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全國政協常委陳錫文:是否選擇進城,不能人為強迫;
縮小城鄉差距,不等于消除城鄉差異
提要:2016年9月28日,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原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在參加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鄉村之聲舉辦的“大國基礎·中國農村發展金秋報告會”時表示,城鎮化的發展水平不能簡單以人口的城市化來衡量,最重要的是要提高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使城鄉之間實現平等。但是,縮小城鄉差距,并不意味著使城市與鄉村完全相同,而是要保持城鄉的功能差異。在城鄉公共服務水平均衡的前提下,人們有選擇是否進城的自由,完全根據個人生活追求來決定,而非人為的強迫,那樣才是真正實現了跨越小康的目標。
▲ 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原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在“大國基礎——中國農村發展金秋報告會”發表主旨演講。
城鄉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失衡是長期“重城輕鄉”的結果
陳錫文在演講中指出,進入新時期以來,中國農村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但是,不能否認的是,在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只剩下4年多一點的時間里,能不能把農村相對短缺的資源補齊,真正把這塊短板補上,使得中國的小康社會成為一個含金量很高的小康社會,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促進城鄉之間公共資源的均衡配置,這是中央在幾次全會上乃至黨的報告大會上都提出的要求。陳錫文表示,要想加快城鄉公共資源的均衡配置,實際上公共資源的投入就必須向農村傾斜,才能使公共資源均衡配置。這里邊資金確實是很大的問題,但是,除了資金之外,還有很重要的思想認識問題。
長期以來,很多地方很多干部中存在著“重城輕鄉”這樣一種觀點,所以才會造成公共資源主要集中在城鎮。再加上嚴格的戶籍控制,所以農村長期以來很難享受到由公共財政資源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務,這是一個大問題。
城鎮化需要歷史耐心,不可一蹴而就
盡管中國要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但是,城鎮化是否能解決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是否能夠化解目前農村普遍存在的公共服務水平低下的難題,陳錫文認為,需要我們正確地看待城鎮化的真正內涵和實現路徑。
他說,一段時間以來,確實有人認為,只有通過城鎮化才能解決問題,但是具體做起來,認為只有把農民都轉移到城鎮去,農民變成城鎮居民之后才能享受共同的公共服務。這個思路值得認真討論。中國擁有13億7千萬人口,現在城鎮人口已經占到了56.1%,但這個城鎮人口是常住城鎮人口,包括大量在城里面居住6個月以上的農村人口(他們戶籍仍在農村)。去年年底,農村的戶籍人口占到總人口的60.1%,而農村的常住人口,占到全部人口的43.9%。這樣一個人口結構,是否可以照搬國外的經驗,大力提高城市公共服務水平,把少數人留在農村就行?
近幾年,中國農村進城務工人員的增幅正在減緩,中國的城鄉人口結構并非如預想的那樣,會不斷加速從鄉村流入城市。這取決于國際國內的經濟形勢,特別是就業形勢。陳錫文認為,在當前國際國內的經濟背景下,城市不可能像以前那樣,繼續吸收大規模的農村勞動力,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這也許是個階段性問題,但是即便中國的城鎮化率達到了70%,仍然有超過4億人留在農村。這與建國之初相比,并沒有減少多少。
因此,要通過城鎮化讓農民轉成城鎮居民,享受同等的公共服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所以,在推進城鎮化的過程當中,不能以人口城市化來替代一切,尤其是不能以此作為理由,來降低農村的基本公共服務的投入。
2013年12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召開的城鎮化工作會議上講,“關于人口城鎮化的問題,我們要有足夠的歷史耐心。”陳錫文認為,對于中國來說,這句話分量非常重。要推進中國的人口城鎮化,要經過長期艱苦的努力。在這個過程中,必須加大對農村的公共資源的投入,這樣才能逐步讓農民在接受公共服務方面,逐步向城鎮的水平靠近。
▲ 陳錫文在“大國基礎——中國農村發展金秋報告會”發表主旨演講。
縮小城鄉差距,不等于消除城鄉差異
在談到縮小城鄉差距的認知問題時,陳錫文指出,在政策研究層面,的確存在兩種不同的理念。有些人認為,把城門打開讓農民進來,進了城就可以享受城里的公共服務。
但是,對于他個人來說,他更傾向于認為,在人口城鎮化基本目標實現之前,應更快地提高公共財政投入水平,改革農村的基本公共服務。農民有權選擇是否進城。如果在農村享受到的基本公共服務沒有什么差別,那可能就沒有必要進城。
他舉了上海舉辦世博會時的一個例子。
“2010年上海舉辦世博會,根據世博局的要求,這屆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所以世博會打出了一個標語性的口號就叫‘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我是搞農村工作的,所以當時征求我們意見的時候我覺得不以為然,怎么能夠叫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難道農村不能讓生活更美好嗎?于是提了一些意見,后來世博會籌建過程中,就專門增加了和農村有關的兩個展館。
當時整個世博園里都飄揚著“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標語。唯獨到了農村展館的時候有一個小一點的標語,叫做什么呢?叫做‘鄉村讓城市更向往’。非常震撼。現在可能確實有相當多的鄉村讓城市人很向往。由此也有相當多的農民,他從內心,我說的重一點,可能不屑于當城里人,他覺得我在鄉村很好,我為什么要當城里人?如果把農村公共服務短板這塊補上去,我想我們城市化道路可能走出一條嶄新的路。”
陳錫文表示,無論在什么時候,城鄉之間的差別,要逐步去消除。但是城鄉之間的差別,有的可以消除,有的不能消除。能消除的比如城鄉之間的收入差距,城鄉之間的基本公共服務差距,這些都能逐步消除,但是不能消除的是城市和農村不同的功能。
城市是積聚人才、積聚財富,成為帶動地區和整個國家城市快速發展的增長極。而農村是什么?農村是給人提供基本生活必需品、農產品、以及提供生態環境產品的一個地方。 所以城市化水平再高,城市經濟再發達,農村的功能也不能消除。從這個角度去看,一定要保持中國農村生機勃勃的活力。
▲在“大國基礎——中國農村發展金秋報告會”上,陳錫文回答來自黑龍江的年輕新型職業農民喬衛齊關于完善農村公共服務的相關問題。
要讓人們愿意留在鄉村,留住傳承
當下的中國農村,正面臨著空心化、老齡化的趨勢。很多人在擔心,將來農村是否還有人種地,是否還有人愿意在農村生活。
陳錫文在演講中提到,日本在這方面,其實可以給中國一些啟示。
他提到,自己曾經到日本北海道一個偏遠的鄉村去考察,發現那里的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比北海道首府札幌市還要好,原因是日本政府在那里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北海道行政首長告訴他,如果不是這樣的話,那里的人就走光了,那誰來守住那塊地方,那里的文化又由誰來傳承?
陳錫文表示,加強對農村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社會保障投入,使得城鄉之間的基本公共服務能夠逐步的均等化,這不僅是讓農民過上好日子,而且讓中國像習近平總書記講的,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留得住鄉愁,讓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能夠代代相傳。
“這樣才能使得中國的未來,農村更加美好,城市更有效率,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來選擇,到底是居住在農村,還是轉移到城市去。如果到了那一天,那么我想我們就跨越了小康,真正向中國的現代化有了更大的邁進。”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鄉村之聲(記者 夏恩博、白晨)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