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文貫中:三農問題,中國的阿喀琉斯之踵

[ 作者:文貫中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9-11-21 錄入:王惠敏 ]

中國現在面臨的最主要問題是“三農”問題。世界上沒有什么國家在討論“三農”問題,類似的問題世界上用的術語是城鄉二元結構。所謂二元結構,是指發展中國家總要從傳統社會往現代社會過渡。傳統部門也就是農業部門,從占主導地位慢慢相對萎縮,最后變成一個小小的零頭。美國目前只有200萬左右的農民,盡管農業的絕對值很大,但占GDP的比重只有百分之一點幾,傳統的農業已經消失,代之而起的是現代化、高度機械化、高度市場化的家庭農場;同時,城市部門本來很小,但慢慢長大,后來絕大部分人生活在城市里,從事工商業。只要這個轉型過程沒有完成,這個國家就具有城鄉二元結構,也就是傳統與現代部門并存的結構。全世界不是曾經有過、就是繼續有著城鄉二元結構。

中國為什么使用“三農”問題這個術語,而不是使用經濟學中的一般術語“城鄉二元結構”討論問題呢?下面我們會看到,“三農”問題的提法在中國的場景下有某種合理性。“三農”問題在中國的表現是:

農業:現在中國的農業面臨很嚴重的問題,表現為產品質量非常差,化學殘留物比較高,本來是一個以農立國的國家,現在農產品很難出口;耕地日益細零化,小農經濟還在蔓延,技術比較落后,生產率比較低下,生產成本比較高昂,現在,中國的許多農產品的生產成本高于全世界平均的生產成本。國家用補貼的辦法,最近十多年每年都有幾千億元投進農業,農業日益地依賴于補貼。補貼的后果,一是農業過量生產,二是農業離開補貼很難存活。

農村:廣大內地存在凋敝、日益死亡的農村,跟東南沿海華麗的城市景象構成鮮明對比。

農民:現在農村大部分地區的人口以老弱病殘婦,以及留守兒童為主體。這樣的農民群體顯然缺乏內在的活力,他們和城市平均收入的差距還在日益擴大。

改革開放已經40年,中國的經濟規模已經變成世界第二,而且在某一天會成為世界第一,因為中國龐大的人口規模,可是作為國民經濟基礎的農業卻沒有隨著四十年的改革開放變成世界上最強大的,最有競爭性的農業,農業的現狀跟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所取得的成就構成很強烈的對比,中國農業就像是“阿喀琉斯用泥做成的腳踵”,越來越難以支撐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影響著中國的長遠發展潛力。

三農問題是中國體制下的特殊問題,它既帶有其他發展中國家普遍存在的城鄉二元結構的特點,又帶有中國自己的制度特點。我先介紹兩個概念。首先,經濟結構,是指經濟中三個部門——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在GDP當中的相對比例。

中國現在經濟結構方面的進步很快,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占GDP的90%以上。農業在GDP當中的比重已經低于8%,這是一個極其偉大的成就。能夠使經濟結構在40年當中完成如此巨大的改變,說明改革開放成功的一面。

第二個概念是社會結構,指人口在三個產業當中的相對分布比例。從發達國家經驗來看,人口的絕大部分分布在服務業,也就是說,人口的絕大部分在服務業中謀生。其次,人口分布在制造業。在農業當中謀生的人口只是總人口的一個零頭。由于制造業和服務業必須借助城市的集聚效應,所以,在服務業和制造業中謀生的人必定主要集中在城市以及城郊。

從發達國家來看,城鄉人口不但在人均收入、教育水平、公共衛生條件,而且在政治參與和其他公民權利方面也是平等的。例如,沒有人可以歧視美國的農民,就拿這次貿易戰來說,美國總統最關心的人群就是美國農民,一天到晚講要如何幫助美國農民,其實就200萬人,而且他們比城里許多人都富。

根據經濟規律,如果實現效率和公正兩者兼顧,社會結構的演變必須和經濟結構的演變盡量同步。不可能把人口的大部分放在農業,特別是農業在GDP當中的比重那么小,否則,經濟一定是無效的。同時,這又是很不公正的,那么多人只拿到GDP的一個小小的份額。現在,中國官方數字說城鄉收入比將近3,也就是一個農民的平均收入只是城市的1/3左右。如果這發生在美國,絕對是一個極大的政治問題。

從向現代化的轉型來說,如果只看經濟結構,中國確實很成功,40年時間農業已經降到只占GDP的8%還不到。中國有一些學者就片面強調這一點,在世界上也造成一種錯覺,中國真的已經很了不起,經濟結構和發達國家沒有什么區別了,也因此,這些國家要求中國把發展中國家的帽子摘掉,今后當作發達國家處理。

但是,如果從中國的社會結構變化來看,中國的轉型有很明顯的失敗一面,表現在社會結構的轉型十分緩慢,擁有農村戶籍的人口仍占了大多數。

歐洲和美國可能用了一百年多年的時間才完成了社會結構與經濟結構的同步轉型,而東亞的幾個經濟體在當代的條件下,只用了30年到40年的時間,就使社會結構的轉變幾乎跟經濟結構的轉變同步完成。諾獎得主斯蒂格利茨在《東亞奇跡》這本書中,就高度評價東亞地區幾個經濟體,認為它們做到了社會結構跟經濟結構同步完成轉型,這才是真正的奇跡。

但是,中國目前的情況令人憂慮。農民工現在將近三億左右,在人口當中的比重大概是20%左右。假設這些農民工拿到的是城市的平均收入。那么,占人口20%的農民工可以拿到GDP的20%。但是,農村還有40%多的人口,他們拿到不到GDP的8%。兩者加起來,人口超過60%,但是拿的GDP的比重只有28%,這其實是高估的。這也意味著30%多一點的城市戶籍人口拿到了70%多的GDP。所以,城鄉的收入差才會那么巨大,而且還在擴大,下面的表格顯示了相關數字。

表一 城鄉收入比下降緩慢,城鄉收入差加速上升

QQ截圖20191121155222.jpg

小結一下,中國經濟結構改革40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是中國可以自豪的地方,但未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潛力不但在消失中,而且未能導致城鄉二元結構的逐漸消失。城鄉二元結構不但廣泛存在,而且以農民工和城中村的形式進入了城市地區。二元結構不但在農村被固化,又在城市里被復制出來。造成城鄉二元結構固化乃至延伸的制度原因,是值得大家關注的。

作者系美國三一學院經濟系榮休教授,本文節選自文貫中教授在【鴻儒論道】的演講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 微信公眾號(原創)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综合久久久久狠狠狠97色 | 亚洲成Av人片乱码色午夜刚交 | 亚洲国产午夜久久久久 | 中文字幕乱码激情视频 | 最新国产美女菊爆在线播放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