶、服務“三農”群體。而實現商業可持續,那就要價格覆蓋成本和風險。即使有政策性措施來支持農村金融機構,但在考慮了這些支持措施之后,農村金融機構自身也要達到商業可持續發展的水平。
從資金需求方來講,因為存在市場失靈的問題,所以,我還是贊成普惠金融領域還是要給予一定的政策扶持,我們調查了解到,民間借貸利率抽樣調查數據目前就是百分之十八點幾,應該是市場利率水平,我們并不能指責這個利率水平高,但和我們引導的方向來看,我認為相比我們理想的水平這個還是偏高的。
我們的農村生產率是不是真有這么高,如果我們想做到普惠金融,讓大部分人能享受到普惠金融的利益,我們是不是就要堅持這18%的利率,政府是不是可以做一些事情?
今年3月份我們做了扶貧再貸款,扶貧再貸款比支農再貸款利率水平更低一點,年利率1.75%,它面向的金融機構主要是農合類金融機構和村鎮銀行,支持這些金融機構向貧困農戶和能帶動貧困農戶就業,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以貸款支持。
扶貧再貸款,大家可能覺得利率比較低,它應該受到農信社的歡迎,但不同的地區產生了兩種不同的政策效應。
我們去西部某省調研過,因為扶貧再貸款利率比較低,我們也要求它用扶貧再貸款發放貸款利率也要執行我們的基準利率年利率4.35%,這與它們放貸的利率中間就有2.6%利差。我們認為,這2.6%的利差似乎看起來還可以,但農信社的算帳是自己吸收的資金成本,加上人力、物力、維護系統,這一系列成本是4%-5%的水平,自己發放貸款利率大概是8.5%左右,這樣他的利差就是4.5%。
4.5%的利差可以更好覆蓋風險,農信社發放涉農貸款風險是比城市金融貸款風險高很多的。有個統計數據,山西地區說農信社不良貸款利率百分之五點幾,實際監管部門也做過測算,社會部門也做過測算,不良率的水平遠遠高于這個水平。所以,它需要留足足夠的利差應對這個風險。
這個政策看似是個好政策,但在這些地區碰到了政策遇冷的問題,甚至有的農信社說能不能允許我把扶貧再貸款利率加一些浮動,高一點利率發放,要不然為了支持脫貧攻堅可以短期發放這個貸款,但長期讓我這樣做我就沒法堅持了。
另外一個案例,在東部一個省,當地財政沒有補貼也沒有風險。這個東部地區扶貧再貸款用的就比較好,當地特地為支持這個業務發展設立了一個風險補償基金,金額還是比較大的,一般把風險補償基金設在地市這一級,某一個地區風險補償金能達到10億元,當地使用扶貧再貸款80億,實際它就可以容忍12.5%的不良率,只要不良率在12.5%之內,這10億的風險補償金可以用來全額補償農信社。這樣,當地的農信社積極性還是比較高的,在這些地區扶貧再貸款的政策效應就得到了體現。
我想說的是,普惠金融看似是個金融問題,但只靠金融部門單兵突進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從這個實踐可以看出,金融政策要和財政政策,甚至剛才各位專家們所說的市場準入、充分競爭這些一系列政策配合起來才能夠達到更好的效果。
目前我國的現狀下,我認為還是要在市場失靈得情況下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措施,將來扶貧取得一定的效果,還是要堅持完全的市場化原則,堅持市場可持續發展原則。
作者:中國人民銀行貨政司利率處處長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微信號 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