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屈冬玉表示,中國糧食的進口應擔負國際責任,守住底線。中國愿意進口欠發達國家的農產品,同樣歡迎世界來中國投資。
3月23日,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9年會——經濟峰會“農業對外開放與糧食安全”論壇上,屈冬玉表示,中國的糧食安全包括兩個方面,數量安全和結構安全。
中國目前有90%的糧食可以靠自己,10%靠進口。與一些國家相比,這個結構比較穩定。曾有美國、巴西的朋友在與他交流時表示,想向中國出口糧食。“我們當然是愿意進口更多,但是我們有14億的中國人口,考慮到糧食安全和穩定時,我們是有很大責任的,那就是大國會有很大的影響。”
屈冬玉分析道,中國糧食安全的大國效應明顯,10%的糧食進口就意味著1.4億人的國際市場。一旦擴大這一市場,那些糧食靠進口的國家就會對中國“群起而攻之”。因此,中國要守住糧食安全中的國際責任。
糧食的數量安全之外,更要重視糧食的結構安全。屈冬玉說,結構安全更要靠自己,其中的食品安全也要靠制定嚴格的標準。
他還強調,中國的糧食開放必須立足于主糧的自給,“1%作為調劑可以,5%對世界沖擊太大了,還有副食、雜糧、蔬菜、水果也是一樣”。他以綠豆舉例,中國人愛吃綠豆,要放開進口綠豆,全世界的綠豆也不夠中國進口。“我們開放一定要立足國際,而不是有了錢就全靠進口。”
另一方面,屈冬玉也表示,中國也愿意進口欠發達國家的農產品,只要合格、沒有病蟲害、檢驗檢疫沒問題。中國同樣歡迎世界跨國公司和一些朋友來中國投資,包括產品投資、技術投資、研發投資,甚至培訓。這是未來中國農業經濟往中高端發展的必由之路。
屈冬玉說,中國的市場化改革還要堅定不移,遵守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糧食補貼規則。“2018年,我們玉米的收儲制度已經市場化,而且很成功,當時WTO告的那些情況我們已經改掉了,不存在了。這是一個倒逼我們加快改革的(契機)。”有些行業必須通過開放來促進技術和管理的進步,提高生產能力。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財新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