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34家儲備糧承儲企業處違紀違規資金17.9億元;27家企業虛假糧食輪換13.07萬噸,騙取國家補貼資金1325萬元;還存在多家企業以陳糧充當新糧9419.75噸;“空對空”虛假輪換儲備糧3.62萬噸;“以少充多”編造虛假輪換數量1.91萬噸;騙取農業發展銀行低息貸款2.27億元。
這是新華社日前報道的一組數字,不知能不能震驚國人?!
海南省審計廳廳長張震華介紹,多家儲備糧承儲企業虛假輪換糧食,作假手法五花八門,且賬務核算混亂,公款私存,支出用途不明,涉及金額14.58億元。
這些數字觸目驚心。問題是儲備糧承儲企業造假騙補,是由來已久。早在1998年那大洪災,調糧調不不出來,十萬審計審糧儲,由于需要從儲備糧倉中調出大量的糧食來救災,大糧倉群鼠成災的現象才浮出水面,當時的總理朱镕基動用審計之劍,5萬審計人員火速上陣,開始了建國以來最大的一次審計行動。6年里有2140億糧款流失,平均每天流失近1億!其中800多億被擠占挪用, 難以計數的糧鼠被驅至陽光之下。
但是這次全國大審計之后,造假騙補并沒有得到遏制。因為像1998年這樣的大洪災是百年一遇,這樣的國家大審計也可能是“百年一遇”,所以,他們并沒有停止弄虛作假,“以少充多”,“空對空”虛假輪換儲備糧等手段來騙取糧補。上面來檢查,儲備糧承儲企業串通一氣,這次檢查A企業,他們就把糧食集中運到A企業,下次抽檢B企業,他把糧食運到B企業,以達到蒙混過關的目的。
應該說這么多年過去了,數據造假騙補的手法都是一模一樣的,問題不但沒解決,而且愈演愈烈,糧食安全的隱患越來越大。海南34家儲備糧承儲企業審計出來的問題,只是我國儲備糧承儲企業的冰山一角。
如果對全國儲備糧承儲企業嚴格審計一遍,國家組織人員認真對全國每個糧倉進行監察,同時一地派多個監察組突擊檢查糧倉,讓他們無法串通,不難想象,審計與檢查的結果會讓人更加震驚。
一個海南省僅審計7家企業,“空對空”虛假輪換儲備糧就達3.62萬噸,全國31個省市又有多少儲備糧承儲企業?又有多少在“空對空”虛假輪換儲備糧?又有多少是“以少充多”編造虛假數據?可以說,這絕對是一個驚人的黑洞。
儲備糧數據造假,嚴重影響著國家糧食安全。數據上,國家儲備糧充足,但實質卻是虛假的數字,儲備糧并不充足。“我為中國的糧食安全再次憂慮,憂慮的原因是不知我國的糧倉到底有多少是空的。”這是我2010年發表的《中國有多少糧倉是空的?》的開頭語。我還說,現在知道糧倉是空的還可以亡羊補牢,如果碰到了洪災或者地震,需要調運大量的糧食救濟災民,而是空倉調不出糧食,那就絕對要出大問題。君不見,2010年12月,南昌第一糧倉發生火災。南昌第一糧倉是國家儲備糧食倉庫。據現場消防人員介紹,這里雖然是糧庫所在地,不過庫里并沒有存放糧食,是一座空糧倉。那么,全國又有多少糧倉是空的?
毫無疑義,這樣的造假,賭的卻是未來國家的糧食安全。
每次看到這樣的報道是心驚肉跳。中國是人口大國,14億人要吃飯,這些人怎么如此膽大妄為,敢做空糧倉,這在封建皇朝是要殺頭的。我們擔心的是潛藏在暗處的大窟窿究竟有多少個?每一次的審計,都讓我們憂心忡忡,原來糧倉里的糧食不僅僅是以少充多,有的就是空倉。中國一旦嚴重缺糧,可以想象,那是一種什么樣的危機。因此,我們賭不起,也付不起這沉重的代價。
上世紀有學者曾經拿出“差不多”先生的比喻來形容國人,我們對數字精確不怎么敏感,時常依靠經驗主義。我們常常把聰明用錯了地方。不但是儲備糧弄虛作假,而且是過度加快城市化,糧田銳減,有的肥沃的糧田不是種糧食,而是“種”上了凝固的房子。糧田保護只是數字上得到保護,但實質上糧田日益被侵吞。同樣一些地方政府是用虛假的數據在糊弄上級。
2013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要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確保廣大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會議還提出要確保糧食安全,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18億畝紅線,數據上沒有突破,實質上又如何,其實大家心知肚明,猶如皇帝的新衣。
一邊是儲備糧充足的背后,充斥著嚴重的虛假數據;一邊是糧田銳減,污染嚴重、干旱田在增多,糧食產量在萎縮,還有農戶如今儲糧也很少。1998年那時,我們村里戶戶有糧倉,習慣于自己多儲糧,一般會儲藏全家人一年吃的糧食。如今農民自己儲糧的不多,他們大多習慣于把糧賣了,然后去市場買米。這就對儲備糧企業的依賴性更大。如果國家儲備糧企業都如海南這些糧企這樣弄虛作假,搞“空對空”,想想是多么可怕。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巧哥有話說 微信公眾號(原創)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