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陳瑩峰:征地拆遷及問題對策

[ 作者:陳瑩峰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7-18 錄入:吳玲香 ]

摘要:城鄉建設征地拆遷常見問題是法律法規缺失,體制機制不全;;補償額度偏低,標準相差懸殊;群眾不愿征拆,地方強制拆遷。其對策是腳踏實地,主動作為;強化宣傳,規范行為;完善法規,加強監管;未雨綢繆,常抓不懈;嚴格安置政策,合理明確權屬;精準補償,創新方式,規范程序;提高服務質量,緊盯后續發展;公正透明,拆建雙贏;規范經費,嚴格紀律。

關鍵詞:征地拆遷; 問題 ; 對策; 研究

拆掉舊世界,遷進新乾坤。征地拆遷是項目開工建設的重要前提。直接影響工程進度、施工工期和項目管理成本。隨著農村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大量農村土地被占用,大批的農民私有住房被夷為平地,由此引發的矛盾也日趨突出,如何解決征地拆遷困難中的問題,既保障項目快速開工的用地需求,又能和諧征遷維護好群眾利益,實現“拆建雙贏”,是我們在工作中急需破解的難題。

一、征地拆遷中遇到的問題 

普遍遇到的問題是:前期工作準備滯后,群眾思想難以統一問題,政策法規不夠銜接,補償標準嚴重不足,保障措施不夠配套問題,具體操作不夠規范,評估價格難以確定問題,遺留問題解決乏力,來信來訪責任不明等。

(一)法律法規缺失,體制機制不全

一是法律法規的缺失。地方政府在辦理拆遷補償事宜時主要參照國有土地上的城市房屋拆遷補償辦法進行,農民公平受償權利在法律上受到了不當的限制,把本該由上位法保護的農民的合法財產權,移位于下位法,由地方性法規、規章及其以下的規范性文件擅自處分農民的財產;二是征地拆遷機制不完善。補償標準過低,體現不出地區差異,同一區位的不同項目征地拆遷成本補償標準不統一;前期準備工作不充分;補償標準沒細化;安置工作有缺陷。缺少周密成熟考慮,兼顧國家、集體、個人關系的分配機制不明顯;征拆人員積極性受限。工作人員經濟待遇相對較低;許多長期在征地拆遷一線的同志,經常被投訴或被個別群眾辱罵騷擾;施工單位利益難于得到保障,村民的利益一旦得不到滿足,就把火燒到施工單位頭上,干擾正常施工。

(二)補償額度偏低,標準相差懸殊

一是行政補償的缺失。現行的征地補償額度是與市場無關的政策性價格,過于偏離土地的市場價值和農民的經濟預期。《土地管理法》規定征地款含安置補償、土地補償和青苗補償三部分。前兩項的補償標準為該耕地前3年平均產值的6至10倍和4至6倍,兩項之和最低為l0倍最高為16倍,特殊情況也不得超過30倍。按此規定計算,每畝土地補償費也就是5萬左右;二是補償安置的標準不夠完善。由于拆遷時間、區域的不同,特別是隨著城市建設,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的開發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需要,地方政府對農民建房先后分批進行了控制,造成了農民建房的占地面積、建筑面積相差懸殊,同時造成鄉與鄉、村與村、戶與戶的農民得到補償價格、安置房面積相差懸殊,貧富差別越來越大。

(三)群眾不愿征拆,地方強制拆遷

一是群眾不愿意征地拆遷。補償標準不高,安置點位置不理想,受傳統思想的影響,認為搬家沒有好風水;期望值過高,討價還價的“釘子戶”應運而生;土地收購的失落感,沒有了土地生存保障受到極大的挑戰,又沒有其他謀生出路。二是部門行為和職能出現偏差。拆遷許可證頒發程序不規范,私定房屋評估機構,擅用自由裁量權,使農戶間補償不平衡,強行拆遷時有發生。不管農民對拆遷補償是否滿意,有些地方對不愿拆遷的農民采取強制拆遷。

二、破解征地拆遷難題的建議

拆遷政策是根本,真誠服務是保障。要圍繞實現征地拆遷和社會穩定兩大目標,以協調理順部門聯合執法為支撐,堅持分工與協作、責任與任務相統一的原則,實行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的工作機制,逐級逐部門逐層次的落實工作責任,突出工作重點,突破工作難題。

(一)腳踏實地,主動作為;強化宣傳,規范行為

群眾利益至高無上,干部責任重于泰山。以德為本,待人要誠;勤奮工作,處事要公;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無私奉獻,真情感人。一要充分認識征地拆遷任務的艱巨性,壓實責任,敢于擔當。要有克制困難解決矛盾的辦法,與政府建立良好的工作關系,尊重當地風俗,以禮相待,真誠同對方交朋友,先拜訪后辦事,合理反映訴求;要學會心細、腿快、腦靈、嘴甜、多磨的工作本領;碰到難纏的“釘子戶”,不能懈氣,請當地有威望、且為共同熟悉敬重的長輩或領導出面做協調工作,為工作甚至和所謂的“釘子戶”交朋友;要學會忍辱負重,遇到復雜問題和尖銳征遷矛盾時,需要攻堅,連續地做思想工作,學會堅持挺住。二要深入宣傳政策,規范拆遷行。以人為本,以利惠民,依法保障。要做好輿論引導工作,使沿線群眾了解政策和工作情況,打消借征地拆遷圖利的思想。要加大法制宣傳和教育力度,對城鎮規劃區內的農村居民,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尤其是村干部要運用多種形式加強對城建規劃的宣傳,教育農民必須服從規劃,自覺遵紀守法,依法保護自身權益。政府應按規劃嚴格實施建設,加強對農村宅基地的審批管理,建立農村人口居住地管理網絡,理順人戶分離關系,堅決剎住違規占地之風。

具體來說,要及時向被拆遷人宣傳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告知他們享有的權利及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損害;建立透明的拆遷工作制度。怎樣拆遷、如何安置補償和依據的相關法律法規政策都應該向被拆遷戶公示,主動接受公眾監督;完善拆遷程序,規范拆遷具體操作行為。在拆遷安置具體操作中要以公開促公正,以公正保穩定。 

(二)完善法規,加強監管;未雨綢繆,常抓不懈

一是制定法律法規,加強機制建設,突出執法監管。要建立健全征地拆遷管理的長效機制,嚴格征地政策標準,規范征收土地行為,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制定出合乎民意的法律法規,規范拆遷行為。要制定集體土地上房屋拆遷補償安置法律,建立征地拆遷工作獎勵機制,確保拆遷有法可依。要根據憲法的原則精神,對涉及拆遷的一些具體政策和實際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把成熟的經驗和做法,用立法的形式固定下來。要調整征地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加大擬征地塊內的執法巡查力度。由國土、規劃、城管、鄉鎮等多方聯動,強化執法,集中整治。

二是未雨綢繆、防范于未然。工作靠能力,運作靠規律,形象靠素質,發展靠后勁。要做好征地拆遷前期準備工作,規劃設計,落實政策,將項目建設的遺留問題摸底,并拿出解決辦法,逐步加以解決。營造良好工作氛圍。要居安思危,長治長效。提早與地方征遷部門搞好工作對接,配合地方征遷部門摸清情況,把土地類別、房屋面積、青苗品種規格以及受征人等相關情況調查清楚,登記造冊;制定完善的征地拆遷工作方案,把工作過程中可能發生的事情考慮在先。同時,要成立征地拆遷領導小組,項目經理和黨委書記作為第一責任人,要結合當地實際進行細化,時時關心,時時跟蹤,盯住不放,狠抓落實。

(三)嚴格安置政策,合理明確權屬

拆房順心,簽約放心,選房稱心。一是給力的安置政策。根據不低于原來水平的原則,按房屋原有建筑物的結構類型和建筑面積的大小給予合理的補償,或由政府統一籌建安置房或農民公寓、有條件的附近安排宅基地等進行合理安置。一些地方采取了相當優惠的政策,如被拆遷農戶的建筑樓層未達到三樓,簽訂安置補償協議時,均按三樓的建筑面積計算,實踐證明,這項惠民政策的實施,切實地維護了農民的權益,有力地推進了拆遷進程。二是精準房屋權屬。被拆遷房屋有合法權屬證書的,按證書上記載的建筑面積簽訂補償安置協議,被拆遷房屋沒有合法的產權證,但持有合法的批準文件,則應當根據有關政策,可以補辦產權證的予以補辦,不能夠補辦產權證的,應有區別與違章建筑予以處理。對于農民擅自搭建的違法住宅,沒有任何合法證明,則應送規劃部門進行年限查證,如符合規劃且在宅基地指標范圍內的,可考慮依法補辦有關土地審批和規劃審批手續。

(四)精準補償,創新方式,規范程序 

協議從寬安置,征收從嚴認定。思想動員到位,經濟補償到位,依法辦事到位。一是完善補償標準。應由項目所在地指揮部按照相關的土地征收、房屋拆遷法律法規和實際情況編制“征地拆遷安置補償方案”,征拆補償標準制定要合法合規、合情合理,補償方法應有相關的依據;在調查階段應盡可能完善標準,爭取零漏項;對于林地、零星林木、苗木、經果林、藥材等價值較高、市場價格波動較大的補償物,應征求林業等相關部門意見后,按林木類別、規格、合理密度以棵為單位確定補償金額。二是創新補償模式或安置方式,切實解決農民生活的長遠之計。解決失地農民的生活安置問題,要著眼于農民的“造血功能”,在征地過程上,為農民提供自我發展的空間。可以實行國有土地留地安置的方式,引導被征地農民入股創辦經濟實體。解決部分農民就業問題,從根本上解決了失地農民的后顧之憂;要加強技能培訓,提高失地農民的就業技能;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努力為老、弱、病、殘農民提供生活保障。三是規范補償工作程序。要嚴格執行補償標準,維護雙方的合法權益;地方政府或指揮部應與建設單位、勘察設計單位同赴現場收集現場情況、拍照取證、發布控違公告;設計單位應按鄉鎮建立征地、房屋拆遷、青苗及苗木補償、涉農設施恢復等臺賬;應制定“項目建設征地拆遷工作實施方案”,對征地拆遷安置原則、征拆勘丈登記、征拆資料審核匯總、“三電”遷改、涉農設施恢復、炮損補償、資金監管等建立健全制度;還要加強搶栽搶種搶建的管控。

(四)提高服務質量,緊盯后續發展

執行政策剛柔兼顧贏民心,服務群眾情義并重樹形象。依法征收敢于擔當,排除障礙強力推進。一是提高征地拆遷工作服務水平。以真心換貼心,用誠信求相信。工作人員要掌握政策和熟悉業務,了解有所掌握征地拆遷政策。說話謹慎,不能信口開河;做事要謙遜,小心翼翼,把握好方向,做明白人。要具備較強協調和溝通能力,學會說話,提高溝通技巧,有超前工作意識和應變工作方法。要主動上門求教,態度虛心誠懇,從諸多信息中梳理出有用的信息,超前謀劃,應對瞬息萬變的征地拆遷工作。二是加強失地農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和后續發展建設。和諧拆遷,以人為本。要做好被征地農民就業培訓和社會保障工作,分類分層次地落實保障培訓責任,與落戶企業實行對口培訓,讓失地農民感受和體會到政策的優越性。

(五)公正透明,拆建雙贏

堅持公開公平公正,體現平等人性溫馨。一是切實遵循公平、公正、公開、文明、和諧的原則,既要維護群眾利益,又不得為了息事寧人而亂開口子、亂許愿,或擅自提高標準進行補償,損害建設單位的利益,造成后續補償工作的困難。政府要建立公正透明的資源性資產配置的新機制,推行征地拆遷的制度改革,建立配套、完善的司法救濟途徑,切實保障和維護被拆遷人的利益。要規范拆遷管理行為,做到拆遷人執證上崗,增加工作透明度,避免出現拆遷標準不一的現象。不能單打一,不能就事論事,必須綜合考慮,統籌兼顧。二要打造平安工地共建“拆建雙贏”關系。” 民本搬遷展和諧,優化環境促發展”。 平安和諧始于心,依法拆遷踐于行。在注意政策宣傳教育工作的同時,把征地拆遷政策和項目建成之后改善給地方帶來的好處向群眾講清楚;對于個別鉆政策空子借機鬧事,敲詐、堵門、堵路等,要有理有節地進行勸阻、批評、教育、警告、制止,軟硬兼施,靈活運用;對少數亂要價、無理取鬧的,要依法依規進行打擊;對群眾合理訴求決不能視而不見。對于群眾合情合理的訴求,盡快予以答復和解決。

(六)規范經費,嚴格紀律

把方向,理民財,為公為民;做人正,嚴自律,服務大局。一要規范工作經費使用。地方政府或其設立的指揮部應建立健全征拆工作經費的使用和管理制度,規范征拆工作經費的使用。地方指揮部應合理使用征拆工作經費。根據征拆工作進度情況、工作推進情況等向征拆工作一線傾斜,確保基層征拆工作費用的開支。地方指揮部要嚴格車輛管理、實行專車專用,確保征拆工作的有效推進。二要嚴格工作紀律。政治合格,軍事過硬,作風優良,紀律嚴明,保障有力。。心似秤辦事公平平似水,人如鏡自律廉潔潔如玉。征地拆遷工作相關人員不得借機謀利,營私舞弊或優親厚友,一經發現應立即調離工作崗位,并由原單位進行相應的紀律處分;觸犯法律的,移交司法機關處理。要強化監督機制,建立廉政舉報信箱,接受廣大人民群眾監督。堅持獎罰并舉,對表現優秀的單位和工作人員應進行表彰和獎勵。

(作者簡介:陳瑩峰,男,巴馬縣綜合執法局執法員、績效辦主任,河池至百色、賀州至巴馬高速路巴馬段征地拆遷工作指揮部干部,講師職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高清在线精品二区 |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天堂无 | 在线观看免费不卡AV网站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综合专区 | 亚洲日韩欧美精品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视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