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調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為我們做好新時代的“三農”工作和農業農村人才工作進一步指明了方向。
一、“三農”問題仍是制約我國發展的短板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深刻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當前,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主要是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的問題。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最集中地體現在農業、農村、農民上。
要著力解決好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更好地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就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盡快補上城鄉發展不平衡這塊短板。因此,黨的十九大鄭重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基于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到新階段而設定的一個新目標,具有重大的時代意義,體現了黨中央深遠的歷史眼光,必將為我國農業農村發展注入強大的動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對我們農業部門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們必須進一步提高認識、明確思路、突出重點,采取切實措施,推動鄉村振興戰略付諸實施、落地生根。
二、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關鍵在人才
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得怎么樣,說到底,關鍵在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多次對人才發展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農業農村人才是強農興農的根本;建設現代農業,首先要解決好人的問題。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要堅持黨管人才原則,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設人才強國。10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接見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顧問委員會委員時指出,人才是創新的根基,是創新的核心要素。這為我們做好農業農村人才工作進一步指明了方向。
近年來,農業部按照中央決策部署和部黨組要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人才思想,以實施現代農業人才支撐計劃為統領,注重改革創新,采取有效措施,扎實推進農業農村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和各類人才隊伍建設。先后分兩批組織實施農業科研杰出人才培養計劃,給予每名杰出人才及其創新團隊連續5年的專項經費支持,打造了一支由300名杰出人才、3000名團隊骨干組成的農業科技創新突擊隊。堅持向基層傾斜,組織開展全國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任職資格評審,一大批活躍在基層一線的農技人員晉升正高級職稱。在26個省(區、市)選取有價值觀、有精神內核的先進典型村莊,建設了30個農業部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基地,初步建成全國農村實用人才培訓網絡。會同中組部大規模開展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和大學生村官示范培訓,截至目前累計舉辦培訓班800余期,培訓種養大戶、家庭農場主、合作社負責人及村“兩委”成員、大學生村官等共8萬余名,為農村培養了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帶頭人。實施農村實用人才培養“百萬中專生計劃”,大多數畢業生留在農村成為當地農業經濟發展的骨干。全面推進以新型職業農民為主體的農村實用人才認定管理,鼓勵地方把優惠政策與高素質農業生產經營者掛起鉤來。啟動實施“全國十佳農民”“全國十佳農技推廣標兵”“杰出青年農業科學家”等資助項目,叫響了農業農村人才品牌,在全社會營造了關心農業、關注農村、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
但也要看到,我們的工作還存在許多不足,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的內在需求相比,我國農業農村人才的規模、結構、素質等仍存在不小的差距。按照農業部最新調查數據,2016年末全國農村實用人才總量已接近1900萬,但占鄉村就業人員總數的比例還不足5%。新型職業農民總量不足,年青后備力量缺乏,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基層農技推廣人才“青黃不接”、隊伍老化問題嚴重,農技人員學歷、專業、水平參差不齊的現狀還沒有根本改變。縣鄉農業新產業新業態急需人才嚴重不足,特別是貧困地區、民族地區尤為突出,不能滿足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村產業扶貧的需要。以能力和業績為導向的農業科研人才分類評價機制尚未推開,以推廣業績和服務對象滿意度為基準的農技推廣人員評價機制還不完善,“招人難、留人更難”的情況還較為突出。
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主體是農民,受益的主體也是農民。因此,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個重要著力點,就是要加快培養和造就一大批符合時代要求的、具有引領和帶動作用的農業農村人才,充分發揮好人才在鄉村振興進程中的支撐作用。
三、以十九大精神為指引,突出重點抓好農業農村人才工作
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就是要堅定不移地實施人才強農戰略,深入推進農業農村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為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做好農業農村人才工作,就是要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按照“高端引領、分類開發,示范先行、整體推進”的原則,努力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農業農村人才隊伍。
一是強化“人才先行”在鄉村振興戰略全局中的定位。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堅持人才優先發展,進一步強化“一把手”抓“第一資源”的意識,落實“管行業就要管行業人才”的理念,把培養人才和發揮人才作用納入鄉村振興戰略全局中通盤考慮,做到農業農村經濟重點工作部署到哪里,人才工作就跟進到哪里,切實發揮人才在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和產業精準扶貧中的第一驅動力作用,促進形成人才隊伍建設與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相互促進、良性發展的好局面。
二是構建有利于人才成長成才的管理體制。推動形成農業部門牽頭,各有關部門積極配合,全系統上下協調聯動,各種社會主體廣泛參與的農業農村人才工作格局。充分發揮農業專業合作社、行業協會、產業化龍頭企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在農村實用人才培養中的“蓄水池”作用。深化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探索建立公益性農技推廣隊伍與經營性技術服務隊伍協調發展的新機制。完善農村基層人才服務相關政策,解決好人才服務“最后一公里”的瓶頸制約問題。
三是創新對各類人才的培養支持機制。進一步完善符合農業科研和技術推廣特點的長期穩定培養支持機制,深化農業系列職稱制度改革,打造具有國際水平的農業科研人才隊伍,促進農技推廣人才隊伍健康發展。完善農村實用人才培養機制,啟動實施農村實用人才“學歷提升計劃”。加大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示范培訓力度,在培訓對象上進一步向新型職業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傾斜,在培訓區域上進一步向貧困地區傾斜,在培訓內容上進一步向綠色發展、創業創新等重要主題集中,同時進一步加大培訓教材編寫和優秀教材推介力度,不斷增強培訓的精準度和實效性,逐步培養一支有影響力、成長力、帶動力和輻射力的帶頭人隊伍。探索建立農業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制度,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弘揚工匠精神,促進農業技能人才培養,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農業勞動者大軍,全面提升農業勞動者職業技能水平。
四是進一步完善農業農村人才評價機制。把對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實際貢獻作為衡量人才的基本標準,要求他們“把論文寫在大地上”,在服務鄉村振興中建功立業。對不同類型和層次的人才實行分類分級評價。充分保障和落實用人主體自主權,尊重用人單位在人才培養、評價和使用上的主體地位。完善有利于農業科技創新的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位管理及人員聘用、晉升、獎懲、工資待遇等配套措施,增強人才發展活力。
五是為農業農村人才成長創造良好環境。搭建讓各類人才創造活力競相迸發、聰明才智充分涌流的發展平臺,建立更加體現人才價值導向的分配激勵機制。充分利用、整合現有各類支持政策,積極推動在市場準入、財政稅收、金融服務、用地用電、教育培訓、社會保障等方面出臺扶持政策,為各類人才在農村創新創業營造良好環境,幫助他們在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生動實踐中快速成長。加大人才遴選資助和表彰獎勵力度,實施好“全國農業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全國十佳農民”等表彰和資助項目,弘揚勞模精神,樹立先進典型,在全社會積極營造重視農業、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
作者系農業部黨組成員、人事勞動司司長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農業新聞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