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鄉村振興,必須大力發展農村生產力,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不斷拓寬增收渠道。近年來,四川省青川縣立足生態優勢,突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緊緊圍繞促進黑木耳等山珍產業發展,引導和推動更多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向產業聚集,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創造性,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升了特色農業的價值鏈,形成了現代農業產業體系,進一步增強了青川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活力。
青川縣屬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牢固堅持“舉生態旗、打生態牌、走生態路”的發展戰略,嚴格執行限額采伐制度,大力發展青岡林(黑木耳原料林),推動了產業發展和生態保護的齊頭并進。與此同時,大力推進產業發展基地化、科技支撐品牌化、生產加工市場化,擴大了黑木耳產品的有效供給和中高端供給,大大增加了產業價值。
一是推進產業發展基地化。特色型農業園區是保障農業優質供給的產業基地,通過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和應用現代農業技術裝備,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和現代化水平。以紅旗現代農業園區為代表的黑木耳產業基地,配套智慧水利系統,實現了管理科學化、智能化、精準化和水肥一體化,黑木耳栽培實現節水50%、節力80%,畝均增產達22.8%。經過近十年的發展,青川縣逐漸形成了以黑木耳種植為主的九大現代農業示范園區,2017年全縣黑木耳產量達4485噸、產值5.04億元,帶動全縣農戶人均增收780元以上,貧困戶戶均增收1000元以上。
二是推進科技支撐品牌化。以科技為支撐走內涵式現代農業發展道路,不斷提升青川黑木耳品牌價值,實現由“賣掉”到“賣俏”的轉變。一方面與四川大學、四川省農科院等院校建立深度合作,研發、改良黑木耳菌種。新研發的“新科菌種”在保持高品質的前提下,增產達30%以上。培育的木耳新品種——黃金木耳,畝均純收入較黑木耳提高50%以上。另一方面大力鼓勵創業創新,涌現出全國十佳農民趙海伶、羊肚菌人工栽培技術突破者黃春貴、木耳汁發明者王亮發等現代農業創業創新人士。同時,運用互聯網思維,通過“互聯網+”,挖掘品牌內涵、加強品牌營銷、講好品牌故事,拓寬了青川黑木耳產銷范圍。借助西博會、農博會等平臺,舉辦“天賜青岡耳,枯木第二春”小聚尋農系列活動,提高了青川黑木耳的品牌內涵。青川黑木耳等7個農產品被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認定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川珍”成功創建中國馳名商標,青川木耳“海伶山珍”成為省級優質品牌農產品。
三是推進生產加工市場化。一是瞄準需求延伸產業鏈。依托縣內龍頭企業,著力提升精深加工水平,把青川特色農產品轉化為高附加值品牌食品。對朵型好的黑木耳,經包裝后在商場專柜銷售,實現了優質高價,平均價格比普通市場可高出3倍,農民在加工產業鏈初端就能獲得直接收益;同時精深加工開發黑木耳食品、調味品、飲料、養生湯料包等系列產品,黑木耳產品加工業逐步發展成為青川富民強縣的支柱產業。二是健全溯源體系保障好品質。青川黑木耳生產堅持沿用傳統生產工藝,實現原料、種植、采摘全程綠色,順應了廣大群眾“吃生態、吃健康”的需求。三是發展農村電商促進產業增收。借力阿里巴巴扶持青川電商產業發展“七年之約”,依托國家商務部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和國家供銷總社電子商務進農村試點縣創建,建成吸引力強大的農村“雙創”平臺,成功打造互聯網直銷的官方旗艦店。2017年,青川電子商務交易額和網絡零售額分別增長48.26%、64.76%,以黑木耳為主的山珍產品占網絡零售額的75.83%,帶動2041戶貧困戶實現穩定脫貧。
(四川省青川縣委副書記、縣長)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2018年02月10日03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