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有關負責人就《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意見》答記者問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國辦《意見》),對今后一個時期促進全國農產品加工業發展作出部署。記者就此采訪了農業部有關負責人。
問:請問在當前形勢下印發國辦《意見》有何特殊的背景和重要的意義?
答:農產品加工業一頭連著農業和農民,一頭連著工業和市民,亦工亦農,既與農業密不可分,又與工商業緊密相聯,是農業現代化的支撐力量和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意見》以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農產品加工業轉型升級為主線,明確了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一系列大問題,是指導今后一個時期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重要指導性文件?!兑庖姟返挠“l,對于統一思想認識、明確發展重點、形成支持合力,促進農產品加工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近年來,我國農產品加工業有了長足發展,到2016年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0.1萬億元,占制造業比例為19.6%,成為行業覆蓋面寬、產業關聯度高、中小微企業多、帶動農民就業增收作用強的基礎性產業。實踐證明,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一是有利于促進農業提質增效。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產值比達到2.2∶1,農產品加工率達到65%,在供給側為消費者提供安全優質、綠色生態的各類食品和加工品,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二是有利于促進農民就業增收。農產品加工業從業人員1566萬人,每億元加工營業收入約吸納78人就業,農民人均收入9%以上來自農產品加工業工資性收入,帶動1億多戶原料種養殖戶增收致富。三是有利于推動農村產業融合。農民合作社中有53%發展加工流通,7.8萬家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延長農業產業鏈、提升價值鏈、重組供應鏈,推進農村產業交叉融合,讓農民分享增值收益。四是有利于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系。農產品加工園區1600家,匯聚了3.5萬家企業,形成了一批知名品牌和產業集群,把資源要素、就業崗位和附加價值留在農村、留給農民,為農村吸引人口聚集和公共設施建設,促進新農村建設和新型城鎮化。但也要看到,隨著經濟進入新常態和消費不斷升級,農產品加工業也面臨產業布局不盡合理、生產方式比較粗放、企業成本不斷上升等問題,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決。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農產品加工和流通業,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李克強總理指出,大力支持農產品精深加工,延伸農業產業鏈條。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都對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提出明確要求。在這樣的背景下國辦印發《意見》,對于促進農業提質增效、農民持續增收和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對于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必將產生積極的重要的作用。
問:《意見》設定的發展目標能否達到?
答:確定目標對于引領發展十分重要。《意見》提出,到2020年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總產值比達到2.4∶1,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68%;到2025年,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進一步提升,達到75%。要看到“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將保持中高速增長,并設定了6.5%的年均增速目標。隨著我國城鄉居民消費升級對加工制品需求旺盛,預估未來5年農產品加工業也將保持年均不低于6.5%的速度。如果按照未來5年農業總產值年平均增速4.0%測算,到2020年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總產值比預計可達到2.4∶1。同時也要看到主要農產品的綜合加工轉化在農業現代化和農村城鎮化過程中將快速釋放,預計到2020年糧食、蔬菜、水果、肉類的加工轉化率可分別提高至88%、13%、23%和17%,到2025年提高至90%、30%、35%和45%。從權重分析看,2020年68%和2025年75%的目標,既有歷史數據、國際數據比較,又充分考慮了農產品加工業發展中政策推動、市場拉動、科技驅動和農村產業融合帶動等方面的因素,我們認為經過努力是可以實現的。
問:《意見》為什么要強調優化結構布局?
答:我國一些地區存在農產品主產區與加工產能、原料品種與加工需求、公司與農戶、加工與下游制造業、科研與產業“五個不對稱”的問題。所以國辦《意見》在產業布局上把握了三個原則:一是生產與加工相結合。在大宗農產品主產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等區域重點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等。二是加工與市場相結合。緊扣市場消費新需求,在大中城市郊區發展主食、方便食品、休閑食品和凈菜加工等。三是加工與產業扶貧相結合。在貧困地區發展原料生產、綠色加工等。同時,在適宜區域支持配套建設倉儲物流體系、綜合利用園區等一體化平臺建設等。
目前,我國很多地方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落后,每年產后損失相當于1.5億畝耕地的投入和產出被浪費掉;精深加工及綜合利用不足,一般性、資源性的傳統產品多,高技術、高附加值的產品少;主食社會化供應不足,一些地方依賴攤販和作坊供應主食。所以,國辦《意見》針對這些問題,在產業結構上堅持“四個維度”:發展農產品初加工,解決當前農產品產后損失大的問題;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滿足不同人群對營養健康功能性食物的新型消費需求;發展主食加工,解決當前主食社會化有效供給不足的問題;發展綜合利用加工,解決農產品及加工副產物利用不足、農業農村資源環境壓力大的問題??梢灾v堅持了問題導向,很有針對性。
問: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對于農村產業融合有什么作用?
答:農產品加工業前延后伸、左右拓展、帶一促三,在農村產業融合發展中具有天然的鏈接功能,發揮著重要引領帶動作用。國辦《意見》明確通過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推進多種業態發展。一是支持新型經營主體“接二連三”發展加工流通促融合;二是重點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前延后伸“接一連三”促融合,鼓勵企業打造全產業鏈,構建利益聯結機制;三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向農產品工業滲透融合,創新現代農產品加工模式,積極發展電子商務、農商直供、加工體驗、中央廚房等新業態;四是以園區企業群體為依托,創建集標準化原料基地、集約化加工、便利化服務網絡于一體的產業集群和融合發展先導區?!兑庖姟泛芎玫刎瀼亓藙撔吕砟睢?
問:《意見》提出引導農產品加工業轉型升級,其出發點和著力點是什么?
答:農產品加工業轉型升級最根本的要靠科技、要靠人才,要苦練內功。當前農產品加工業技術裝備能耗高效率低、標準和質量控制體系不健全、知名品牌尤其是民族品牌缺乏、領軍人才和企業生產高技能人才缺乏。《意見》聚焦關鍵薄弱環節,多措并舉,精準發力。一是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圍繞農產品加工重點領域,優先支持果品、蔬菜、茶葉、菌類和中藥材等營養功能成分提取技術研究,開發營養均衡、養生保健、食藥同源的加工食品,更好地服務于健康中國建設。加強國家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發體系建設,建設一批農產品加工技術集成基地。二是加速成果轉化推廣。組織科企對接活動,建設科技成果轉化交易中心,實施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支持科技人員以科技成果入股加工企業,通過股權、期權和分紅激勵等獲得合理收入。三是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強化環保、能耗、質量、安全、衛生等標準作用,引導企業嚴格執行強制性標準,積極采用先進標準,推行標準化生產,加快培育一批能夠展示“中國制造”和“中國服務”優質形象的農產品加工品牌。四是加強人才隊伍培養。完善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培訓機制,培育一批創新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加快培育一批生產能手和技能人才。支持大中專院校開設農產品加工、食品科學相關專業。建設一批農產品加工創業創新孵化園,加強農村創業創新培訓。
問:國辦《意見》針對企業經營困難有何扶持措施?
答:當前,我國農產品加工企業運營成本加大、各種負擔比較重、利潤空間被壓縮;流動資金壓力較大,特別是季節性收購資金貸款難、貸款貴;專用原料基地和初加工設施用地土地流轉困難,有的難以拿到用地指標。國辦《意見》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比如在財政支持上,要求有關支農資金、農業綜合開發資金要支持農產品加工業項目,各地要支持農產品加工業公共設施建設等。在稅收政策上,擴大農產品增值稅進項稅額核定扣除試點行業范圍,調整完善和明確初加工優惠范圍。在金融服務上,加大對綠色加工、高效利用、食用安全等領域信譽良好企業的信貸支持,加強對農產品生產、加工和流通各環節,農產品收購、加工產業鏈條的貸款支持和服務,創新銀擔合作模式,支持企業上市融資、發行債券。在用地用電政策上,深加工用地列入土地利用規劃計劃,支持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以入股、聯營等形式用于興辦加工企業。初加工用電執行農業生產用電的價格政策。我們相信,隨著《意見》政策措施落地,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環境將更加優化。
問:一分部署,九分落實。請問農業部如何發揮牽頭作用,積極推動國辦《意見》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
答:《意見》提出了“農業部要發揮牽頭履行規劃、指導、管理、服務等職能,督促各項政策措施落實”的要求,我們將把宣傳貫徹落實好《意見》作為一項戰略性、長期性的工作,一環扣一環地抓好落實。一方面要積極宣傳貫徹好《意見》精神。加強政策宣傳解讀,做到企業和農戶廣泛知曉。同時按照《意見》的要求,大力宣傳地方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的好經驗、好做法,形成貫徹落實《意見》的熱潮聲勢。另一方面要推動落實好《意見》各項政策措施。繼續實施好產地初加工補助政策和農村產業融合試點示范項目;組織開展精深加工技術研發、標準制修訂和科企對接工作,宣傳推介一批區域公用品牌,建立加工品牌目錄;深入開展主食加工業提升行動,以大中城市為重點,以“中央廚房+物流配送+門店”等為主要模式,培育一批主食加工示范企業和“老字號”產品;擴大綜合利用試點范圍,在已有縣、園區和企業綜合利用試點的基礎上,推出一批綜合利用模式;支持加工園區融入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為返鄉下鄉人員提供載體和平臺,繼續辦好農產品加工業投資貿易洽談會。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2016年12月31日02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