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實現新舊動力轉換是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關鍵。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能夠從供需兩側同時發力,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全面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發展注入強大的新動力。
促進消費和投資需求增長。消費和投資需求增長,是城鎮化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來源。由于城鄉生產生活方式不同,城市的基礎設施密度遠遠高于農村,加之我國城鎮與農村的人均消費水平存在較大差距,城鎮人口的增加必然帶來消費需求的擴大和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住房等生活設施投資需求的增加。在傳統城鎮化模式下,農業轉移人口難以在城鎮落戶定居,這抑制了消費需求,也制約了投資需求的擴大,因而所能激發的增長動力有限。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大力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重物輕人的傳統城鎮化特征明顯改變,圍繞人的需求開展的棚戶區改造、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等加快推進,拓展了新的內需空間,激發了新的增長動力,有力支撐了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提升人力資本,優化資源配置。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鼓勵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落戶定居,改變了大量勞動力在城鄉間鐘擺式往復流動的就業模式,既有利于滿足企業穩定用工的需求,又能顯著優化勞動力和其他生產要素的配置,為實現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創造條件。從長期看,新型城鎮化還能加快人力資本提升步伐,為經濟長期發展提供有效支撐。
通過提高社會資源密度促進創新。創新及技術進步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源泉。城市群、國際大都市等正是基于其多樣化、高密度的人口和現代化的基礎設施系統,顯著提高了社會資源密度,才成為創新的主要發源地和支撐經濟發展的關鍵區域。新型城鎮化把人的需求放在首要位置,圍繞人的需求配置社會公共資源、基礎設施系統、信息和資本等,能夠營造更好的創新生態環境,激發創新活力,促進創新行動。
當前,新型城鎮化正在加快推進,取得了良好成效。但是,受傳統思維慣性和體制機制束縛,新型城鎮化蘊藏的新動力還沒有充分釋放出來。當務之急是徹底改變重物輕人的傳統城鎮化觀念和做法,以促進農業轉移人口進城落戶為切入點,加快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一方面,放松對農業戶籍人口進入城鎮的限制,大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消除附著在城鄉二元戶籍之上的差別化待遇,縮小城鄉戶籍的實質性差異。另一方面,降低農村轉移人口進城落戶的門檻,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逐步放寬大中城市落戶條件。
促進農業轉移人口進城落戶,需要深入研究他們的實際需求,圍繞關鍵問題提出解決方案。一是解決城鎮戶籍供需空間錯配問題,化解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想落不能落”、中小城市和小城鎮“能落不想落”的矛盾。二是緊扣住房保障和子女義務教育兩大焦點,建立租售并舉、以租為主的住房保障體系,適當加大中央財政在義務教育、基本養老、基本醫療等基本公共服務方面的支出責任,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舉家進城落戶。三是建立健全農業轉移人口與建設用地、建設資金、轉移支付“三掛鉤”機制,鼓勵城市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定居;維護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增強農業轉移人口進城落戶意愿。
?。ㄗ髡邽閲野l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所長)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人民日報》2017年06月11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