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談一些我的觀察:中國的城市沒有特色,大部分城市長得一個樣。
為什么沒特色?因為我們在建設過程中把特色消滅了。為什么能消滅?這就涉及私有財產權的保護問題。我們在不斷拆遷,當一座城市可以隨時根據需要拆遷時,個人房產就得不到保護,這個城市一定不會有特色。聽說現在要發起一個特色城市運動,叫特色小鎮,要在全國搞幾千座,這非常可笑。特色都是歷史形成的,不是我們設計出來的。這種虛假的特色文化,沒有氣質,只有建筑。
還是回到城市存在的目的:城市是為了人,還是為了另外一種我們虛構的目標?中國香港也好,越南也好,什么叫成功,什么叫不成功?當你看到這個城市亂的時候,你覺得不成功,我們怎么不問問當地居民的感受?整齊劃一的城市里生活的人比亂的城市里生活的人就一定幸福?我看未必。
我理解,文貫中教授的核心觀點,就是城市最終的目的是為人。我們老說印度很臟,為什么不去印度看看,問問印度人是什么感受?我們所有的街道清掃得很干凈,馬路很寬,很整齊,這就好嗎?現在城市里一條馬路,動不動雙向六車道、八車道,哪個小孩和老人走過去不是膽戰心驚?所以說,城市規劃一定要以人為中心。
為人也有兩種方式,是市場決定還是政府決定?當然,市場也好,政府也好,都是人在決定。不一樣在什么地方呢?市場做是眾多的人設計,每個人都在設計自己的,但沒有人說別人必須這樣。政府做就是一些人給別人設計,少數人給多少人設計。于是就出現了所謂的農業用地、工業用地、商業用地、住宅用地等。為什么要把土地嚴格規劃成農業用地、工業用地?我有一塊布料,非要規定我這一塊做成帽子,那一塊做成褲衩,那胸露在外面怎么辦呢?為什么不能把帽子撕下來蓋住胸?為什么集中用地分配是合理的呢?為什么農用地不可以做工業用地,商業用地不可以蓋房子?如果老百姓自己建,就會是一個演變的過程,一個不斷調整的過程,也就是形成特色的過程。
歷史是不確定的,政府做一個長遠規劃然后按這個長遠規劃建設城市是不現實的,也是有害的。舉個例子,19世紀早期芝加哥只有幾千人,為什么后來變成大城市?就因為出現了火車和冷凍技術,可以長途運送牛肉,芝加哥就變成一個大的貿易集散地了。所以,任何城市的規劃,如果不能讓它自然產生,不能讓它根據經濟規則演化,都不會是合理的。如果一座城市是為人而建的,就要敬重它的自發秩序和演化規律。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經濟觀察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