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熱點話題 > 農業供給側

韓一軍:關于我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幾點思考

[ 作者: 韓一軍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10-03 錄入:王惠敏 ]

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為此,我們需要深刻領會中央有關精神要求,加快研究基本思路,并盡快拿出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

充分認識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意義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自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以來,就成為各級政府部門的工作重點,也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爭論的聲音此起彼伏,甚至有人還認為這僅僅是一個新名詞。因此,我們迫切需要從全方位、深層次認識其重大意義。

1、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中央轉變發展方式的重大戰略舉措

中央在十六大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十七大提出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十八大提出了市場在配置資源中起決定性作用。如果說近兩年來中央做出的“三期疊加”和新常態屬于對發展階段特征戰略判斷的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針對根本問題采取的重要手段,是真正實現轉變發展方式的戰略舉措。

2、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我國市場經濟發展階段的迫切要求

我國市場經濟發展歷史僅有20多年,市場體系與機制不夠完善,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不高。在國民消費升級加快的背景下,僅僅依靠市場信號傳遞調整結構遠遠不夠,迫切需要政府有形之手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來推動。

3、要深入把握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特殊性與迫切性

農業農村經濟不同于工業經濟和城鎮經濟,我們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時既要尊重其特殊性,避免生搬硬套,同時也要加快速度和節奏,避免拖整個國民經濟轉方式的后腿。

推進我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基本思路

當前我國農產品供求關系、農業資源利用方式、生產經營方式、產業組織形態、國際競爭能力等方面都出現了明顯的變化,也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和問題。

在認清形勢變化與領會中央精神要求的基礎上,加快推進我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以市場為導向,以提高發展質量、綜合效益和國際競爭力為目標,以農村三產融合為主線,以制度政策創新為保障,破解中國農業發展困境,厚植農業農村發展優勢,加大創新驅動力度,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

推進我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政策建議

1、深化三農制度與政策改革

在確權和保護農民利益前提下加快推進農村土地水林草等資源和集體經濟等經營性資產的市場交易。以價補分離為原則加快價格支持和補貼政策改革,強化邊境保護政策以及信貸保險等政策支持。

建議:

①對小麥、水稻和玉米三大谷物不宜過快取消價格支持。在當前國際糧價低迷情況下,可考慮通過適當降低水平繼續給予價格支持(如對小麥和水稻可采取完全成本標準進行價格支持,對玉米采取物化投入標準進行支持),既可以減少進口沖擊,更重要的目的是穩定國內市場預期和給糧農的一個托底信號,這也是國際上普遍采用的一種政策手段。

②創新政策手段,特別是加強信貸和保險手段,提高經營能力和抵抗風險能力。

③加強對糧棉糖等特定生產者的直補或地力保護補貼,提高收入水平,保證農民利益在結構性改革過程中不受損、不降低。

④加強生態修復補償和貿易自由化帶來的產業結構調整補償,提高農業發展的公平性和公益性。

2、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要在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前提下,穩定水稻和小麥生產,適當調減非適宜區的玉米種植,擴大糧改飼規模,優化畜禽養殖結構,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等。挖掘農業多種功能,培育壯大農村新產業新業態,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完善農業產業鏈與農民的利益聯結機制。

3、加強農業產業基礎支撐能力

加快建設10萬畝高標準農田。持續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加快創新推廣應用模式。積極培育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作者單位: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第六屆中國縣域現代農業發展高層會議暨國際農業科技交流會”會刊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韩综合视频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一区自拍偷拍 | 亚洲欧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夜夜久久久精品不卡 | 最新国产乱子伦真实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