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日,《土地管理法(修正案)》(征求意見稿)發布,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中國城市化進程高速推進,新的經濟發展形勢下,土地制度安排將何去何從?為此,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舉辦“產權安排與要素流轉——農村改革與城市化”內部研討會,多位學者參與研討,觀點激烈交鋒,共診改革時局。財新網特此選編發言。
為什么中國城市沒有特色?沒有特色是因為我們在建城市的過程中就把特色消滅了。為什么能消滅特色?就是私有財產權的保護問題。現在拆遷不容易,但是我們仍在不斷地拆遷。當一個城市可以隨時根據政府或發展的需要拆遷的時候,個人的房產得不到保護,這個城市一定不會有特色。特色都是歷史形成的,不是我們設計出來的。盡管我們現在都在做特色,最后會形成一種什么樣的結果,很令人擔憂,恐怕又是一種新的破壞。這種虛假的特色假裝文化,沒有氣質,只有建筑,就像現在的廟宇里面只有廟沒有神,盡管有和尚在收錢,但是跟宗教信仰毫無關系。
問題還是回到城市的目的,城市是為了人,還是為了另外一種我們虛構的目標?香港也好,越南也好,什么叫成功,什么叫不成功?當你看到這個城市亂的時候,你覺得不成功,我們怎么不問問當地居民的感受?整齊劃一的城市里生活的人比亂的城市里生活的人就一定幸福?我看未必。
我理解,文貫中教授的核心觀點,就是這個城市最終的目的是什么?是為人。現在看來我們規劃的所有東西,至少不是給實實在在生活在這里的人建的。我們老說印度很臟,為什么不去印度看看,看看印度人是什么感受?我們所有的街道清掃的很干凈,馬路很寬,很整齊,這就好嗎?
現在城市一條雙向六車道、八車道的馬路,哪個小孩和老人走過去不是膽戰心驚,這是給生活在這里的人建的嗎?都不是。城市的規劃一定要以人為中心,一定是為人來建的。
為人也有兩種方式,是市場決定還是政府決定?當然,市場也好,政府也好,都是人在決定。政府是人決定,市場也是人決定,不一樣在什么地方呢?不一樣就是市場是眾多的人,沒有總體設計,每個人都在設計自己,但是沒有人幫助別人設計,沒有人說別人必須這樣。政府做就是一些人給別人設計的,少數人給多少人設計。政府按什么標準呢?于是就出現了所謂的農業用地,工業用地,商業用地,住宅用地,等等。為什么我們要把這個土地嚴格地規劃成農業用地、工業用地?為什么集中用地分配是合理的呢?為什么農用地就不可以做工業用地,商業用地就不可以蓋房子呢?老百姓自己建,它就是一個演變的過程,不斷調整的過程。演變過程就是形成特色的過程,演變的結果就是特色。
歷史是不確定的,政府做一個長遠規劃然后就必須按這個長遠規劃做,是不現實的,也是有害的。我們舉個例子,19世紀早期芝加哥只有幾千人,為什么后來變成大城市?就因為出現了火車和冷凍技術,可以長途運送牛肉,芝加哥就變成一個大的貿易集散地了。所以,任何城市的建設,如果不能讓它自然產生,不能讓它根據經濟規則演化,這樣的規劃不會是合理的。
我的核心觀點是,城市應該是為居住在此的人建的,要敬重自發秩序和演化規律。
(作者系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財新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