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鄉賢”?簡而言之,即中國各地本鄉本土有德行、有才能、有聲望而深被本地民眾所尊重的賢人。據唐朝《史通雜述》記載:“郡書赤矜其鄉賢,美其邦族”。自古以來,一些在鄉村社會建設、風習教化、鄉里公共事務中貢獻力量的鄉紳,被統稱為“鄉賢”。在漫長的農耕文明發展進程中,自然而然形成了鄉賢文化。
之所以形成一種鄉賢文化,是因為它具有幾大文化特征:其一,它是一個地域的文化標記;其二,它是連接故土、維系鄉情的精神紐帶;其三,它具有明顯的地域性、人本性和親善性。由此可見,鄉賢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扎根于中國廣袤農村的母土文化。
當下,鄉賢文化又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如從鄉村走出去,或致仕,或求學,或經商,后而回鄉的精英,同樣可稱之為新鄉賢。因為他們具有常人所沒有的經驗、學識、專長、技藝以及財富,尤其是他們身上所散發出來的文化道德力量,對凝聚人心、教化鄉民、促進鄉風文明,同樣大有裨益。
鄉賢雖小,卻身負乾坤。雖說鄉賢無官無職、無名無分,但其所具有的某種無形的示范性和引領作用絕不可忽視。鄉賢憑借自身的學識涵養、道德文章及良好口碑,在鄉村社會管理、民族文化傳承中起著詩書傳家、尊師重教、純化風俗、和睦相鄰、穩定秩序的作用。這種作用絕不同于行政力,而是一種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不言之教。在當前的新時期,如何發揮鄉賢文化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積極作用,如何通過弘揚鄉賢文化來涵養文明新風的形成,是一個新的重要課題。以筆者之見,當從以下三方面做起:
一要強化宣傳,讓鄉賢文化深入人心。運用各種媒體和陣地,大力開展鄉賢文化的宣傳,弘揚鄉賢文化,倡導鄉賢理念,努力提升廣大群眾對鄉賢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在全社會形成重視鄉賢、尊重鄉賢、崇尚鄉賢的良好氛圍。
二要注重培育,為鄉賢文化搭建平臺。培育鄉賢文化需多策并舉。要在借鑒傳統鄉賢思想精髓的基礎上,注重培養有見識、有成就、有擔當又自愿扎根鄉土的新鄉賢;要搭建新鄉賢參與鄉村公共建設、公益事業和鄉村監督管理的平臺,促使他們在主持公道正義、弘揚鄉風文明進程中發揮應有作用。
三要創新載體,把鄉賢文化發揚光大。要通過多種媒介傳播鄉賢事跡,講好鄉賢故事,擴大鄉賢影響力,使全社會形成見賢思齊、崇德向善的價值取向;要積極創作以鄉賢文化為題材的文藝作品,使之融入到各類寓教于樂的文化活動、文藝演出等載體中,在人們心目中樹立起價值標桿,進而淳化質樸民風、涵養文明新風、弘揚社會正能量。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蘭州日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