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米主打高端市場,整合品牌,建立聯盟,不斷擴大市場占有率,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這些做法與國家提出的糧食供給側改革高度一致。
近兩年來,“吉林大米”品牌快速崛起,在全國的生產、流通、消費各個領域引起了極大反響。
生產方面,吉林大米不斷推出新品種;流通方面,深度整合資源、
培育品牌;消費方面,加大推介力度、拓寬宣傳受眾面,持續贏得客戶;銷售方面,牢牢站穩了中心城市的市場,特別是在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塘地區取得了良好的銷售業績。
中國糧食行業協會大米分會理事長郄建偉表示,“吉林大米”的這些動作已引起全行業和社會的關注,大家非常關注吉林大米的發展趨勢。從大米行業的角度,我們也需要認真研究這個問題,研究吉林大米現象和它的成因、它的背景,研究它的存在、發展趨勢以及對我們的啟發。
郄建偉認為,“吉林大米”的快速崛起為糧食行業特別是大米行業的供給側結構改革提供了樣本。
據介紹,糧食行業目前面臨著很嚴峻的形勢。從2004年到現在,糧食流通體制的改革不斷深化,取得了很多成績,但也面臨著嚴峻的新形勢、新矛盾,國家糧食從整體上不斷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方案。 與此同時,我國居民的消費水平提高,也對糧食消費的內容、特點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中央有關部門和國家糧食局都先后出臺農業、糧食供給側改革的新方案。
“正是在這種形勢下,我們看到吉林省適時提出了吉林大米的發展策略,喊出了‘好吃、營養、更安全’這樣一個響亮的口號,與消費者需求高度一致。也就是說,居民消費水平提高以后,對大米的要求不僅是量的需求,而且是質的需求,是安全的需求,是營養的需求。”郄建偉說。
吉林省提出大米主打高端市場、整合品牌、建立聯盟,通過品牌建設,不斷擴大市場占有率,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這些做法與中央和糧食局提出的糧食供給側改革高度一致,同時也是吉林大米短時間快速崛起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
郄建偉同時指出,吉林大米的崛起以品牌現象為中心,提出了吉林省大米品牌整合的一系列做法,特別值得借鑒。 據了解,吉林省在品牌建設系統工程中提出,要充分認識品牌的作用,制定了品牌建設的總體方案、部分優質大米品種的統一標準,在整合資源、龍頭帶動、建立聯盟、培育核心品牌、完善大米銷售網絡、建立質量監管體系等方面謀劃出一系列思路清晰、路徑明確的品牌崛起戰略。
吉林大米崛起的過程,同時也給我們大米加工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維模式,令企業更加牢固地樹立品牌意識、標準意識,改變傳統的思維,跟上消費新形勢。
“吉林大米的崛起對吉林大米、對全國大米的發展都帶來了新的壓力,比如吉林大米聯盟的成立,在聯盟之外的企業就必須考慮到如何提高自己產品的質量,如何擴大自己的銷售范圍,如何保持自己企業的銷售份額。所以,對企業來說,必須要有新的發展模式來適應這個情況。”郄建偉說。
郄建偉同時對“吉林大米”品牌 建設工作的下一步開展提出建議。
他指出,首先是堅持抓好標準體系建設。吉林大米要進一步發展,必須有自己的特色、獨立的標準體系,建立質量標準,逐步完善加工技術標準、各類操作標準以及銷售標準的流程,形成完整的體系,這樣才能保證吉林大米品牌的質量。其次,在供給側改革的調整中,要注重發展精深加工和新產品的開發,開發出更加營養、安全的品種,同時要注意開拓國際市場。再者,要加強監督管理,實行優勝劣汰,“吉林大米”產業聯盟內部也要建立退出機制,必須在監督過程中加強對品牌的保護。
“吉林大米今后的發展過程必須注重發揮市場的主體作用、企業的主導作用。要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增強企業的責任意識,企業不能單純地依賴政府,行政手段要逐步弱化,必須認識到市場基礎作用的發揮才是吉林大米發展的長久動力。”郄建偉強調。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糧油市場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