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進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鄉村的功能價值需要重新認識和發現。鄉村有其不可替代性,價值是多功能性的,體現在空間維度,具有生活、生產、生態“三生”空間功能;體現在時間維度,則具有傳承文化、旅游休閑的功能。從城鄉關系看,鄉村價值主要體現為五大功能:
生活空間功能。有史以來,人類主要生活在鄉村。即使進入了城市社會后,仍有大量人口居住在鄉村。城市化發展到一定程度后,還會產生逆城市化現象。近年來低碳、慢生活理念的傳播以及人們對健康的追求,都要求我們重新分析和揭示鄉村生活的特點,鄉村的吸引力與日俱增。
生產空間功能。鄉村為農業提供生產空間,為城市提供蔬菜、畜禽、果品及水產品。都市鄉村的農業為提高市民的生活質量做出了重要貢獻。在一些特殊時段,都市農業還能為城市安全發揮無以替代的作用。
生態涵養功能。鄉村生態是城市生態的背景和襯托,離開它,城市就會缺乏生機。鄉村的生態系統以村落地域為空間載體,將村落的自然環境、經濟環境和社會環境通過物質循環、能量流動和信息傳遞等機制,綜合作用于農民的生產和生活,建立起人與自然、都市與鄉村高度統一和諧的生態環境,由此減輕“水泥的叢林”和“柏油的沙漠”對都市人帶來的煩燥與不安,為市民制造氧氣,為城市降溫凈氣,提高市民的生活質量。同時,城市也需要錯落有致的景觀,通過發展景觀綠地,增加綠色植被以及創立市民農園、農業公園,成為城市重要的綠色屏障。
文化傳承功能。鄉村是一座文化寶庫,被賦予了深刻的文化意義和鄉土情懷。與快節奏的城市生活相比,鄉村給人一種安全穩定祥和的印象。通過人們親自體驗農業農村活動能夠加深對鄉村中特有的風俗、文明的理解,使農業文明得以傳承和發展,從事農業農村活動可以直接對市民進行農技、農知、農情、農俗、農事教育,提供機會更多了解現代農業科技,體驗鄉村風俗、了解鄉村文化,促進城鄉文化交流,培養人們對大自然及科學的熱愛之情。
旅游休閑功能。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改善和工作節奏的加快,到秀美田園風光和清新自然環境中陶冶情操、修身養性的愿望越來越強,走進鄉村、親近鄉村、享受鄉村的人越來越多。在都市內保留一些鄉村空間,開發農業旅游和鄉村休閑產業,既為城市增添了綠色,改善了都市生態環境,又為市民提供了旅游休閑活動空間,增加了減輕工作及生活壓力的新渠道,達到舒暢身心、強健體魄的目的。
綜上,多功能性的鄉村價值構成了宜居城市的重要內容。建設美麗鄉村、富裕鄉村、和諧鄉村,實現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態空間山清水秀,使城市內部的水系、綠地同城市外圍河湖、森林、耕地形成完整的生態網絡。推進各具特色的鄉村振興,不僅能夠更好地滿足城鄉居民日益增長的優質農產品需求,而且有利于優化城市生產、生活、生態三大布局,提高城市發展的宜居性,建設現代城市“后花園”。
鄉村價值具有準公共產品特性,其產出的產品不僅包括商品,還包括一些公共物品。這其中,生活居住、農產品生產屬于商品性功能,而國土資源保護、水資源養護、自然環境保護、自然景觀形成、傳統文化繼承等屬于非商品性功能。鄉村價值的這種外部性,較難從市場交換中獲得相應的補償。因此,鄉村價值的屬性明顯不同于傳統產品生產意義上的生產性農業,由于多功能的鄉村價值的受益者首先是整個社會,其次才是農業農村的生產者和經營者,從這個意義上講,鄉村價值的非商品性功能具有較強的正外部性,鄉村價值本身具有準公共產品特征。明確了這一點,推進鄉村振興理應得到整個社會的廣泛支持。
(作者系上海市委農辦研究室主任)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2018年07月14日03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