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部不動產登記中心副主任佟紹偉看來,適度規模的小農經濟才是中國的正確選擇。佟紹偉日前在2016年中國(十七省)農村土地權利調研成果發布會上表示,中央一直在強調要適度規模經營,到底什么是適度規模經營,很多人存在理解偏差和錯誤。他認為,農業現代化和土地經營規模大小沒有必然聯系,小農經濟也能實現現代化。只有實行適度規模的小農經濟,才能保證我國工業化、城鎮化軟著陸,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國人的大農業情結一直未終止過,30多年前包產到戶以來,很多地方搞過所謂的規模經營,陸續被中央叫停。”佟紹偉說,實際上,中央的態度是明確的,即只有在具備充分的非農就業的情況下,才能實行土地的規模經營。然而,到底什么是規模經營,理論界和實務界的認識均比較混亂。他認為,適度規模的小農經濟才是對中央提出的“適度規模經營”的最合適詮釋。
佟紹偉說,從中外實踐經驗來看,小農經濟破產意味著社會動蕩和經濟的長期停滯。歷史上小農經濟破產之時就是一個王朝滅亡之日。拉美陷阱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小農破產,而日本、韓國、臺灣地區就是因為小農經濟而平穩地實現了工業化城市化。我國農村實行土地承包制后,及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為中國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社會環境。近幾十年來,也曾發生大量農民工失業的問題,卻未引起社會動蕩,原因是他們在農村擁有承包地和宅基地的最后保障。
根據第二次土地調查成果,我國大陸地區有20億畝耕地。我國共有2.3億農戶,一家的規模不足10畝地。佟紹偉說,即使將來我國城鎮化率達到70%,仍然有可能有4.5億人生活在農村。按此計算,每戶平均只有20畝左右,這說明目前我國土地經營規模很小。另外,未來20~30年,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4~5億,如果大部分生活在城市,養老支出會讓整個社會不堪重負。相比之下,在農村養老成本會低很多。綜合各種因素,適度規模的小農經濟應該是最佳選擇。
對于地方政府鼓勵的工商資本進入農地流轉領域,佟紹偉有不同看法。他說,地方政府鼓勵農民將土地流轉給工商資本,稱在享受租金的同時,還可以為工商資本打工,從而獲得雙份收入。但是這種情況下,農民依舊是“沒有文化、沒有技術、不懂經營”的舊式農民,這些舊式農民留在農村是農業現代化的絆腳石,流入城市對農業化和城市化的推進無法發揮最大作用。佟紹偉認為,農業現代化最重要的是“農民的現代化”。大農場有地多的優勢,小農場有人多的優勢,同樣可以實現現代化,這已經被日韓荷德等國家的實踐所證明。所以在農村普及基礎教育和各類職業教育,讓農民成為有文化、有技術、會經營、自我雇傭的新式農民,才能真正促進農村生產力提高。
對于如何發展適度規模的小農經濟,佟紹偉提出幾點建議。首先是在保護好耕地的基礎上,推動農民土地的資產化資本化,允許農民將其擁有的承包地和宅基地自由轉讓、出租、抵押。這樣可以讓農民能更方便地取得生產和生活貸款,緩解農戶流動資金不足的矛盾。農民進城后,還可以用這部分資金作為創業資本。其次是建立各種農村合作組織、加大財政補助、健全農產品關稅制度、培養“職業農民”和“職業工人”。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經濟觀察報 2016-12-15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