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北京“昌平草莓”為例
摘要:農業品牌化是現代農業的重要標志,依靠品牌帶動農業產業升級,既是當今世界農業發展的大趨勢,也是區域經濟發展規律的客觀要求。實施農產品品牌戰略不僅能夠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還可以開拓國內外農產品市場,推動高效、優質農業全面發展。本文主要從品牌農業發展和標準化生產的角度,對北京昌平區草莓品牌農業發展情況進行了深度解讀和分析,探討如何以品牌經營來打造縣域農業產業化特色。
引言:培育區域特色的農業強勢品牌,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推動農業與農村經濟快速發展,成為現代農業與新農村建設進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論題。推進農業產業化品牌化工作,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整合特色農產品品牌,支持做大做強品牌產品”和“保護農產品知名品牌”的要求,是創新發展模式,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重要手段;是拓展農產品市場,促進農產品消費,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舉措。近年來,北京市昌平區根據當地的資源優勢,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農民增收為目標,大力實施“昌平草莓”品牌化戰略,農業品牌創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農業經濟效益得到了較大的提高。
推進農業品牌化發展是優化農業結構的有效途徑,是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競爭力的迫切要求,有利于促進農業生產標準化、經營產業化、產品市場化和服務社會化。農業品牌化帶來的品牌效應是聯系農業生產和農產品市場的橋梁,是推動農業規模生產、實現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強大動力;農業品牌化還可以把產品優勢和資源優勢轉變為商品優勢,是獲得良好經濟效益的最直接途徑。
“昌平草莓”產業基本情況
北京市昌平區具有生產草莓的優越自然條件。昌平區位于北緯40度,這一緯度是國際公認的草莓最佳生產帶。昌平區屬暖溫帶大陸性半濕潤半干旱季風氣候區,全年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時數2684小時,年平均氣溫為11.7℃,無霜期為20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為550~600毫米,滿足草莓生長的各項氣候指標。“昌平草莓”產區位于山前暖帶,晝夜溫差大,草莓生長期光照充足,有利于草莓糖份的積累和風味的形成。昌平上風上水,長年空氣質量達到一二級的天數占70%,由燕山 麥飯石 中滲透而下的水源純凈無污染, 京密引水渠 又從這里穿過,水資源條件優越。土壤屬微酸性沙質土壤,透氣性好。昌平區的自然稟賦十分適宜草莓生長,從而保證了草莓的品質。
昌平區是從90年代后期由興壽政府牽頭、財政支持,天翼公司企業運作草莓開始種植已有10多年歷史。近幾年,北京地區日光溫室草莓鮮果春節前后上市,觀光采摘草莓已受到市民的青睞,觀光采摘價格平均為40~60元/千克,每個溫室產值達到6萬—10萬元。2008年昌平區已建成草莓溫室2000棟,到2012年發展到12000棟,草莓種植達到0.21萬公頃。根據昌平區農業服務中心的數據顯示,自2008年大規模推廣草莓種植以來,“昌平草莓”的年產值已從5年前的2000多萬元猛增至2012年的4.3億元。
“昌平草莓”品牌發展路徑分析
政府支持,標準化種植
近年來,北京市昌平區政府積極加大對草莓產業的扶持力度。首先,昌平區農服中心開展大量的技術培訓,把這些技術標準和管理規范灌輸到農戶中去。通過草莓田間學校,輻射帶動了20個村1500多草莓種植戶;開展草莓科技大講堂活動,對全區2000多草莓種植戶進行輪訓;組織了5支技術服務隊,采取服務隊包鎮、技術員包村責任制,在田間地頭對農民進行手把手技術指導。到位的技術培訓和技術服務使草莓種植戶都掌握了草莓種植技術,種出了一流的草莓。其次,推出了《昌平區草莓生產用藥補貼卡》,草莓種植戶憑卡購買區有關部門認定的肥料和農藥,可享受50%的政府補貼。為了防止種植戶到外地購買低價、低質種苗,昌平區政府又推出了種苗補貼。同樣,農民建設日光溫室也必須符合標準才能拿到溫室建設補貼。為了進行嚴格把關,昌平區農服中心又斥資百萬元購買了快速檢測系統,對即將上市的草莓進行檢測,對于使用違禁農藥或超量使用農藥的種植戶,取消享受相應的補貼政策。通過技術服務、政府補貼和全程監測,昌平區把草莓種植標準落到了實處,真正形成了“良種、良法、良田”體系。
科研合作,高科技生產
昌平區不斷加強與國外企業及科研單位的合作,在種苗繁育、土壤處理、病蟲害防治、抑制連作障礙、標準化管理等方面走在了全國的前列,形成了明顯的科技優勢,昌平草莓于2006年通過了“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的考核驗收。2008年開始,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就開始了草莓避雨育苗和基質育苗技術的研究,開發了塑料大棚營養缽育苗、高架網槽式育苗和現代化溫室工廠化育苗等先進技術。另外,“昌平草莓”龍頭企業北京天翼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為農民提供產前種苗供應、產中技術指導、產后產品收購的周到服務。“昌平草莓”產業近兩千棟日光溫室全部安裝了電動卷簾機,澆水全部用滴灌,為草莓提供了極好的生產條件。
地理標志,區域化監管
經過申報與審核,2011年3月16日“昌平草莓”經過國家質檢總局認證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2011年第33號)。“昌平草莓”產地范圍為 北京市 昌平區 興壽鎮 、 崔村鎮 、 小湯山鎮 、 百善鎮 、 南邵鎮 、 沙河鎮6個鎮所轄行政區域,占地面積2133公頃,種植面積達1000公頃。被納入地理標志產品的品種分為兩類,有以 章姬 、金中三姬、 燕香 等為主的香甜型品種和 阿爾比 (Ablion)、卡瑪羅莎(CAMAROSA)等為主的酸甜型品種。該區將對地理標志產品的產地范圍、生產標準、質量特色、包裝標識等進行全方位跟蹤監管,規范標識使用權。目前昌平所有的草莓種植戶幾乎都加入了專業合作社。這意味著這個標志已覆蓋了所有的“昌平草莓”。
科學定位,產業鏈延伸
針對“昌平草莓”種植品種好但保鮮期短的特點,昌平區為“昌平草莓”量身打造了“定位中高端市場,以休閑采摘為特色”的品牌銷售策略。冬季相對處于北京水果斷檔期,“昌平草莓”則很好地填補了這個空當。“昌平草莓”目前約有60%供應采摘,30%供應冬季水果禮品,剩余10%才被小范圍收購。此外,為延伸草莓產業,提高產品附加值,昌平區政府在2012年2月與朔方尚德公司簽訂協議,在全國率先研制并生產出天然草莓粉,供應包括伊利、蒙牛、光明三大奶業巨頭在內的眾多食品企業。僅此一項,2012年便產生了1億元的產值。
活動組織,多方位宣傳
酒香也怕巷子深。為了打好品牌宣傳戰,提升社會各界對“昌平草莓”的認識度和關注度,昌平區政府通過電視、報紙、網絡、新媒體等方式進行多方位宣傳,更是成功召開第七屆世界草莓大會后,繼而舉辦以“昌平草莓”為主打亮點的北京農業嘉年華活動,開展精品草莓擂臺賽、草莓科技展示、草莓音樂節、草莓采摘等特色活動為“昌平草莓”宣傳造勢,擴大影響力。
來自北京農業嘉年華組委會的數據顯示,首屆北京農業嘉年華結束以后,昌平草莓的價格比同期增長了20%;2013年共接待240萬游客來采摘草莓,收入達到1.8億元。同時,帶動周邊的民俗旅游達到了1.17億元。在北京農業嘉年華活動期間,隨門票附贈采摘券,以草莓博覽園為中心,輻射周邊1500棟草莓日光溫室,全面向市民開放。第二屆農業嘉年華組委會啟動了“草莓票香”的采摘體驗活動,選取草莓博覽園周邊興壽、小湯山、南邵、崔村等5個鎮的草莓種植園作為采摘點,為游客提供優質的采摘體驗服務。在1個多月的時間內,95%的游客參加了該項活動。嘉年華的龐大客流給附近的草莓采摘園帶來巨大商機,帶動了昌平草莓農戶的增收。據初步統計,全區包含參與“草莓票香”活動在內的草莓采摘園,實現草莓銷售收入1.63億元。
推進品牌農業發展的建議
近年來,北京昌平區圍繞優勢農產品和品牌農業,邁出了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堅實一步,這對現代農業的發展和農民增收具有重要意義。根據北京昌平區發展品牌農業的成功經驗和不足之處對農業品牌戰略的實施提出如下建議:
增強政府職能,營造良好環境
實施農業品牌化戰略,離不開政府的正確引導、扶持與服務。要充分利用政府各部門的綜合力量,使之成為農產品品牌建設的堅強后盾。實施品牌農業戰略是一個系統工程,單靠農業管理部門作用有限,更不能單純依靠廣大農產品生產經營者自發的創建管理。政府部門應該從宏觀上為農業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
提高農民素質,推動技術創新
努力提高農民素質,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現代農業的迫切需求之一。充分利用農民夜校、農廣校和職業中學等陣地,積極開展農業生產技能培訓或知識講座,引導農民學習農業標準化生產技術;同時吸引和培養農村精英,進一步改善農業生產者、農業經營者的人才結構,增強農村的自主創新能力。當今農業發展要想在國內外農產品市場的激烈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須把技術創新作為其核心競爭力來培育。加大特色農產品各環節生產技術難題的研發投入,特別是對規模較大、有良好基礎和較強實力并已進入成熟期的龍頭企業,要引導其做好技術升級,進而提高產品的深加工能力,積極加快農業科技的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以便發揮科技對農業品牌化的積極推動作用。
實行標準生產,強化品牌意識
實行標準化生產是推進質量認定、實施市場準入,使產品成長為名牌的技術基礎。進一步加強品牌農產品的標準化建設,推行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建設,對品牌農產品推廣實行綠色食品認證和(Qs)認證,在生產基地宣傳和推廣良好的農業規范(GAP)管理,加工企業推行IS09000質量體系認證和實施良好操作規范(GMP)、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HACCP)等現代衛生安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此外,實施農業品牌化戰略,選準一批影響大、對相關產業帶動力強的農業支柱產業和優勢產品,著力培育一批國內和國際知名的農業品牌,形成省級品牌、區域品牌、行業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的多層次品牌體系。同時,農業企業應強化品牌意識,積極申請注冊品牌,特別要加強對無公害農產品、綠色農產品、有機農產品、地理標志農產品三品一標的認證和保護,用品牌化帶動標準化。
延伸產業鏈條,培育整體發展
打造、延伸農業產業鏈條,是當前經濟形勢下農業企業持續、穩定發展的客觀要求。著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延長農業產業鏈條,變資源優勢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打造國內外知名的農產品精深加工基地;以空間換時間、以資源換產業、以存量換增量,依據自身優勢產業進一步拓展產業鏈條,爭取引入國際戰略投資者,進一步做大做強;對已經引進的大項目,進一步完善產業發展規劃,明確配套項目,實施產業鏈發展;對處于弱小或屬于空白的產業,要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實行產業鏈整體發展,逐步培育,穩步推進。
加大宣傳力度,開展市場營銷
品牌推廣和品牌文化的傳播是將品牌優勢轉變為市場優勢,實現品牌效應的重要措施。在品牌培植過程中要做好宣傳工作,充分發揮電視、廣播、報紙、網絡等媒體進行品牌推介,這是全面提高產品覆蓋率,提高知名度,縮短產品成名時間的重要手段。品牌經營是市場營銷的一個方面,不是營銷的全部。農產品品牌化必須與整個市場營銷活動配合起來才能發揮其效用,才會有助于解決農業問題和農民問題。農產品品牌化要求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要有市場觀念,要以現代市場營銷觀念為指導,從產品、價格,渠道和促銷等方面綜合考慮,尋找對策,開展經營。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CAUAP農業規劃論壇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