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畢美家:關于新時代農民合作社功能作用的幾點認識

[ 作者:畢美家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3-21 錄入:王惠敏 ]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強調要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農民合作社作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關鍵力量,作為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核心載體,應當發揮更加顯著的作用。自1844年英國羅虛代爾先鋒社成立至今,世界合作社運動已經走過了一百七十多年的崢嶸歲月,其在社會經濟領域的功能價值也為國際社會廣泛認可。從我國發展實踐來看,合作社這種組織形式已經在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完善鄉村治理等方面發揮出獨特的功能價值。

一、合作社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主體

在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過程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骨干力量。合作社作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的各個方面都將發揮積極作用。

合作社有效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實現產業興旺。鄉村振興的關鍵是產業興旺,產業發展是農村政治、社會、生態、文化振興的基礎。我國的合作社是產業組織,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帶動分散的小農戶以較高的組織化程度、一體的組織結構、適度的組織規模發展農業生產、參與市場競爭。實踐表明,通過同業聯合和地緣聯合等方式,合作社帶領小農戶實現了小生產與大市場的有效對接,已經成為農村地區促進產業集聚、推動產業發展、帶動產業升級的重要力量。

合作社協助改善鄉村生態環境,實現生態宜居。在國際合作社聯盟確立的合作社原則中,服務社區是合作社的一項重要功能。實踐中,一些合作社出資修路鋪橋、改善所在農村社區的基礎設施條件,一些財政項目支持建設的農村基礎設施交由合作社管護,扭轉了農村公共設施“有人建、無人管”的局面。農民合作社在組織農民發展生產和開拓市場的同時,也承擔了美化鄉村環境、改善農村面貌的部分職責。

合作社有助弘揚傳統文化,實現鄉風文明。農民合作社本身立足農業、扎根農村,在弘揚農耕文明和優良傳統方面有著天然的傳承功能。通過組織開展各類文化活動,合作社能夠向農民傳遞誠實守信、互助合作的價值觀念,豐富農村精神文化生活,促進鄉村文明建設發展。通過發展休閑農業、觀光旅游等產業,合作社能夠成功地向城市消費者展示農耕文化,用“鄉景”留住城里人的“鄉愁”,進一步密切城鄉關系。

合作社助力完善村民自治,實現治理有效。完善鄉村治理體系、提高鄉村治理能力,是實現農村安定有序發展的迫切需求。合作社是農民自己的組織,最了解農民的利益和訴求,在收集民意、集中民智, 協助政府貫徹落實“三農”政策,提升鄉村自治、法治、德治等治理能力,完善鄉村治理體系等方面有著天然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實踐中,在合作社建立黨支部、村兩委干部領辦合作社等做法,完善和加強了基層黨組織建設,疏通了政策傳遞和落實的渠道,促進了鄉村治理有序和發展有力的有機結合。

合作社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實現生活富裕。合作社為農民提供了原地就業的機會和場所,為返鄉創業人員提供了載體和平臺,讓“老鄉”找到了一條穩定增收、長效致富的小康之路。數據統計顯示,2017年我國農民合作社的社均可分配盈余達10萬元,入社成員當年分配盈余1600元,在促進農民增收方面的作用不可小覷。

二、合作社是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有效載體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個重要內涵是要繼續深化農村改革,而改革的一個核心任務是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

深入推進農村改革,是要堅持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通過體制機制創新激活農業農村發展活力。合作社“生產在家、服務在社”的組織特點,就是在堅持農業家庭經營的基礎上,聯合起來解決農戶辦不了、政府管不了、企業幫不了的問題。這種特點與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方向和要求完全契合,能夠有效地實現改革目標,是深化改革進程中值得重視的組織形式。

十九大報告提出,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這為繼續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明確了基調、奠定了基礎。新形勢下,土地制度改革始終要把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系作為主線,通過推進土地“三權”分置改革,明確土地所有權、穩定土地承包權、盤活土地經營權。實踐中,以合作社為載體,各地已經探索出多種“三權”分置的實現形式。不少地區組建了農機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等,通過土地流轉、入股、托管等模式開展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激活了農村土地、人力、資本等要素的潛能,解決了人地分離的后顧之憂,實現了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預期目標,經驗值得好好總結。

三、合作社是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的關鍵環節

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關系我國農業現代化的重大戰略。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形成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立體式復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對于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發展、帶動農民就業增收、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當前,我國農業發展依舊存在著經營規模小、方式粗放、勞動力水平低、組織化程度低、服務體系不健全等突出問題,生產端與日益升級的消費端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凸顯。在家庭經營的基礎上實現農業生產經營方式的現代化轉型,培育一批符合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至關重要。

農民合作社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重要構成。實踐表明,合作社在傳遞市場信息、普及生產技術、提供社會化服務、組織引導農民按照市場需求進行生產和銷售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是組織和服務農民的重要形式。合作社在生產經營環節“統得起來”,在利益分配環節“分得下去”,通過土地集中經營、聯產聯運、統購統銷等方式,有效地實現了農業多種形式的規模經營,在推進投入集約化、農戶組織化、生產規模化、服務社會化、經營產業化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四、合作社是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骨干力量

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有效途徑,是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探索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延伸農業產業鏈、拓展農業多種功能、發展農業新型業態等是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內容,培育多元化農村產業融合主體則是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抓手,合作社就是其中一類重要主體。

適應市場要求,合作社有效延伸產業鏈條。盡管合作社整體上生產水平還不高,但已經有一批合作社通過發展精深加工、創新營銷方式、打造知名品牌等手段,不斷延伸產業鏈條,實現轉型提質發展。“忘不了”柑橘、“齊峰”獼猴桃、“圣野果源”草莓等一批合作社知名產品不斷涌現,顯著提高了農業產業水平,提升了農產品形象。

拓展消費訴求,合作社成功拓展農業多種功能。一些地方的郊區通過組建合作社,將原本散兵作戰、無序競爭的農家樂整合為標準統一、消費透明、管理嚴格的農家樂合作社,大大提高了農家樂的服務水平和消費體驗。一些合作社利用已經成熟的生產基地創新性地開發出農事體驗、菜園領養等業務,大大拓展了農業功能,豐富了農業發展內涵。

順應發展需求,合作社創新發展農業新型業態。一批合作社順應“互聯網+”發展趨勢,在生產和銷售環節引入信息化技術,實現了生產管理可視化、產品銷售網絡化,顯著提高了產品質量,拓展了銷售渠道。在國內各大高端展會中,也越來越多地出現了合作社的身影,將上乘的農產品和優良的合作社形象展示給更多消費者。

五、合作社是加強鄉村治理體系建設的橋梁紐帶

合作社是農民為追求共同利益自發組建而成的, 最能反映農民群眾的訴求,是完善鄉村治理重要的依托力量。

通過合作社能夠完善基層黨組織領導下的村民自治。合作社成員普遍都有“村民”和“成員”的雙重身份,不少合作社帶頭人本身還兼任村“兩委”職務,合作社和村民自治組織有著天然的聯系。目前,不少城郊村通過組建合作社理順集體資產管理機制, 一些集體經濟薄弱的地區探索通過組建合作社優化財政資金投入的分配和使用,有效地解決了村民自治中存在的自治組織弱化、經濟職能不強、村民參與較差等問題。不少合作社組建成立了黨支部,完善了基層黨組織建設,提高了基層黨建工作水平。

通過合作社能夠加強農村法治建設。合作社本身是依法成立的經濟組織,合作社的所有運營活動必須在現行法治框架下開展,這就意味著參與合作社的所有成員必須知法懂法,才能順利開展生產經營活動。合作社為提高農民法治意識提供了生動案例,為加強農村法治建設提供了現實情境。例如熟悉合作社法,才能依法依規發展合作社;了解土地承包法和合同法,才能有序開展土地流轉,避免沖突矛盾;明白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法,才能避開農產品生產雷區,提高產品質量等。

通過合作社能夠推動鄉村德治的形成發育。合作社不僅是經濟組織,同時還是一種制度、一種文化。合作社本身倡導的互助、民主、平等、公平、團結等價值觀,能夠有效地提高成員的思想道德水平,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到農村基層、深入田間地頭。合作社還可以組織開展各類文化活動,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弘揚傳統文化,營造和諧氛圍。調研發現,那些合作社發展較好的地方,往往也是社會和諧、經濟發展良好的地方,這也充分說明合作社在推動鄉村德治的形成發育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六、合作社是培養“三農”工作隊伍的“田間課堂”

培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的關鍵是讓干部“下得去”。合作社是農民的組織,也是從事農業的組織,更是扎根在農村的組織。了解合作社就是了解“三農”,為合作社服務就是為“三農”服務。可以說,合作社是培養“一懂兩愛”“三農”干部的天然場所。

懂農業,就是要求“三農”干部懂政策、懂法律、懂經濟、懂技術、懂管理。深入合作社,了解合作社扶持政策,學習合作社運營管理相關法律,把握農業產業發展實踐動態,理解農業實用技術和推廣障礙,掌握農業經營管理關鍵難點和現實挑戰,能夠深化“三農”干部對農業的“懂”,全面提升干部的業務能力。

愛農村,就是要求“三農”干部準確把握城鄉一體化協調發展的關鍵和內涵,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深入合作社,了解合作社在要素配置、資源條件、公共服務等方面的現實需求,探索“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創新途徑,理解“讓農業農村成為可以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的現實涵義,能夠內化“三農”干部對農村的“愛”,有效提升干部的職業素養。

愛農民,就是要求“三農”干部謀劃農民生計、維護農民權益,真正把農民當作自己的兄弟姐妹看待。深入合作社,與農民兄弟做朋友,設身處地為農民排憂解難,幫助農民提高生活水平、解決生計難題、維護生存權利,能夠激發“三農”干部對農民的“愛”,促使干部多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為推動發展出實招、求實效。

總之,農民合作社在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和完善農村治理結構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功能價值,各級政府應當高度重視扶持合作社發展,幫助其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發揮更加顯著的作用。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農民合作社 微信公眾號(原創)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韩欧美一本书道一区二区 | 午夜三级A三级三点在线观看 | 欧美精品国产免费无 | 一本之道中文日本精品 | 日韩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手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