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仝志輝等:農戶間土地流轉和三種農地經營方式并存的村莊考察

[ 作者:劉闖?仝志輝?陳傳波?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9-10-09 錄入:王惠敏 ]

原題:小農戶現代農業發展的萌發:農戶間土地流轉和三種農地經營方式并存的村莊考察

——以安徽省D村為個案分析

一、導言

小農戶農業家庭經營很長一段時間內將是中國農業的基本經營形態。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鮮明指出了扶持小農戶、提升小農戶發展現代農業能力的政策方向。這一方面使得對“小農消滅論”“去小農化”等否定小農戶農業發展前途的觀點的反思成為可能,另一方面也為進一步明晰中國農業現代化的目標和路徑提供了討論前提。

在學者逐步接受“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作為中國農業現代化特有內涵的前提下,“如何銜接”成為討論焦點。目前主要的觀點是:應培育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并強化其帶動小農戶的能力,其銜接路徑包括合作社、公司+農戶等;通過建設面向小農戶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以增強體系服務小農戶的能力;通過實現小農戶的組織化來增強小農戶自身發展現代農業的能力,設想通過發展新型集體經濟、三位一體的農民綜合合作、綜合農協等方式。以上這三種觀點設想的扶持小農戶的方式不同,但卻共同認為:要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小農戶需要由其他主體或組織形式來對其能力進行帶動、增強或賦予;小農戶自身是弱勢的。因而,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銜接是被動的。這種共識某種意義上已經成為當下各方討論構建小農戶扶持體系時共同認可的前提。

本文通過案例村莊D村的研究提供一個事實,用以反思這一前提,以便更好構想實現有機銜接的路徑。隨著農戶間土地流轉和農地經營方式的變動,小農戶的現代農業發展正在萌發。它構成了對以上三種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方式的重要參照,從而對立足于小農戶自身發展的主體性探索小農戶銜接現代農業發展的各種有效方式具有啟示意義。

二、D村農地經營概況和四類農戶的生計特征

(一)D村農地經營概況

D村位于安徽中南部低山丘陵區。截止到2015年年底,D村總人口7153人,常住人口不到2000人,總戶數1750戶。D村耕地共約7360畝,其中水田約6260畝,旱田約1100畝。截至2015年,D村土地流轉約4700畝,約占總耕地面積64%,其中4260畝(約占總流轉土地的90.6%)流轉給規模經營大戶。

(二)村莊中的四類農戶及生計特征

本文根據農民與農地關系中農地收入對農戶當期收入的不同影響程度以及農戶長遠生計對農地的不同依賴程度,將農戶分為四類,分別是保障生計類、輔助收入類、潛在退路類和規模收益類。

1.保障生計類農戶。農地是其家庭成員謀生的重要或者唯一依靠,農地或者與農地相關的收入是家庭生活消費的重要來源,且這類農戶日常消費少,儲蓄和投資需求小。這類農戶對農地收入依賴程度高,種地規模多在10畝以下。

2.輔助收入類農戶。農地收入是其家庭輔助收入來源,而非農收入是其主要收入來源,用于家庭儲蓄、投資和大額支出。這類農戶對農地收入的依賴程度低,半農半工、半農半商的兼業家庭多屬于此類農戶,其種地規模一般在1畝到50畝之間。

3.潛在退路類農戶。農地只作為其未來生計保障和生活退路,家庭日常消費、儲蓄和投資均來自非農收入。這類農戶的戶主多為青壯年,勞動能力強,非農就業機會多,家庭勞動力全部進入非農領域就業,家庭對農地收入的依賴程度非常低。

4.規模收益類農戶。農地經營規模達到50畝及以上,農地收入是其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且一般能與外出打工收入持平或更高。這類農戶對農地收入的依賴程度高,有豐富的種地或者管理經驗,機械化增強了其擴大種地規模邊界的能力。

三、農戶間土地流轉與三種農地經營方式的形成

上述四類農戶的生計特征(即生產生活特征)形成與城鄉關系變動、農村人口流動和農業市場化等有著密切的關系。城鄉關系變動、農村人口流動和農業市場化等因素綜合作用的一個最直接的表現就是農戶間的土地流轉。土地流轉使得村莊農戶的自耕經營方式逐步演化成為自耕經營、出租經營、規模經營三種農地經營方式。

(一)D村四類農戶的土地流轉行為

四類農戶因家庭生命周期、戶主年齡和勞動能力、農地租金水平、資源稟賦、人情交往、生產技術水平等不同因素的影響,其土地流轉行為各不相同。

1.保障生計類農戶的土地流轉行為。這類農戶將堅持以自耕為主,如果戶主喪失勞動能力,則會提前轉出農地。土地流轉的租金變化也會影響到這類農戶的土地流轉行為。

2.輔助收入類農戶的土地流轉行為。這類農戶以務農為輔,非農就業為主,一般轉出部分或者轉入少量農地。

3.潛在退路類農戶的土地流轉行為。這類農戶一般轉出全部農地進入非農就業領域。這類農戶最有可能永久脫離農地。另外,因更看重人情價值,他們當中不乏堅持無償轉出農地。

4.規模收益類農戶的土地流轉行為。新技術和機械化的采用擴大了農戶轉入土地進行規模經營的能力。但是,農戶規模經營的土地上限不僅受自身經營、管理、投資、勞動等能力的影響,也受其他三類農戶能轉出的農地數量的約束。

(二)四類農戶的三種農地經營方式

案例村莊的農戶因共處一個村域才得以進行相互之間的土地流轉。在土地大量流轉之前,村莊保障生計類農戶較多,輔助收入類農戶很少。土地大量流轉出現后,潛在退路類農戶和規模經營農戶出現,輔助收入類農戶不斷增加。農戶間土地流轉行為表現為:全部轉出、部分轉出、轉入較多、轉入少部分、不變等的不同,農戶的農地經營方式由自耕經營方式逐步演化為自耕經營、出租經營、規模經營三種農地經營方式。

1.自耕經營方式。指農戶把自身的勞動主要投入在自家承包的或者轉入的農地上,采用農業生產技術的水平較低,主要購買機耕、收割、打農藥等服務。采用這種農地經營方式的主體有保障生計類農戶、輔助收入類農戶,他們年紀偏大,對現代農業科技、管理和營銷沒有規模收益類農戶敏感。這兩類農戶自耕經營的特點是:經營規模小,種植多種農產品,機械作業替代重體力勞動逐漸增加。

2.出租經營方式。指農戶將自家所擁有的農地經營權以收取租金或者免費的形式部分或者全部轉出。采用這種農地經營方式的主體有保障生計類、輔助收入類、潛在退路類三類農戶。保障生計類和輔助收入類農戶有的將部分農地以出租形式轉出。潛在退路類農戶有更佳的非農就業機會,出租經營方式與其現狀相契合。

3.規模經營方式。指農戶在現有的農業生產技術水平、自家投入能力以及可轉入農地約束下,轉入農地采用機械化方式耕種,追求農地經營的規模收益,一般經營規模在50畝以上。這類農戶的規模經營方式的特點是:機械化程度高、采用新技術能力強、農資使用量大等。采用規模經營方式的農戶在勞動力投入方式上有兩種選擇:一是主要投入家庭勞動力;二是主要雇工經營。

四、三種農地經營方式在村莊中的并存與小農戶現代農業發展的萌發

農戶采用何種農地經營方式主要受其自身資源稟賦、經營能力以及家庭生命周期內務工人口的城鄉遷移方式的影響,并經由農戶間土地流轉的特定情形而形成。三種農地經營方式在村莊內部并存和彼此轉化。

(一)村莊中三種農地經營方式的并存

三種農地經營方式對應著村莊一定數量的農地和農戶,它們并存于一個村莊之中。這意味著,某種農地經營方式相對應的農地和農戶數量的增加或減少,受到其他兩種農地經營方式相對應的農地和農戶數量增加或減少的影響。三種農地經營方式于一個村莊中并存還意味著三種農地經營方式之間可以發生相互轉化。從總體趨勢看,D村采用自耕經營方式的農戶在減少,而采用出租經營和規模經營方式的農戶在增加,不同農地經營方式相對應的農地面積及其占比也不斷變化。在村莊內部,農地轉入、轉出的選擇相對靈活,便利了四類農戶及時調整對農地的需求,從而實現了三種農地經營方式之間的相互轉化。

(二)三種農地經營方式并存的村莊制度基礎

三種農地經營方式村莊并存的基礎是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土地集體所有制下初始均分的農地承包權,促進了保障生計類和輔助收入類農戶長期維持與農地的關系,并為他們生計模式的靈活性提供了保障,使其長期保持自耕經營和出租經營。總體看來,村莊土地均分的承包權及村內集體成員間的平等關系和人際網絡,構成三種農地經營方式并存和相互轉化的基本條件。只要這些條件不變,三種農地經營方式的并存和轉化就會延續。

(三)小農戶現代農業發展的萌發

基于村莊土地集體所有制的三種農地經營方式并存和相互轉化對于小農戶產生了積極影響。小農戶最初可以模仿規模種植戶的現代農業生產方式,比如村莊大戶用什么農藥防治病蟲害有效,小農戶可以通過觀察和口頭相傳進行模仿;規模經營大戶購買收割機或者購買收割作業服務,小農戶也會先后“搭便車”加入購買收割作業;規模經營大戶以批發價格購買農資,小農戶也可能加入聯合購買。這些模仿行為最終演化為主動追尋的行為,開始主動采用新技術。小農戶生產因而顯現出現代農業發展的一些基本特征。

1.小農戶的生產技術水平提高了。采用規模經營方式和自耕經營方式的農戶在農業生產技術采用和擴散上具有相互傳導性。規模收益類農戶對于新技術的引進,便利了村內小農戶的學習模仿和服務的購買,反過來也攤薄了新技術在村莊中使用的成本。

2.小農戶連接市場的程度增強。村內大戶對市場變化的敏感程度要高于小農戶,規模優勢利于大戶發現優質農資和拓寬農產品市場。而小農戶緊隨大戶也增強了自身對市場的反應能力。

3.小農戶的綜合收益增加了。一些戶主年歲較大的小農戶,在自耕經營中購買規模經營大戶的機械服務,彌補了體力弱的不足,使自耕比純粹出租經營方式獲得的收入更高。同時,規模經營方式的出現,擴大了村內土地流轉市場,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此外,小農戶通過給規模經營農戶做工,分享了現代農業發展的收益。

4.小農戶的多元種植和養殖模式得以保持。案例中的農戶多數保留了傳統中的多元種植和養殖模式。這利于維護村莊中的生物多樣性和發展可持續農業,獲得安全的食品,從而使得現代農業中的生態農業和多功能農業的特征得以發展。

五、小農戶現代農業發展的萌發對“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啟示

本文在對D村村莊農業的整體考察中確定了如下事實:在村莊內部由農戶推動的農戶間土地流轉過程中,村莊農戶分化為保障生計、輔助收入、潛在退路和規模收益四類,相應地形成了自耕經營、出租經營、規模經營三種不同的農地經營方式,這三種農地經營方式在村域的并存和相互轉化,推動了小農戶現代農業發展的萌發,小農戶正在向現代農業生產者方向發展。而且從D村農業發展的現有規模和水平推斷,類似D村的村莊及其小農戶在全國數量巨大,這種現象也因有賴于集體土地所有制這一制度基礎上的農戶間土地流轉而具有一定的村域背景。因此可以認為,小農戶現代農業發展在村域的自然萌發是當下中國農業發展中較為普遍的現象。相比原有研究更多強調小農戶農業在面對外部的先進技術、流通市場和農業政策時的弱勢和在發展現代農業時小農戶的被動性,本文研究通過村莊考察,從村莊中農戶間土地經營方式的并存和轉化中發現了小農戶發展的主動性。因其具有普遍性和啟發性,筆者把這一事實稱為理解中國農業發展的“關鍵事實”。認識到小農戶現代農業發展在村域自然萌發這一關鍵事實,有利于增進對如何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理解。

在這一事實中,并沒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一體化方式(各種“+小農戶”)的帶動,也沒有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覆蓋村莊,更沒有小農戶的組織化,但是,小農戶的生產卻已具備現代農業發展的一些特征。這說明:在前述的“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路徑討論中的三種銜接形式之外,小農戶自身發展現代農業的空間是存在的;雖然這種現代農業發展的萌發,并未達到我們期望的現代農業充分發展的標準,但是它的確獨立發生在小農戶身上。農戶現代農業發展的萌發這一關鍵事實為理解和促進小農戶農業發展和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提供了重要啟示:小農戶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小農戶,小農戶生產已經具備一些現代農業發展的基本特征;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各種路徑不能忽視村莊內部農戶間土地流轉和三種農地經營方式的并存與轉化;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并不一定指小農戶與現有農業經營主體和組織服務體系的銜接;要在不失去小農戶主體性的基礎上探索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路徑,并使銜接路徑能很好地對接村莊及其內部農戶。

作者簡介:劉  闖1  仝志輝1, 2  陳傳波1    單位:1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 2中國人民大學鄉村治理研究中心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農村經濟》2019年第9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激情小视频在线看 | 日本精品中文字幕阿v免费 中文字幕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亚洲第一AV片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综合a一区久久 | 亚洲欧洲国产精品片. | 亚洲国产在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