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xiāng)村發(fā)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傅永曙:基于新農村文化建設視角實施“志智雙扶”研究

[ 作者:傅永曙  文章來源:中國鄉(xiāng)村發(fā)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0-03-09 錄入:王惠敏 ]

[內容摘要]加強新農村文化建設,是保持農村社會穩(wěn)定、和諧,促進農村經濟、政治發(fā)展的基礎與前提,是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推動力。加強新農村文化建設,是全面實施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戰(zhàn)略扶貧要求的基石,開展新農村文化建設,實施“志智雙扶”,完成脫貧致富歷史任務,要積極宣傳“志智雙扶”重要性,找出制約新農村文化發(fā)展的瓶頸問題,運用不同策略,促進“志智雙扶”,提高脫貧致富實效。

[關鍵詞]新農村文化建設 扶貧 扶志 扶智

加強新農村文化建設,是保持農村社會穩(wěn)定、和諧,促進農村經濟、政治發(fā)展的基礎與前提,是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推動力,只有擁有較高的文化素質和良好的文化環(huán)境、文化氛圍,才會有較強的經濟基礎、良好的社會基礎、政治環(huán)境,才能助力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戰(zhàn)略扶貧要求(簡稱“志智雙扶”)才能促進脫貧致富向前發(fā)展,才能提高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質量。

一、新農村文化建設的意義

新農村文化建設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項重要任務,其意義深遠而重大。加強新農村文化建設有利于促進農村經濟發(fā)展,有利于以農村特色文化為載體,發(fā)展農村文化產業(yè);有利于實現農村“三個文明”的協調發(fā)展,真正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目標;?有利于逐步改變農民的傳統觀念,接受新的觀念,讓農民形成符合市場經濟發(fā)展的價值觀、競爭意識、法律意識等;有利于改變農村文化落后的狀況,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以創(chuàng)新的文化內容和形式,改變農村文化落后的狀況,開創(chuàng)農村文化的新局面;有利于實現農村的“鄉(xiāng)風文明”,形成良好的社會主義新風尚;有利于實施“志智雙扶”,全面提升農民群眾脫貧致富信心,加快實現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二、當前農村文化發(fā)展的現狀與困難

當前,農村文化建設嚴重滯后,制約新農村發(fā)展。長期受封建思想統治,農村文化落后,經濟底子薄,改革展時間短,加之各種內外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制約當前農村文化的發(fā)展。 

1.傳統農業(yè)文化影響發(fā)展。農村中的小農意識根蒂固幾千年來,人們思維習慣、生活方式、道德標準等都受傳統農業(yè)文化的影響,禁錮了農民的思想,畸形了農民的觀念,扭曲了部分農民的靈魂。致使一部分農民不思進取、不求上進、“等靠要”好吃懶做的思想,嚴重制約新農村文化發(fā)展,影響脫貧致富大勢。

2.城鄉(xiāng)發(fā)展的二元經濟模式使農村文化發(fā)展與城市文化發(fā)展相脫節(jié)。城鄉(xiāng)發(fā)展的二元經濟模式產生城鄉(xiāng)差別,逐漸拉開城市文化與農村文化的差距,城市人瞧不起農村人,農村人不明白城市人。在許多文化理解與交流上,城市文化作為強勢文化,以一種外源性的文化形態(tài),進入農民生活,使農民既驚喜又彷徨,有的地方當地模仿城市文化、卻丟棄了自身的文化特點,又找不到新的文化根基。

3.農村文化知識水平低下影響農村社會、經濟文化的持續(xù)發(fā)展。目前特別在偏僻地區(qū)農村教育資源匱乏、教育設施不健全,農民尤以成年人教育水平低,接受文化、科學教育的機會少,稍有點文化和專長的人紛紛外出打工,農村中的“知識分子留不住,城市中的知識分子多下不去。教育的高消費使農民對子女的教育投入望而卻步,許多人家讓孩子念完小學,初中就止步,能夠上高中感覺就不錯了。知識的缺乏加深了思想的貧窮、文化的落后。即使農村孩子上了大學,卻以此為跳板為官為仕,畢業(yè)后大都去城市工作,很少有回到農村的,這成了農村文化持續(xù)發(fā)展的瓶頸

4.農村經濟發(fā)展的不平衡,加劇了農村文化發(fā)展的差異與滯后,經濟發(fā)達地區(qū)的農村文化建設又快又好。農民的文化水平、精神狀態(tài)得到相應提高。農村文化的發(fā)展,又反過來推動本地區(qū)的經濟快速發(fā)展和農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中,西部等相對落后地區(qū),因為經濟發(fā)展的不平衡,造成無力發(fā)展農村文化教育事業(yè)。農村文化的落后無形中又加劇了社會經濟發(fā)展的滯后,進入一個惡性循環(huán)的怪圈。

三、加強新農村文化建設模式

1.文化站模式:鄉(xiāng)鎮(zhèn)文化站是國家最基層的文化事業(yè)機構,肩負著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示范和導向作用,是推進新農村文化建設的橋梁與樞紐, 鄉(xiāng)鎮(zhèn)文化站要堅持價值引領,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依托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開設政策宣講、道德講堂、科技講堂、法制講堂等,著力打造培育新型農民的學習平臺。

2.紅白理事會模式:農村各村成立紅白理事會,負責宣傳移風易俗,監(jiān)督紅白事的具體操作,防止鋪張浪費,減輕農民支出負擔,預防并遏制因紅白事返貧致貧現象,培育良好的文明鄉(xiāng)風。

3.榜樣示范模式:鄉(xiāng)鎮(zhèn)樹立勤勞致富、孝順老人、團結鄰里、互幫互助先進典型,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跡,號召學榜樣、趕先進、戰(zhàn)貧困,強化典型示范作用。 

4.百姓宣講模式:開展百姓宣講就是針對基層政策宣講枯燥無味,群眾聽不懂、聽不進、不愛聽等現象,組織鄉(xiāng)賢、文化中心戶等群體,選拔具備一定文化基礎、學習能力強、表達能力強、在群眾中有較強公信力和影響力的同志,擔任精準扶貧“百姓宣講員”,用“地方話”宣講精準扶貧政策,用“貼心話”鼓勵貧困戶樹立脫貧信心,打造群眾身邊的“政策明白人”,傳遞脫貧攻堅正能量,提升群眾認可度,凝心聚力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

5.“堂屋會”模式:“堂屋會”就是以院子、堂屋為開會地方,以村民小組為單位,組織貧困戶參加的會議,“堂屋會”通過面對面,舉例子、講故事的方式話脫貧,對扶貧政策進行精細講解,將自主脫貧精神滴灌進群眾心里,讓貧困戶提升脫貧信心,增強脫貧干勁,擺脫貧困,走向富裕之路。

四、加強新農村文化建設,助力實施“志智雙扶”

新農村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既是農村經濟發(fā)展水平的標志,同時也是新農村建設的必要動力,更是“志智雙扶”基礎與抓手。抓好新形勢下農村文化建設工作,將助力“志智雙扶”,加快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1.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加強新農村文化建設,這是農村經濟發(fā)展的重要保障,是“志智雙扶”的基石。加強新農村文化建設,可以提高衣民的思想道德和思想觀念,可以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精神動力支特。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中激發(fā)貧困群體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干勁決心,可以增強貧困群體脫貧信心,主動投身脫貧致富中。

2.加強新農村文化建設,助力“志智雙扶”,可以幫助貧困農民參加培訓學習,學習科學種養(yǎng)殖技術,掌握脫貧致富一技之能,提高自我發(fā)展能力。提升脫貧致富水平。

3.加強新農村文化建設,開展送戲下鄉(xiāng)、送電影進村、送書到戶,豐富貧困群眾文化娛樂生活,提升貧困群眾生活質量,助力文化扶貧,精神致富。

4.加強新農村文化建設,引導貧困群體團結友愛、勤儉持家、勤勞致富、誠實守信的社會公德、公民道德和家庭美德的形成,塑造積極向上鄰里和諧、文明健康的鄉(xiāng)風,民風,促進積極脫貧,爭取早日脫貧。

5.加強新農村文化建設,深入開展“星級文明戶”“文明家庭”“文明庭院”“脫貧之星”等文明新風評選表彰活動,營造“健康向上,感恩奮進,脫貧奔小康”的濃厚氛圍,弘揚“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精神,促進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同步提升,助力“志智雙扶”奔小康。

6.加強新農村文化建設,開展“講文明、講科學、講衛(wèi)生、樹新風”活動,弘揚扶貧濟困的傳統美德,廣泛開展送溫暖、獻愛心、訪貧問苦活動,幫助困難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全面助力脫貧致富,實現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歷史任務。

五、加強新農村文化建設,實施“志智雙扶”策略

1.積極宣傳“志智雙扶”重要性

2017年5月,文化部發(fā)布《“十三五”時期文化扶貧工作實施方案》,指出不僅要全面提升貧困地區(qū)文化建設水平,更要發(fā)揮文化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扶志”“扶智”作用。姥橋鎮(zhèn)文化站在加強新農村文化建設,實施“志智雙扶”工作中,充分利用廣播、板報、宣傳櫥窗、有線電視等文化宣傳陣地,積極組織宣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實施“志智雙扶”重要指示精神:“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和十九大報告提出的:“扶貧要同扶志、扶智相結合”重要舉措;宣傳實施“志智雙扶”的作法和成績,宣傳脫貧和扶貧的典型事例,引導廣大扶貧工作者和貧困群眾學習身邊的典型事例,樹立志氣,提高智力,積極投入到扶貧脫貧工作中,力爭早脫貧、快脫貧、穩(wěn)脫貧。

 2.發(fā)揮村鎮(zhèn)圖書閱覽室作用

要讓“口袋”鼓,先讓“腦袋”富。要想“腦袋”富,首先要讀書。鎮(zhèn)(村)文化站(室)是村民讀書理想場所,是為貧困群眾脫貧提供精神動力與智力支持的動力源庫。加強新農村文化建設,實施“志智雙扶”,讓更多貧困群眾思想文化素質與種養(yǎng)植等技術水平“高”起來,精神上真正“富”起來,離不開讀書學習。姥橋鎮(zhèn)文化站在實施“志智雙扶”工作中,充分發(fā)揮圖書資源作用,為脫貧群眾準備豐富的精神食糧。一是及時添置農民群眾急需的種養(yǎng)殖技術的書籍;二是根據季節(jié),提早或延長開放時間,方便農民群眾讀書;三是發(fā)揮扶貧干部作用,帶書、送書到不能到閱覽室讀書的貧困戶。通過開展讀書學習,提高脫貧致富信心,樹立“要脫貧、敢脫貧、能脫貧”志氣,全面提升脫貧水平和能力,真正走向脫貧致富路。

3.開放鄉(xiāng)鎮(zhèn)文化站網絡,提供電子閱讀功能

計算機的出現,改變了人們信息的交流和溝通方式,也改變了人類的思維模式。身處在一個網絡資源共享的時代,姥橋鎮(zhèn)文化站充分運用網絡資源,開放WIFI信號終端,開放電子閱覽室,方便群眾上網讀書、查閱資料,學習脫貧致富技能。姥橋鎮(zhèn)文化站還利用工作之便,從網上收集脫貧致富案例,分門別類做成檔案,積累脫貧致富經驗,根據脫貧群眾和扶貧干部不同需要,打印資料服務、發(fā)送到人,為全面脫貧致富奠定基礎。

4.實施“免費送書上門”

“免費送書上門”是鄉(xiāng)鎮(zhèn)文化站充分運用圖書資源,對沒有到、不能到文化站圖書室的讀者提供主動服務的一種創(chuàng)新服務模式,也是鄉(xiāng)鎮(zhèn)文化站實施“志智雙扶”的有效模式。書飛網、青番茄、文迪網和知閱網為代表的網絡實體圖書館,在“免費送書上門”服務上已經走在了公共圖書館的前面,這也是文化扶貧的有力抓手。姥橋鎮(zhèn)文化站加強與網絡實體圖書館聯系,為全鎮(zhèn)貧困戶提供更加簡便、快捷、高質量“免費送書上門”服務,助力文化扶貧。另外引入志愿者服務,利用貧困村、貧困戶的學生上學、放學為貧困群眾送書上門,吸引更多“想脫貧、要脫貧”的讀者學習。在寒暑假,動員回鄉(xiāng)大學生合作,開展“免費送書上門”活動,方便貧困村、貧困戶群眾讀書提素質,學習提技能。

5.組織開精神文化生活

姥橋鎮(zhèn)文化站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扶貧精神,實施文化扶貧,豐富和活躍農村群眾文化生活,讓基層百姓共享文化成果采用多種形式:組織送戲下鄉(xiāng)、進村放電影,送書上門等文化惠民活動。聯系市縣文藝演出團體和電影放映隊分別深入貧困村,和貧困群眾較多的村,實施文化扶貧交流活動,向村民宣傳“志智雙扶”的主題,使得村民們在觀看節(jié)目的同時受到教育熏陶,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扶貧專題教育,“送戲下鄉(xiāng)”“進村放映”活動的開展,不僅為廣大群眾送上了一頓豐富的“文化大餐”,還助力“志智雙扶”,更為鄉(xiāng)村文化建設和經濟社會發(fā)展營造了良好態(tài)勢,促進了鄉(xiāng)村振興。

6.組織開展“志智雙扶”論壇

在加強新農村文化建設,實施“志智雙扶”工作中,姥橋鎮(zhèn)文化

站利用其文化宣傳教育平臺,組織開展“志智雙扶”論壇,統一思想認識,探討脫貧致富方法,總結脫貧致富經驗,相互學習、相互借鑒。論壇召開時,聘請鄉(xiāng)鎮(zhèn)領導講解“志智雙扶”意義和重要性,提高“扶貧先扶志”認識,凝聚共識,增強脫貧信心;聘請農技專家,講解科學種養(yǎng)殖技術,增強脫貧能力;聘請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家介紹脫貧致富經驗,交流脫貧致富心得;在論壇中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營造脫貧致富氛圍,開展比學趕幫爭脫貧活動,促進精準扶貧、早日脫貧。

7.組織文化志愿服務

姥橋鎮(zhèn)文化站主動和上級文化部門聯系,在加強新農村文化建設,實施“志智雙扶”過程中,請求上級文化部門組織文化志愿者服務活動。組織寫作、攝影、繪畫、書法采風,開展文化扶貧。如:文化志愿者農村行、藝術院團走基層、“陽光工程”基層文化志愿服務等,豐富貧困村、貧困群眾文化生活。組織志愿服務寫作報道扶貧工作開展情況及進展和取得的成績,舉辦扶貧寫作、攝影、繪畫、書法展,拓寬貧困地區(qū)和貧困群眾文化視野,提升文化欣賞能力,增強脫貧致富信心。通過組織文化志愿服務,推動文化資源向貧困地區(qū)傾斜,推動貧困地區(qū)文化志愿服務工作蓬勃開展,促進“志智雙扶”,提升“志智雙扶”實效。

加強新農村文化建設,實施“志智雙扶”,是在扶貧工作中一重要抓手,要充分發(fā)揮其在脫貧攻堅過程中的“扶志”“扶智”作用,做到既扶物質,更扶精神、扶智力、扶文化,打通貧困地區(qū)公共文化服務最后一公里,滿足群眾求知、求富、求樂需求,使更多貧困群眾樹立脫貧志氣,掌握脫貧致富本領,從“要我脫貧”轉變?yōu)椤拔乙撠殹保敕皆O法激發(fā)貧困群眾內生動力,扎扎實實鞏固扶貧成果,竭盡全力推動貧困地區(qū)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力爭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

作者簡介:傅永曙,男,1954年生。中國教育學會會員,農村教育分會理事,鄭蒲港新區(qū)教育研究會會長,喜愛研究,善于鉆研,多篇研究論文在國家、省市級刊物和網站發(fā)表。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xiāng)村發(fā)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精品 | 亚洲无线码高清在线观看 | 亚洲高清网址中文字幕 | 亚洲另类在线欧美制服 |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88亚洲 |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