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扶貧”是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到湖南湘西考察時首次作出的“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重要指示。2017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會上再次提出,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目前全黨和各級政府都按照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全面打響了脫貧攻堅戰。從全國來看,黨的十九大召開后,扶貧工作劃區域、定范圍、明責任,進村到戶、逐人對接、逐戶幫扶,已經迅速形成新常態,扶貧工作已經呈現出了既轟轟烈烈又穩扎穩打的可喜局面。近期,筆者專門就精準扶貧進行了初步考察,看到了許多現象,思考了一些對策與建議。在此與扶貧干部和專家學者進行交流,以便從更大范圍凝聚社會力量,為全面實現精準脫貧的戰略目標加油助力。
當前扶貧工作阻力分析
通過調查發現,目前很多扶貧專門工作隊已經全部就位,并迅速開展了工作,做了大量走訪調查、面對面對接、落實具體責任到人,幫扶工作幾乎天天不斷線、事事有人管,干部駐村、隊伍進點、落實到戶,新成果不斷涌現,很多幫扶工作項目已經初見成效,每一個貧困戶都受到了高度關注,看到了希望!但同時,我們冷靜地觀察與分析,也能發現一些問題,特別是在時間緊、任務重、壓力大的特殊情況下,難免存在“快洗蘿卜不去泥”的現象,大家都急于付出、著急工作,都想盡快“達產見效”,卻往往事與愿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扶貧工作的精準程度。例如,很多同志在沿襲以往的傳統經驗開展當前的精準扶貧,還在按照修路架橋、打井修渠幫助整村脫貧。也有的地方采取集中建新樓房、連片新住宅等形式,搬遷貧困戶集中入住,甚至在偏僻山村投資建設營業房廉價或免租金供貧困戶搞經營。還有的對貧困戶的研究不精準,一味地搞家庭項目,鼓勵他們搞統一的養殖、種植,面對的卻是貧困戶委婉的“抵抗”,很多項目半途而廢。因為解決不了搬遷以后的生活、生產的“后勁”問題,不少貧困戶寧愿蝸居在破舊危房里,也不愿意“出山”,表面現象是故土難離,實質是缺乏生計,導致國家出資、政府資助建設的很多新農村、山村新商業房都成了“空城”,讓人扼腕嘆息!究其原因,就是在對象到位、措施到位、落實到位方面,還缺乏“準頭”。扶貧措施的精準度上“跑焦”問題還普遍存在,精準發力的方法與途徑有待商榷。只有真正扎扎實實解決好工作阻力問題,才能達到精準扶貧的預期目標。
精準發力脫貧路徑之淺見
在扶貧工作實踐中,有非常多的好經驗、好做法、好典型和創意典范,值得學習借鑒,值得大力推廣。筆者淺見,繼續深入持久地開展好精準扶貧,在精準發力方面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探索和實踐。
一、斬斷“樂窮”思想,挖掘內在心動力。在當前實際工作中,有的鎮村干部暗地里爭搶“貧困村”帽子,不愿脫貧,意在通過“哭窮”,爭取扶持資金和項目,容易出成績、出成果;有的群眾爭著要當貧困戶,千方百計不脫貧,以便獲得政府補助和社會各界的慰問金、扶貧物資。這種“樂窮”的思想和做法,嚴重制約了扶貧政策的實施和脫真貧計劃的實現。因此,要下大力氣,正確引導貧困村和貧困對象轉變思想,樹立正確的貧富觀念,引導干部和群眾積極脫貧的信心和決心,把依靠政府資助、個人努力脫貧奔小康,作為新思想、正見識進行弘揚和傳遞,激發自覺脫貧的內在動力。
二、強化擔當意識,激發組織執行力。要實現精準脫貧的偉大工程,強化擔當意識,激發組織執行力尤為重要。所謂組織執行力,筆者認為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要激發村黨組織的執行力,也就是體現在脫貧攻堅主戰場的戰斗力。要真正激發村黨支部、黨小組和黨員在精準扶貧工作的主動性和擔當精神,引領他們把先鋒模范作用體現在扶危濟困、“一對一”結對幫扶活動中,要做好相應的監督考核,確保真下力、真出力、真給力;二是承擔幫扶任務的單位要有很強的執行力。要讓大家充分認識到,幫助貧困戶脫貧,不單單是政府的事、集體的事,也是各級黨組織份內的事、自己的事,是必須完成的黨中央交辦的政治任務!責無旁貸,義不容辭。同時,要注意加強對幫扶工作單位扶貧任務完成情況的考核,并納入黨務工作目標進行考核獎懲,從而使他們時刻保持抓扶貧工作的責任感、緊迫感;三是工青婦組織及社會團體的執行力。精準脫貧是全黨的政治任務,也是工青婦組織及社會團體的重點工作,各級黨組織要組織引導這些組織,發揮各自優勢,主動為工青婦組織提供幫扶的“陣地坐標”,讓工青婦組織開展的愛心捐贈、結對幫扶、扶貧志愿者行動更有針對性。同時,要注重鼓勵企業、社會組織參與脫貧攻堅,開展一對一、手拉手精準幫扶,為實現精準脫貧目標加油助力。
三、善謀“對癥”良策,施展“點穴”真功力。從大概念分析來看,當前的貧困戶主要是因病致貧、因學致貧、因孤致貧、因殘致貧,但對每一戶分析,又千差萬別,各種特殊情況非常復雜,給精準脫貧帶來了極大壓力和挑戰。要實現脫真貧、真脫貧,就必須逐戶分析、每人一檔,準確實施,精準發力,切實研究制定每個人、每一戶“拔窮根”的具體方法,切忌大而化之。可以說,一時脫困容易,長久脫貧難,關鍵在后續增收渠道是否搭建起來,讓貧困戶看到以后增收的希望和目標,嘗到自己創收的甜頭十分重要。因此,務必堅持一人一策、一戶一策。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為身體有殘障不適宜打工的,就近安排到愛心企業、城鎮物業公司等務工;引導享受國家扶貧貸款、優惠政策的企業,優先錄用貧困戶的勞動力;幫助引導貧困戶以土地經營權或專項扶貧資金等入股產業大戶、合作社或農業龍頭企業,獲得分紅收益;為無法出村務工和從事手工加工項目的貧困戶進行指導,幫助他們力所能及地從事特色養殖、原生態種植、低成本高附加值特色農產品種植、加工等;在村旅游、農家樂等項目開發合作中,優先安置貧困戶。
四、順勢而為建橋梁,巧借科技新助力。當前有一種現象值得研究,就是在前些年扶貧過程中出現的,貧困戶搞了種養殖后,因不會營銷、單打獨斗和信息及交通閉塞等原因,沒有達到理想的收益,損失錢財,信心受到打擊。對此,在扶貧工作站,務必深入細致地分析研究具體情況,通過對照渠道和手段,幫助他們“包銷”產品。一方面,積極發展電商扶貧,通過“互聯網+”模式,為村民種植、養殖的特色產品進行包裝策劃,大膽運用互聯網銷售渠道,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形成“圍觀”“熱帖”,真正讓貧困戶的土特產品、有機食品走出大山、走出困境。另一方面,要發動全體參與扶貧工作的黨員干部,借助微信、微博、QQ以及精準推送廣告等多種新渠道、新媒體,努力在最大范圍內為貧困戶鼓與呼,最大限度地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幫助貧困戶,最終形成一戶貧困百戶支援、一人貧困千萬人伸援手的良好氛圍,讓扶危濟困、共同致富的傳統美德在脫貧攻堅中得到不斷弘揚,在扶貧的路上,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丟下一個貧困群眾,我們黨中央確定的三年全部脫貧的偉大工程就一定會全面實現。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慈善公益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