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杜志雄等:中國農業農村人才:概念界定、政策變遷和實踐探索

[ 作者:杜志雄?郜亮亮?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0-01-31 錄入:王惠敏 ]

摘要:農業和農村的現代化發展離不開各類人才的支撐。本文將目前農村實用人才、農業科技人才、新型職業農民和鄉賢等各類人才統稱為農業農村人才。梳理與農業農村人才相關的14個主要政策文件,表明國家已將人才工作上升到強國戰略地位,對農業農村人才也更加重視,這些不同時期的政策都是圍繞當時主要經濟社會發展任務展開的,當前政策則以為農業現代化提供各類人才為目標。對鄉村教師、衛生技術人員、新型職業農民和大學生村官等6類人才近年發展情況進行了統計分析。討論了北京幫扶式人才培養、寧夏人才激勵機制、崇州職業農民培訓和安徽發揮鄉賢作用等地方人才工作實踐。最后給出了政策建議。

任何一項活動,不管是社會活動還是經濟活動,人力資源是不可或缺和最重要的投入要素。人才是人力資源中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或專門技能、能力和素質較高的勞動者。因此,人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對于農業現代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而言,無疑農業農村人才是引領者和踐行者,更是農村先進生產力的重要代表和載體。[1]那么,中國農業農村人才如何界定,發展現狀如何,有哪些支持政策,有哪些地方實踐,下一步應如何發展等等,都是亟待回答的問題。本文的研究目標是在探討相關概念的基礎上,對農業農村人才相關政策及變遷、發展現狀進行梳理分析,并結合地方實踐提出相關政策建議,從而為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添磚加瓦。

一、農業農村人才的概念界定和分類

概念界定是一切研究的起點。相比資本、土地資源來說,人力資源及人才的概念界定要復雜的多。農業農村現代化到底涉及哪些人才?又該如何界定和分類呢?從城鄉區域角度看,農村教師、醫生、文藝工作者、大學生村官、農村生產能手等都屬于農村人才;從行業角度看,農業科技工作者、農機農技人才、職業農民、經營大戶、經紀人等都屬于農業方面人才。無論如何,兩種分類都只能涵蓋部分類別人才,而且某些人才既是農業人才也是農村人才。為此,本文將農業現代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美麗鄉村)建設涉及到的人才統稱為“農業農村人才”,不再機械區別農業人才和農村人才。

在政府文件的話語體系中,農業農村人才分為兩類:一是農村實用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知識和技能,為農村經濟和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各項事業發展提供服務,做出貢獻,起到示范和帶動作用的農村勞動者。按照從業領域的不同,一般劃分為5種類型:生產型人才、經營型人才、技能服務型人才、社會服務型人才和技能帶動型人才;二是農業科技人才,是指受過專門教育和職業培訓,掌握農業行業的某一專業知識和技能,專門從事農業科研、教育、推廣服務等專業性工作的人員。“農村實用人才”這個概念最早出現在2003年12月出臺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的決定》中———“加強高技能人才和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2010年6月出臺的《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將其列為6類人才隊伍之一進行統籌建設。2011年3月出臺的《農村實用人才和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2010-2020年)》是目前對農村實用人才和農業科技人才的概念和建設等相關問題進行了最系統最全面闡述的文件。隨后,2011年10月出臺的《現代農業人才支撐計劃實施方案》中提到的幾種現代農業人才———農業科研杰出人才、農業技術推廣人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負責人、農村生產能手、農村經紀人等農業科研、推廣、經營人才———并沒超出農村實用人才和農業科技人才的界定范圍,完全可以歸并進來。盡管2011年12月農業部印發的《農業科技發展“十二五”規劃》又提出三支人才隊伍框架———加強農業科研人才、技術推廣人才和農村實用人才等三支人才隊伍建設,但本文認為,這三支隊伍中的農業科研人才和技術推廣人才可以統稱為農業科技人才。 

二、農業農村人才的國家支持政策

本文所言農業農村人才的國家支持政策是指由中央或者部委出臺的相關政策,總體分兩類:一類是綜合性文件,一類是專門針對農業農村人才的文件。分析這些政策文件的目標、概念用詞和具體內容的變遷,可以發現:

(一)本世紀開始,國家越來越重視人才工作,將人才工作上升到強國戰略地位。

2000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五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提出要把培養、吸引和用好人才作為一項重大的戰略任務切實抓好。同年11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制定和實施人才戰略。2001年通過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以一章篇幅明確提出“實施人才戰略,壯大人才隊伍”。

隨后,2002年5月《2002-2005年全國人才隊伍建設規劃綱要》出臺,這是我國第一個綜合性的人才隊伍建設規劃,首次提出“人才強國”戰略,要求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認識人才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基礎性、戰略性、決定性作用。

2003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召開新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全國人才工作會議,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的決定》,標志著我國人才工作進入新時代。會議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為出發點,認為新世紀新階段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務是大力實施人才強國戰略,要求堅持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三支人才隊伍建設一起抓。

2010年6月,中共中央出臺《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目標是更好實施人才強國戰略,著眼于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提供人才保證。規劃提出人才發展的24字指導方針:“服務發展、人才優先、以用為本、創新機制、高端引領、整體開發。”

2016年3月,中共中央印發《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認為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高度強調,必須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建設人才強國,最大限度激發人才創新創造創業活力,把各方面優秀人才凝聚到黨和國家事業中來。這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國人才工作的重要指導性文件。5月中共中央召開學習貫徹該意見的座談會,要求各地創造性地貫徹好、落實好意見,實現人才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

(二)國家對農業農村人才工作也給予了同樣的重視,態度由上世紀末短暫的“被動”快速轉變為主動出擊,將農業農村人才視為強農根本。

1.上述綜合性人才政策不同程度提到農業農村人才發展問題。例如,2001年的十五計劃綱要要求培養具有較高技術素質的農業產業化經營和農業科技隊伍;2003年的《決定》則根據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城鄉協調發展的需要,強調大力加強農村科技、教育、文化、衛生和經營管理等實用人才隊伍建設;2010年的中長期綱要明確將農村實用人才列為重點建設的6支人才隊伍1之一,將引導人才向農村基層和艱苦邊遠地區流動政策列為十大重大政策之一,將現代農業人才支撐計劃列為十二大重大人才工程之一;2016年體制機制改革意見提出要健全以職業農民為主體的農村實用人才培養機制。2.更重要的,國家和相關部委出臺了不少專門針對農業農村人才的政策文件。在人才工作被提到戰略高度之前,1999年3月人事部和農業部就出臺了《關于加速農村人才資源開發加強農業和農村人才隊伍建設有關問題的通知》,認為農業和農村經濟增長要依靠科技進步和勞動者素質的提高,關鍵是開發農村人才資源,加強農業和農村人才隊伍建設。但是,該文件在第八部分提到的“加強農業和農村人才隊伍建設,關鍵要加強領導,做好規劃,狠抓落實。各級人事、農業等部門要主動爭取地方黨委和政府的領導和支持,把這項工作納入農業和農村發展目標規劃。”顯示了當時地方黨委政府對農業農村人才工作的態度沒有那么主動,此后文件都是主動出擊。2007年11月中辦國辦的《關于加強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和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意見》是本世紀第一個針對農業農村人才的文件;2011年3月,中組部聯合農業部、人社部、教育部和科技部印發《農村實用人才和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2010-2020年)》,這是在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制定后首個針對農業農村人才的中長期規劃,目標是著眼于為發展現代農業、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2011年10月,農業部協同教育部、科技部和人社部印發《現代農業人才支撐計劃實施方案》,更具體地提出“31373工程”2;2011年12月,農業部印發《農業科技發展“十二五”規劃》,將農業人才培養與教育培訓作為四個重點任務之一;2013年1月,農業部印發關于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技術推廣法》的意見,其中七塊內容之一是加強國家農業技術推廣隊伍建設。3.2011、2014-2016年,農業部都印發了當年人才工作要點,對當年農業農村人才工作進行了全面細致部署。

(三)不同時期農業農村人才政策設計是圍繞同時期主要經濟社會發展任務展開的。

1999年《通知》是為實現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目標而提出的,而且由于“鄉鎮企業是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要“擴大鄉鎮企業專業技術人員隊伍……建設一支門類齊全、素質較高的鄉鎮企業專業技術人才大軍。”2007年的《意見》是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而提出的。2011年《規劃》是著眼于發展現代農業、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2011年的《方案》是適應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需要,加大對現代農業的人才支持力度而提出的。這也充分體現了農業農村人才政策與經濟社會發展是深入融合的。

(四)農業農村人才政策文件中人才類別概念紛繁復雜,但逐漸清晰聚焦。

1.以“2011年中長期規劃”為界點,“農業農村人才”成為描述與現代農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相關人才的統稱,之前的概念主要是“農村人才資源”、也有“農業和農村的人才”說法。2.以2007年11月中辦國辦的《關于加強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和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意見》為標志,“農村實用人才”的概念逐漸穩定下來,之前有“縣鄉村實用人才”的概念,“1999年通知”提出“實施縣鄉村實用人才工程”,“2003年決定”提出“繼續實施縣鄉村實用人才工程”。3.以“2011年中長期規劃”為界點,“農業科技人才”的概念逐漸穩定下來,之前有“農業和農村專業技術人員”、“農業科技隊伍”概念。

(五)農業農村人才政策關注的焦點更加突出。

這些焦點包括人才的教育培養引進、評價發現、流動、激勵保障、管理等方面;而且,突出市場作用原則逐漸增強,由早期的“發揮市場配置人才資源的基礎性作用”轉變到現在的“充分發揮市場在人才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另外,在上述中央部委政策出臺后,各地都積極出臺了相應的政策。

三、農業農村人才的發展情況

在這一部分,我們對農村的教師、醫生、農村實用人才、農業科技人才和大學生村官的發展情況進行簡單的統計分析1。

(一)農村專任教師

總體看,1995-2014年農村小學和初中專任教師占農村就業人員比不足1個百分點,而且呈下降趨勢。從圖1可知,1995年農村小學專任教師占農村就業人員0.78%,隨后一路下滑到2012年的0.55%,于2013年小幅反彈到0.57%,然后又下降到2014年的0.56%。圖2顯示,農村初中專任教師占就業人員比也呈小幅下降趨勢,由1995年的0.31%一路波動下降到2014年的0.18%。這種占比下降可能是城鎮化發展的必然結果。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每個時點上,農村專任教師占比水平都低于全國同期水平。因此,從城鄉一體化角度講,農村專任教師隊伍建設還有提高空間。

(二)農村衛生技術人員

衛生技術人員是影響農民健康質量的重要人才。從圖3可知,從1980到2014年,農村衛生技術人員隊伍平穩發展。1980年,農村每千人平均擁有1.81個衛生技術人員,隨后于1985年突破2人,一路平穩增加到2014年的3.77人。在每個時點上,農村水平都低于城市水平,而且差距在短暫縮小后又呈擴大態勢。1980年,城市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8.03個,比同期農村高出6人多,約4.5倍,隨后差距逐年下降,到2000年,差距為2.76人,然后又開始擴大,到2014年,城市比農村多出5.93人,約2.6倍。總之,農村衛生技術人員隊伍建設平穩向前發展,但與城市相比依然有較大差距。

(三)農村實用人才

農村實用人才是農業農村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圖4可知,全國農村實用人才快速發展,2008年時有820萬人,2010年增加到1049萬人,2015年增加到1300萬人;同時,農村實用人才占總就業人員的比也由2008年的1.09%一路增加到2015年的1.68%。

農村實用人才內涵豐富,按照從業領域的不同分為五類p86:一是生產型農村實用人才,主要是指在農村種植、養殖、捕撈、加工等領域達到較大規模,收益明顯高于本地其他農戶,并有一定示范帶動效應、幫助農民增收致富的業主或技術骨干人員。包括種植能手、養殖能手、捕撈能手和加工能手;二是經營型農村實用人才,指從事農業經營、農村專業合作組織、農村經紀等生產活動,有一定規模并有一定經濟收入、有較大示范帶動效應或能吸納一定數量的勞動力就業的農村勞動者。包括經營人才、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負責人和農村經紀人;三是技能服務型農村實用人才,主要指村級農業技術服務人員,即農民中專門或主要從事農業技術服務,并具有較高技術和服務水平,服務對象達到一定規模以上的農村勞動者。具體包括動物防疫員、植物病蟲害綜合防治員、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員、肥料配方師、農機駕駛和維修能手、農村能源工作人員等;四是技能帶動型農村實用人才,指具有制造業、加工業、建筑業、服務業等方面的特長或技能,能帶動其他農民掌握該技術或進入該行業,以從事該行業作為主要經濟來源的,本人年純收入大大超過本地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農村勞動者。如鐵匠、木匠、泥匠、石匠等手工業者;五是社會服務型農村實用人才,主要指在農村文化、體育、就業、社會保障等領域提供服務的各類人才。包括鄉村文化藝術人才和鄉村社會工作人員。

受限于數據,這里只分析2010年農村實用人才的結構特征。第一,2010年,農村實用人才中占比最大的是生產型人員,占38%,其次是經營型人才,占30%,這兩類合計約占七成;其他三類按占比高低依次為技能帶動型人員(14%)、技能服務型人員(10%)和社會服務型人員(8%)(圖5)。可以預期,隨著經營規模的擴大、農業生產服務體系和三產融合的快速發展,生產型人才占比會逐漸下降,而服務型實用人才占比會增加。第二,總體看,2010年實用人才的學歷水平不高,還有較大提升空間。當年初中學歷的實用人才占比最大,為62%,其次是高中學歷為22.7%。大專及以上學歷實用人才占比不高(3.3%),小學學歷人才占比為11.3%,還有0.7%是未上過學的實用人才。第三,2010年,農村實用人才隊伍中90%沒有獲得專業技術職務評定2,在有評定的10%隊伍中,低級職稱占比很高,近七成(6.60%)。

(四)農業科技人才

農業科技人才是農業農村人才中另一支反映農村生產力水平的重要力量。2008年,全國有62.6萬農業科技人才,其中科研人才為6.3萬,急需緊缺人才3只有600人;到了2015年,農業科技人才增加到68萬人,其中科研人才增加到8萬人,急需緊缺人才增加到7000人,增長速度最快。

(五)新型職業農民

新型職業農民是指具有科學文化素質、掌握現代農業生產技能、具備一定經營管理能力,以農業生產、經營或服務作為主要職業,以農業收入作為主要生活來源,居住在農村或集鎮的農業從業人員。在大量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留守農業人群又“總量相對不足、整體素質偏低、結構不盡合理”的現實背景下,新型職業農民成為“誰來種地、怎樣種好地”問題的中堅力量,其不但是構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而是發展現代農業的主要力量,而且也是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力量,還是進一步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的關鍵所在。

截至2014年底,全國培育各類型新型職業農民超過100萬人[3],這些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為農業現代化和新農村建設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總體看,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建設有如下特征。第一,中央、部委和地方高度重視新型職業農民的培養,為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建設創造了很好的政策制度環境。自2012年起,中央一號文件連續五年強調要“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將職業農民培育納入國家教育培訓規劃,基本形成職業農民教育培訓體系,把職業農民培養成建設現代農業的主導力量”。2016年3月,中共中央出臺的《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明確提出“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健全以職業農民為主體的農村實用人才培養機制”,進一步明確了職業農民培養在農業農村人才培養中的主體地位。2016年6月,農業部、財政部發布《關于做好2016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通知》,在遵循2015年工作思路的基礎上強調要尊重農民意愿,充分調動農民參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突出培育重點,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為對象,以糧食為優勢、特色產業為重點領域,以教育培訓為重點環節,把職業農民培養成建設現代農業的主導力量。各省市也陸續出臺了新型職業農民發展的指導意見,截至2016年5月,湖南、海南、安徽、陜西、山西、江蘇、四川、廣西等8省份出臺了加快推進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的工作方案等一般性指導意見。第二,新型職業農民的認定工作有待加快推進。認定工作是銜接教育培訓和政策扶持的關鍵環節,有利于引導新型職業農民接受教育培訓,有利于落實新型職業農民人才扶持政策,有利于培養和壯大新型職業農民人才隊伍。2015年6月農業部出臺《農業部關于統籌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和農村實用人才認定》,對認定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任務做了明確部署。各地應以此文件為指導,積極推進新型職業農民的認定工作。

(六)大學生村官

自從2008年起,中組部開始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村官計劃。截至2014年底,全國共有大學生村官18萬人,加上流轉出崗的1 24.8萬人,總規模達到了42.8萬人。這些特殊人才分布在全國三分之一的農村,為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一定貢獻。目前在崗的18萬多名大學生村官中,截至2014年底,進入村“兩委”班子的總人數近77000人,其中參加選舉進入的占70.2%。截至2014年底,全國大學生村官累計流動24.8萬人,其中進入公務員隊伍9.2萬人,占36.9%;自主創業1.8萬人,占7.4%;另行擇業13.6萬人(包括進入事業單位7萬人),占54.7%;考取研究生2300多人,占1%。截至2014年,全國共有2萬多名大學生村官共創辦創業項目近17000個,領辦合辦合作社4293個,為農民群眾提供就業崗位22萬多個。

四、農業農村人才工作的實踐探索

(一)激勵相容的幫扶式人才培養:北京經驗

農村實用人才的培養是農業農村人才建設的重要內容,幾乎每個省份都有相關的實踐探索,積累了不少寶貴經驗。北京為了探索人才培養模式和確立培養服務機制,采取“幫扶”的培養形式,即通過指導老師(專業技術人員、企業管理者、優秀實用人才等)與開發培養對象結成“幫帶對子”,采取現場指導、科技幫扶、技術傳授、市場引導等方式,幫帶開發培養對象實現自主創業。

人才培養教育的效果取決于“師生”間的激勵相容。第一,意愿要一致,即學生愿意學、老師愿意教;第二,供需必須精準對接,即老師能教學生想學的東西,或者針對不同的學生需求老師應有不同的培養方案。

北京的幫扶培養能夠較好解決上面兩個問題。第一,在“自愿協商”的條件下,雙方簽訂“農村實用人才培養幫帶協議書(簡稱“協議書”)”。第二,學生有強烈的學習意愿。協議書中規定“(一)甲方應積極向上,對改變自身目前現實狀況(種植養殖、經營管理、民俗等技術水平、經營管理狀況),提高自身發展有強烈需求欲望,并能夠提出希望獲取有關知識、技能和提高效益的任務要求。(二)甲方在培養期間積極參加培訓,遵守紀律,認真學習,努力實踐,按時完成各階段計劃任務并能帶動周圍人共同進步。甲方承擔風險,需投保相關保險業務。”第三,老師精準幫扶。協議書中規定“(三)乙方根據甲方提出任務要求,制定針對性的培養計劃方案,圍繞目標、采取措施,使甲方獲取相應知識和技能,提高效益和水平。”第四,注重管理,即當地政府對人才培養工作進行科學管理。協議書中規定“(四)共同遵守市、區有關實用人才培養的規定。合作期間如遇有不可預見的事項發生,雙方協商解決。(五)根據雙方協定的培養時間,到期后,由監管部門組織相關專家進行考核,考核按照本鎮鄉《初級農村實用人才培養評價標準》執行驗收。對完成培養任務的指導老師,給予相應的服務報酬和獎勵。”而且,雙方達成意愿后,要制定培養方案并在區縣和鄉鎮備案。

例如,通州區潞城鎮賈家疃村村民賈紅蓮和鎮農業服務中心專家賈寶力于2009年簽訂了“農村實用人才培養幫帶協議書”。賈紅蓮(甲方學生)進行生豬飼養,“需求是優良種母豬的培育和引進。”賈寶力(乙方師傅)的“專長是養殖理論與實踐,培訓方式為一周至少一次到家里指導,提高種豬培育、快速育肥等技術,生豬出欄150頭,年純收入2.5萬元。”每一個培訓周期結束后,都會進行檢查驗收。由區委組織部牽頭到鄉鎮調研,然后直接給幫扶培養對象打電話調查,察看合約履行狀況,對于成績突出、效果好的指導教師給予獎勵[5]。

(二)重產權激勵的人才激勵機制:寧夏經驗

人才工作最核心的問題應屬激勵機制了。只要激勵機制設計科學,他就有意愿、并采取一切行動使其成才,然后盡展其才。2012年10月寧夏出臺的《關于鼓勵農技推廣人員領辦農業科技項目的意見》就是創新激勵機制、使農技推廣人員盡展其才的實踐探索。為鼓勵和支持農技推廣人員不斷創新農技推廣服務模式,促進農業科技成果盡快轉化為生產力,帶動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出臺該意見。

意見主要內容包括:1.鼓勵和支持的對象為“區內公辦的農牧漁業、水利、林業系統財政全額和差額撥款事業單位中具備一定農業專業技能的各類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離退休農業科技人員(以下簡稱農技推廣人員)領辦各類農業項目。”2.領辦農業項目范圍為“圍繞全區水資源開發利用、水利工程管理和13個特色優勢農業產業發展需求,由自治區主管部門確定的重大農業技術推廣項目、現代農業示范基地建設項目、現代農業產業技術支撐項目、高效節水灌溉項目、農村飲水安全項目、五小水利工程、組建農業專業合作組織等項目。”3.遵循如下程序“農技推廣人員領辦農業項目實行公開招標、個人申請、單位同意、專家論證、部門審核、上報審批等程序進行確定。公布項目:年初,自治區黨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商相關部門,確定本年度擬實施的農業項目,向社會公布項目名稱、任務目標、期限、投標條件等,面向全區農技推廣人員招標確定項目領辦人;個人申請:符合條件的農技推廣人員根據招標項目要求,填寫申請表、經所在單位同意后,編制項目實施方案,上報自治區主管部門審核;論證審批:自治區主管部門按產業分類、分項目匯總各地申報材料,組織專家委員會逐一論證、評估,提出領辦農業項目人選建議名單。自治區主管部門根據專家委員會的推薦意見,綜合考評,確定農業項目領辦人。”4.管理考核。“農技推廣人員領辦農業項目實行合同管理、目標考核、能進能出的管理辦法。”5.扶持政策。各級財政每年要安排領辦農業項目專項資金專款專用。另外,還對領辦人及其團隊成員的人事編制、工資福利、職稱聘用等方面進行較好的管理服務,使他們安心領辦農業項目;政府提供貸款貼息、引導和鼓勵金融機構助其融資;對成績特別突出的領辦人,優先提拔任用,符合相應條件的,破格晉升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優先聘用技術崗位、優先評先評優。

實際上,人才激勵機制只要使智力付出與業績收益的連接通道暢通無阻,人才才能被用好,勞動和創造的活力才能完全釋放。相比農技推廣人員只是為需求方單純提供服務來說,讓其組織團隊領辦項目更具激勵性。第一,如2010年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強調的“堅持精神激勵和物質獎勵相結合”,由被雇傭變成主人翁,精神激勵作用得以發揮。第二,領辦項目帶來的收益大得多,物質激勵作用無限放大。原先的收益是單純的服務勞務所得,現在的收益要遠大于這種服務所得。該意見還規定“農技推廣人員在領辦農業項目過程中,培育出的新品種經審定后連續5年擁有經營權,所得收益由領辦人支配。領辦農業項目同時創辦各類經濟實體或承租、承包各類農村水利工程、示范基地、示范園區的所得收益由領辦人支配。”顯然,這些規定都有股權激勵等產權激勵的味道,還有“加強創新成果知識產權保護”的含義,效果當然不言而喻。第三,2016年《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強調要強化人才創新創業激勵機制,鼓勵和支持人才創新創業,鼓勵相關人員離崗創業的實踐探索。顯然,寧夏的項目領辦也有此中味道。

(三)以用為本的職業農民培訓:崇州經驗

新型職業農民是當前階段農業農村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加快農業農村發展,解決“誰來種地、怎樣種好地”問題的有生力量。其培養問題固然重要,但一切培養都應堅持“以用為本”的原則。只培不用、培而無用都不能形成有戰斗力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因此,應采取系統性思維進行人才隊伍建設,除了培養、提升能力使其成為人才外,還要完善配套政策,合理解決任職、社會保障、子女教育等問題,積極為各類人才干事創業和實現價值提供機會和條件,使全社會創新智慧競相迸發。崇州的職業農民(當地又稱職業經理人)隊伍建設就是很好的實踐探索。

崇州自2008年以來,立足自身實際,圍繞解決“誰來種田”和“怎樣種田”的問題,搭建新型職業農民人才培養、人才管理、人才發展、政策扶持“四大平臺”,創造了有利于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發展的良好環境,培育了一批高素質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在整個職業農民隊伍建設過程中,始終堅持的一個原則是“因需而培、培而有為、為而有效”,即以用為本進行人才隊伍建設。1.搭建培養平臺,實現因需而培。通過完善選拔機制、完善培訓條件、創新培訓方式、建立導師制度進行全方位、精準式培訓;2.搭建管理平臺,建立長效機制。一是加強評定管理,建立農業職業經理人評價委員會,制定評定標準和評定程序,探索等級評價管理機制。二是強化人才管理,建立人才信息庫,及時公開誠信、技能、管理水平等信息,實行準入及退出制度。三是建立人才交流機制,鼓勵農業職業經理人不受地域限制,在全市區域內自由競聘,實現了土地股份合作社等用人主體與職業經理人的雙向選擇。3.搭建發展平臺,實現培而有為。引導農民自愿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公開競聘農業職業經理,實現了科學種田。4.搭建扶持平臺,實現放心展才。結合實際,整合各級扶持政策,健全農業職業經理人政策扶持體系,給予產業、科技、社保、金融等扶持,如農業職業經理人每培訓1名職業農民,給予300元的培訓費用補貼;優先推薦農業職業經理人擔任村級農技推廣員,給予村級農業科技外包服務補貼;農業職業經理人以個人身份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的,個人繳費8%,財政補助12%;初級、中級、高級農業職業經理分別可信用貸款10萬元、20萬元、30萬元,給予銀行同期貸款基準利率的50%補貼等,進一步穩定農業職業經理人隊伍,激發了農業職業經理人創業熱情。

(四)就地取“才”:因地制宜發揮鄉賢作用

發展總是伴隨著矛盾的顯現和解決,在農業現代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我們也必然要處理很多錯綜復雜的利益關系,要協調和解決各式各樣的沖突和矛盾。例如,土地確權登記頒證過程中的糾紛、集體收益分配矛盾、鄰里間的家務糾紛等都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繞不開的難題。這些矛盾的解決需要一種特殊的人才———鄉賢,即農村中有聲望、有能力的長者、賢人、能人,他們可能是老黨員、老村干、老退伍軍人、老族長、老組長、有威望的老人和能人等。他們因為身嵌在當地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網絡中,對矛盾雙方的了解幾乎沒有信息損失,也能采用彼此更加認可的處理手段,最終恰到好處地化解各種矛盾,鏟除現代農業發展的路障,促進美麗鄉村和諧發展。我們不否認相關部門和管理人員解決這些矛盾的可行性和積極性,但成本巨大、收效甚微。因此,應因地制宜,就地取“才”,聚當地賢才而用。很多地方已經積極發揮鄉賢在農業發展和鄉村治理中的作用了。

安徽泗縣的鄉賢志愿工作站。泗縣認為鄉賢是重要的社會資源、政治資源和人才資源,是建設美麗鄉村的重要力量。為此,屏山鎮積極組織鄉賢志愿者,充分發揮鄉賢人熟、地熟、事熟、村情熟的優勢,在關愛青少年和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和維護社會穩定及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優勢。建立鄉賢志愿工作站,創新工作新載體。在村里按照品行優、威望高、口碑好的標準,從農村老黨員、老村干(退下來村干部)、老退伍軍人、老族長、老組長中挑選鄉賢志愿者,成立“鄉賢志愿工作站”,形成“鄉賢抓關愛、鄉賢獻良策、鄉賢助和諧、鄉賢督效能”的“四大品牌”。“彭鮑村的村民張長治最近有些煩惱,自家原與隔壁留有一條3米寬的巷子供人通行,然而兩家卻在擴建房屋中產生了矛盾,誰讓路一直爭執不下,兩家甚至占道宣示主權,結果巷子越來越窄。僵持不下的時候,同村63歲的張長生走進兩家門,三番五次語重心長勸解后雙方各讓一步,成就了彭鮑村‘六尺巷’的鄰里佳話。‘沒啥竅門,就是用老百姓的法解老百姓的事。’在村中,張長生常被稱作‘大老執’,皖北對紅白事操辦人的稱呼,衍生為群眾對鄉賢的別稱。如今,這位活躍了半輩子的‘大老執’持‘證’上崗,調解大事小情,給村民解決難題。”

上海嘉定的“十佳鄉賢”[8]。“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嘉定區的很多自然村落逐步變為居民小區,但鄉賢文化并未沒落。當地老百姓遇到鄰里矛盾和糾紛,常請‘老大人’出面調處,往往能迎刃而解;很多大道理,經‘老大人’一說一唱,也總能春風化雨、滋潤心田。十大鄉賢大多是退休公務員、教師、成功企業家等,由各村鎮和群眾舉薦選出。‘鄉賢們都接地氣、聚人氣、揚正氣。’在徐行鎮錢橋村,退休老黨員75歲的張金龍騰出自家一百多平米的兩間客堂和大院等,創辦了一種新模式‘客堂匯’。在這個平臺上,張金龍為鄉親們辦了許多事情,如商議修馬路裝路燈、請名醫來會診、辦元宵燈會等。張金龍由此也成為一名遠近聞名的鄉賢。72歲的鄉賢龔學清是外岡鎮杏花社區‘老大人工作室’負責人,做過30多年教師的他干起事來格外耐心。84歲的王元昌擅長書畫,他編寫了一本小冊子《安亭鎮三字經》,并配上自己創作的插畫,身先士卒做起了傳統文化的傳播者。”

五、政策建議

農業農村人才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關鍵。盡管我國各地都非常重視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但農業農村人才的數量、質量、結構和配置方面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一)盡快建立健全農業農村人才認定統計機制

農業農村人才隊伍的建設及其研究有三個前提條件。一是農業農村人才的界定。涉及農業農村人才的管理部門和相關研究人員應盡快對農業農村人才相關概念、類別等進行清晰界定;二是根據界定,對農業農村人才展開及時、動態的認定工作;三是盡快建立健全農業農村人才的統計機制。農業農村人才的建設及研究都要求我們能夠把握任何一個時點上的真實情況,這就要求多部門統一協調,建立健全統計機制。

(二)充分發揮市場在農業農村人才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無論是前期的認定和培訓,還是后期的“盡展其才”,都應充分發揮市場在農業農村人才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只有人才市場才能準確地判斷農業農村現代化所需人才的類別和數量,只有市場才能精確比較引進人才和培養人才的成本收益,只有市場價格才能使人才的付出獲得恰當的回報,進而農業農村人才的發現、培養、激勵、流動才是高效的。因此,各地應因地制宜地加大農業農村人才市場的培育和建設。

(三)更好發揮政府對農業農村人才建設的引導作用

更好發揮政府對農業農村人才建設的引導作用。一是在政策層面要尊重各地差異,不搞一刀切,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的人才發現、認定和配置上的信息優勢;二是搭建全國統一的農業農村人才信息平臺,使供需雙方能夠便捷獲得所需信息;三是健全完善農業農村人才相關的創新成果知識產權保護,這是激發勞動和創新活力的根本;四是破除人才流動障礙,打破戶籍、地域、身份、學歷、人事關系等制約,讓市場充分發揮配置作用。

作者簡介: 郜亮亮(1981—),男,山西高平人,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土地經濟與人力資源研究室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為土地制度、農地流轉和農業農村人才;杜志雄(1963—),男,安徽銅陵人,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研究方向為農村發展、現代農業和家庭農場。;

基金: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農地確權對農地流轉市場影響的實證研究——兼論農地流轉市場的交易成本及其變化”(項目編號:71203235);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創新工程項目“農村土地流轉效率與規模經營研究”; 農業部“全國家庭農場發展情況監測”項目的階段性成果;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2017年01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午夜两性免费福利小视频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尤物 |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日韩二区 | 亚洲中文字幕三区二区 | 亚洲欧美精品无人区国产一区 | 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