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農村好山好水轉化成農民的‘聚寶盆’”“引導市民下鄉、能人回鄉、企業興鄉”“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今年許達哲省長的政府工作報告用了很大篇幅來談如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沒有鄉村的振興,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不僅在于鄉村地廣人多,更因為鄉村是我們的根和本。千百年來,鄉村哺育滋養著湖湘兒女,沉淀出悠久深遠的農耕文明;追溯三代,我們幾乎每個人的身世都與這片土地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會對鄉村的未來寄托著太多的希冀。
相比城市40年來的快速發展,長期處于二元結構下的鄉村,不僅發展速度慢,更關鍵的是發展后勁不足。步入新時代,當我們回望這片土地時,更加真切地感到:鄉村亟待振興,必須讓它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
振興鄉村,虧欠的要補上。鄉村弱,首先弱在沒有支撐鄉村可持續發展的產業。新時代為新型現代農業產業打開了希望之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我省將重點打造10個現代農業特色產業集聚區,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高農產品精深加工水平,培育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積極發展林下經濟和休閑農業、森林康養、鄉村旅游……沿著這樣的工作思路走下去,傳統農村將可望實現華麗轉身的嬗變。
振興鄉村,需要由表及里的升級。鄉村的根本在于山水田園。政府工作報告對未來的美麗宜居鄉村有著具體擘畫——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加強對農村建房的規劃和管理,推進村容村貌整治全覆蓋,加強農村生活垃圾污染整治,農戶廁所污水處理或資源化利用率提高10個百分點以上;加強景邊、山邊、水邊生態環境修復以及城邊、路邊環境治理,創建300個美麗鄉村示范村,完成3000個行政村環境綜合治理。
振興鄉村,美好的要傳承。振興鄉村并不是推倒重來,也不是對城鎮的簡單照搬。農耕文明是我國的寶貴財富,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必須傳承發展提升農耕文明,走鄉村文化興盛之路。”可以說給過去被棄之唯恐不及的農耕文明正了名。新時代弘揚農耕文化,拓展農業多功能,不僅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舉措,也是建設美麗鄉村的具體行動。也就是說,在鄉村實現振興的過程中,應該留住傳統中那種鄉土的味道:不僅是美麗田園,還有獨特的村容村貌、淳樸的民風民俗、質樸美好的人際關系。
當然,留住鄉土的味道,并不是沉醉于追憶和復古,而是期待鄉村既踏上新時代的節奏,也保留住鄉戀與鄉愁。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湖南日報 2018年1月29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