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傅常智:設施農業產業集群為何能夠促進地區三產融合

[ 作者:傅常智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12-06 錄入:王惠敏 ]

我國農業生產目前存在質量相對較低、食品安全風險系數高、組織化程度低、生產效率低等問題,正面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轉型期。設施農業產業集群具有技術成套、設施設備完善、生產比較規范、產量穩定、質量保證性強等特點,在農業供給側改革大背景下對區域內產業融合的推動作用愈發顯著。

農業產業集群是一種具有資源依賴性、區域空間性、產業集聚性、組織(主體)合作性、優勢互補性、連接網絡性的農業有機群落。設施農業產業集群強調在注重農業基礎地位的前提下完成三大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實現農業由單純的農作物生產向農產品加工和流通及服務業等領域拓展和延伸。

設施農業產業集群功能

?設施農業產業集群實現三大產業結構及各項基礎設施在農村空間集聚,憑借現代信息技術完成城鄉通聯,構成集生產、加工、銷售、服務一體化的完整工業鏈實現農業的集群化、網絡化發展,進而促進農業附加值的上升和農民的增收。

?設施農業產業集群通過開發、拓寬和提升農業的潛能,用可持續的農業生產方法生產出本地化、可持續、替代性食物并提升農業或農村的生態、旅游觀光、文明傳承等。

?在技術和制度環境演變的作用下,農戶企業化、企業網絡化的演變機制改變集群的空間景觀。

?技術越先進,分工越細化,企業數量越多,企業間的網絡越多樣。集群或產業經濟景觀的重構,導致集群空間功能發生改變。

?設施農業產業集群促進“三產融合”并非三大產業的簡單相加,而是著重強調農業的基礎性和重要性以及三大產業間的相互依存和制約聯絡。

設施農業產業集群發展要素

——以河北南和設施農業產業集群為例

生產要素

生產要素主要包括以人為創造要素為主的高級生產要素和以人口為主、氣候、地理位置、自然資源的初級生產要素。高級要素對產業的創新驅動階段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初級要素能夠提供初始競爭優勢,是產業集群形成的基礎條件之一。

?南和縣屬暖溫帶亞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大陸性氣候明顯,天氣過渡性突出、變異性顯著;潮土亞類是南和縣的主要土壤,分布于全境,占土壤總面積的92%;南和縣農作物總播種面積55193公頃,糧食播種面積45038公頃,總產量28.24萬噸;蔬菜播種面積8473公頃,總產量53.33萬噸;有設施農業設施3.17萬個,占地面積2668公頃,實際使用面積2135公頃。

?2016年,南和縣生產總值達到56.8億元,年均增長12.3%;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集團8個,銷售額21.82億元,農業產業化總量32.47億元,農業產業化經營率63.8%;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9.04億元,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6.59億元;實現第一產業增加值16.25億元,比2013年增長3.7%;

?距京珠高速(G4)邢臺南出口12公里,距107國道18公里,并有2條連接線與之貫通;距京廣高鐵16公里;與北京、天津、石家莊、太原、濟南、鄭州距離均在400公里以內,是邢臺市唯一的鐵路、公路、高速三路交叉口和煤炭運輸的重要通道。

內部市場需求決定著產業集群在“三產融合”進程中的方向。

?對農業生產的需求:我國居民消費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糧食∶蔬菜∶肉類的食品消費結構比值由以往的8∶1∶1 向4∶3∶3轉變。

?基于“京津冀一體化”重大戰略背景下的生鮮農產品供給。

?對農業社會和生態價值的需求。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個性化消費成為主流,食品安全和生態改善越來越被人們所關注。

相關產業的支持是產業融合背景下新型業態發展的支撐基礎。

邢臺有很好的工業基礎。邢臺工業以新能源、建材、煤鹽化工、鋼鐵、冶金、機械制造、汽車、食品等為主,已經形成縣縣都有省級工業園區的局面。是以裝備制造、煤鹽化工、新能源、汽車工業、新型建材為主的新型工業基地。

企業戰略是新型業態可持續性發展的保障,在產業融合的背景下,致力于引領區域內農業供給側機構性改革。

?在京津冀經濟一體化發展背景下,發揮邢臺作為冀南地區中心城市作用,引領冀南現代農業轉型升級。基于邢臺“一城五星”戰略發展,特別是10分鐘生活圈的都市農業功能完善,肩負更多城市保障的服務性功能。

?著眼于南和定位為河北省先進的農業產業化發展示范基地與文化創意產業示范基地。需要依托嘉年華的科技示范、平臺搭建、模式創新,全面提升南和農業產業發展。依托嘉年華人氣帶動沿中興大街一線的休閑農業及創意產業發展。

?作為農業經濟綜合體核心啟動區,通過新模式、新科技、新創意的全新發展理念,引爆并撬動區域整體發展。

?依據中國農業發展近況,借助大中城市圈的區位市場優勢,融合國內外的頂級專家和行業精英,匯聚全球設施農業頂端高新技術和設施設備,構建設施農業產業集群,實現果菜優質高效生產,保障大中城市市民優質果菜供應和食品安全,匯集國際高新技術涉農企業,帶動涉農物資、設施設備等相關第二第三產業發展,成為全國性設施農業涉農物資設備集散中心,建立中國現代設施農業科技硅谷。

?以農業嘉年華項目為引爆項目,聚集人氣。以設施農業產業集群項目集聚參與項目的企業。

?形成設施農業農用工業園區。

機遇與政府是4 個關鍵因素以外競爭優勢的輔助因素。

?通過設施農業的供給側改革,實現轉型升級,使設施生產由傳統的低投入、低產出低質量、勞動強度高轉變為高效率、高產出、高質量、勞動強度低的集約化生產形式。

?農用工業市場巨大、需求旺盛。設施高效栽培產業集群的成功,不僅可以帶動周邊農產品的生產和加工業的發展,同時還可以帶動鋼材、玻璃、塑料薄膜以及小型農用機械等一系列與農業相關的設施設備產業的農用工業的振興和崛起。

?有利于消納當地工業產能,將工業過剩產能通過農業進行轉化利用,消納鋼鐵、玻璃、機械制造、運輸等行業的過剩產能。

設施產業集群在“三產融合”中的具體表現

?高度專業化,專業的細分促進了農業服務業的發展,專業化的種子公司、肥料配比咨詢公司等為設施蔬菜經營業者提供了個性化的服務。

?產業間的集聚,它不僅僅是空間上的集合,更多的是產業間的交流和融合,生產者的需求從相關產業從業者那里轉變成技術創新信號,生產者之間的交流越密切,這種信號就愈發強烈。

?資源共享促進企業運營成本的降低,產業集群規模化效益的“外溢”使得相關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能夠以較低的成本運營,產業間的互補使得社會資源更加扁平化分配,以市場為主導的經濟活動在農產品生產、加工、物流等環節得到動能的最大釋放,活躍的經濟促進了資源的共享。

?物聯網技術進行設施蔬菜的工業化生產,從溫室、栽培設施、過程控制計算機、施肥系統、環控系統等,越來越呈現出智能化的趨勢。

?機械代替人工操作,設施蔬菜生產的人工成本約占生產成本的30%,在荷蘭,從育苗、定植、植株整理、采收、包裝等環節均實現了機械化操作,軌道升降車、電磁引導運輸車、溫室屋頂清洗機等的利用一方面提高了勞動效率,另一方面也改善了植株生長小氣候。

?注重環保和產品安全,IPM技術極大的催生了生物制劑和昆蟲天敵商業化的發展,從源頭減少了農業化學投入品的使用。

北京中農富通園藝有限公司秉承“聚世界一流農業人才、建國際優秀推廣平臺”的戰略目標,不斷加強國際的技術合作,開拓溫室技術創新,引領中國園藝技術推廣,立志為中國現代農業發展做出貢獻!

(本文內容根據北京中農富通園藝有限公司園藝事業部總經理傅常智在“第七屆中國縣域現代農業發展高層會議——探索設施農業產業化發展新路徑,創建新型農業生產體系專題研討會”上發言整理。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富通園藝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网址 | 中文有码国产精品欧美 | 亚洲成a人v电影在线点播 | 思思国产91久久久久久 | 日韩一级大片一中字幕 | 亚洲日本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