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張紅宇:扛穩糧食安全這個重任

[ 作者:張紅宇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9-07-16 錄入:王惠敏 ]

糧食問題事關重大。今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兩會期間在河南座談時語重心長地講鄉村振興要“六要”:一要扛穩糧食安全這個重任;二要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要樹立綠色發展觀念;四要補齊農村基礎設施這個短板;五要夯實鄉村治理這個根基;六要用好改革這個法寶。將糧食安全提到了各項工作的首位,充分顯現出糧食安全的極端重要性。

成績應當充分肯定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農業最大的成績就是我們比較徹底地解決了自己的吃飯問題。中國糧食連續7年總量保持在6億噸以上,連續4年在6.5億噸以上,2018年達到6.58億噸,中國人均472公斤,超世界人均水平125公斤,也高于國際公認的人均400公斤的糧食安全線標準。與此同時,肉類產品8517萬噸,人均61公斤,超世界人均18公斤,水產品6469萬噸,人均46公斤,超世界人均23公斤。我們用世界10%的耕地,6%的水資源,養活了世界20%的人口,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升。與此同時,中國農業產業結構、產品結構不斷優化,滿足了城鄉居民對農產品的多元化需求,為國家長治久安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成績令世人矚目。

挑戰長期存在

盡管糧食連年豐收,比較好地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但無論從糧食產業發展的歷史,還是未來一個長時期看,糧食供需緊平衡的基本態勢沒有變,糧食安全的形勢依然嚴峻。事實上,在糧食安全問題上,我們始終面臨三方面的困境:

資源困境。一是農業資源稟賦短缺,總量不足,人多地少水缺的國情農情沒有根本改變;二是糧食生產資源利用效率不高,耕地、水資源浪費嚴重;三是糧食生產后備資源嚴重匱乏。

能力困境。一是糧食單產水平不高,水稻、小麥、玉米、大豆只是世界先進水平的63%、65%、54%和52%,糧食科研能力不強;二是農業副業化,農民老齡化,人力資本不足,農業從業人員平均年齡50歲,發達地區達55~60歲,農業人力資本不足;三是大國小農國情不會變,農戶戶均耕地規模有限,農業勞動力生產效率低下,農業經營規模不經濟。

市場困境。一是糧食生產成本高效益低,農民缺乏種糧積極性;二是糧食國內外價格差別大,農業缺乏競爭力;三是市場波動大,調控缺乏更多手段。

以上三個方面的挑戰長期存在,只是階段性表現有強有弱。比如農業生產成本,早期是化肥農藥投入成本,后期是人工成本,近年則表現為租地成本。至于糧食品種間國際國內價格差異有大有小,但中國糧食價格高于全球平均價格是長期存在的基本事實。

利益關系難以平衡

在工業化、城鎮化發展的大背景下,除了上述挑戰性問題,城鄉之間、工農之間、區域之間發展差異,表現在糧食生產以及供需格局上,利益關系難以平衡。

工業化、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平衡問題。一是工業化、城鎮化與農業爭地和水資源的矛盾如何化解;二是工業化、城鎮化背景下爭勞動力、爭人力資本問題將長期存在;三是有限的財政、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要素資源投放如何向農業和糧食生產傾斜的問題。

糧食總量平衡與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平衡問題。近年來農業產業結構多元化,產品高端化、品牌化、個性化特征明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績突出,但糧食總量平衡與結構調整矛盾無處不在。一是農林牧漁產業結構優化問題;二是糧食與經濟作物結構優化問題;三是糧食優質品種與一般品種結構優化問題。總體上看,表現在一是種糧效益始終低于種植經濟作物,保糧食總量有難度;二是不同糧食品種不能優質優價,提升糧食品種質量有壓力。

糧食生產布局與可持續發展平衡問題。一是糧食生產能力與資源稟賦之間的矛盾。“南糧北運”這些年已轉變為“北糧南調”。北方耕地占全國65%,但水資源僅為20%,資源配置難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二是“兩個資源,兩個市場”與全球貿易不確定的矛盾始終存在。一方面,全球貿易一體化,要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糧食品種間貿易調劑是正確選擇。另一方面,全球貿易一體化往往受非經濟因素影響,保護主義、單邊主義盛行,增加了全球化風險,加劇了糧食供需平衡危機。

要保持清醒的頭腦

確保中國國家糧食安全,面臨挑戰、痛點和矛盾不少。在糧食安全問題上,既不能輕言過關,更不可丟失信心,對此要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有足夠的道路自信。

認識要進一步提高。在當今復雜多變的國際背景下,搞好自己的事,重中之重是糧食安全。糧食是國之重器,是生存的根本,是發展的基礎,多了是經濟問題、補貼問題,少了是政治問題、社會問題。國家糧食安全是實現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國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對此,中央有要求,總書記反復強調,悠悠萬事,吃飯為大。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中國人手里。中國人的飯碗必須裝中國人自己的糧食。事實上,中國人關于吃不飽肚子的記憶十分深刻,而吃飽肚子迄今不過幾十年歷史,一旦出現糧食危機,誰也不會幫我們,也幫不了我們,對此頭腦始終要清醒。

要有足夠的自信。自信來自全黨全社會對糧食問題的高度關注,來自長期以來關于糧食安全的深刻認識,來自“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方針政策,來自“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當進口,科技支撐”的戰略布局,來自盡管我們是世界最大的農產品進口大國,但谷物對外依存度多年來沒有超過5%,口糧沒有超過3%。特別是口糧進出口只是品種間調劑貿易,口糧絕對安全這根弦片刻沒有放松。

扛穩糧食安全重任

糧食安全事關重大。中國作為人口大國,任何時候都不可以讓糧食成為我們的軟肋而受制于人。要推動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穩步提升糧食綜合產能,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方面有新擔當新作為,對此,要強化四個方面工作:

藏糧于地。確保國家糧食安全,重中之重是保持資源數量、生產能力建設。一是要保持足夠的資源數量。全面落實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制度。18億畝耕地紅線任何時候都不能打折扣,17.5億畝的糧食播種面積任何時候都必須足額保量。水稻、小麥兩大口糧面積穩定在8億畝以上任何時候都是底線。二是改造糧食生產條件。高標準農田建設到2020年要達到10億畝,糧食生產功能區要保障口糧的95%、谷物的90%產出量。三是努力實現糧食資源的永續利用。山水田林湖草統籌布局,宜林則林,宜漁則漁,宜牧則牧,但宜耕一定要耕,確保吃飯的耕地要永續保有,實現可持續發展。

科技支撐。人多地少水缺是中國的基本國情,長期看隨著經濟發展、食物結構優化,對糧食的總量需求只增不減,糧食供需緊平衡將是基本態勢。保障足夠的糧食數量供給,科技是不懈動力。為此,一要強化生物技術。發展現代種業,著眼糧食核心技術攻關。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一個世界,一項技術可以創造一個奇跡。主攻單位產出,加快構建超級稻、矮敗小麥、雜交玉米等高效育種技術體系,不斷研發糧食新品種,加快推進糧食品種更新換代,成熟品種提升單產水平,新品種研發要盡快實現市場化應用。二是強化裝備技術。加快推進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這不僅可以提升單產水平,而且可以提升糧食可用率、產出能力,這方面潛力巨大;三是強化降耗技術。大力推進測土配方施肥、統防統治、綠色防控、地膜覆蓋等先進技術,減少農業用水總量,化肥、農藥利用效率不斷得到提升,土壤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實現可持續發展。四是強化信息技術。大力發展“互聯網+糧食”,糧食生產大數據的運用,可以在最大限度上減少自然災害、疫病災害,包括抵御市場風險。

制度創新。有效的政策和制度安排過去是,現在是,將來長期是糧食生產的堅強保障。一是土地制度。推進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提高糧食生產的規模化、專業化、集中化程度。小塊變大塊,提高土地利用率。二是經營制度。培育發展種糧家庭農場、合作社,發展現代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優化配置農業資源,幫助農民提升糧食生產能力;三是培育職業農民。繼續推進農村勞動力的分工分業,將從事糧食生產的簡單勞動力改造為具有人力資本的勞動力,提高勞動生產效率,增強糧食生產效益;四是構建有中國特色的糧食支持保護制度。形成功能齊備、指向明確、保障有力的政策框架。即有促進引導糧食生產的財政、金融、保險、期貨等多元政策工具功能,刺激農業從業者生產社會需要、市場需要又可持續的糧食。同時,確保穩定糧食總量安全、品種多樣、質量優異的生產能力永續存在。強化糧食安全省長負責制。

貿易格局。農業全球一體化的格局已經形成,中國與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往來。因此,糧食生產和貿易的基本方向、基本格局不會因為短時的風云變幻而發生實質性變化。“兩個資源,兩個市場”的格局要堅守,“一帶一路”農業合作要有新思路。充分利用全球資源、全球市場,打造我們自己的國際大糧商,千方百計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作者單位: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村工作通訊 微信公眾號(原創)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日韩性色一区二区三区 | 外国福利在线观看入口 | 亚洲国产人在线播放首页 | 亚洲国产AⅤ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 欧美三级福利片 | 日本一二区中文字幕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