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18位農民按下紅手印的“包產到戶”契約
國家博物館中川流不息的參觀人群,常常駐足在一個編號為GB54563的陳列物前。它就是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18位常年累月在土里刨食卻不得溫飽的莊稼漢,甘冒坐牢殺頭的危險,于1978年11月24日所立下的驚天動地的保證書。這份已成為歷史文物的保證書,承載著新時期農村改革的風云變幻。
鄧小平說,中國的改革是從農村開始的,這個發明權是農民。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吹響了改革開放的號角。幾乎與此同時,安徽鳳陽小崗的農民偷偷地實行了包干到戶的責任制。
那個寒冷的冬夜,鳳陽縣梨園公社小崗生產隊,嚴立華家那低矮的草房里,18個社員聚在一起,神情隱秘而帶悲壯,簽訂了一份契約:“我們分田到戶,每戶戶主簽字蓋章。如此后能干成,每戶保證完成全年上交和公糧,不在(再)向國家伸手要錢要糧;如不成,我們干部作(坐)牢、殺頭也干(甘)心。村里的社員也保證把我們的小孩養活到18歲。”
所幸的是,小崗人的行動得到了省委和縣委的支持。在1978年的中央工作會議期間,時任安徽省委書記萬里曾就肥西縣借地種麥及包產到戶問題請示過陳云,問怎么辦。陳云說:“我舉雙手贊成。”后來,向鄧小平請示,鄧小平說:“不要爭論,你就這么干下去就行了,實事求是干下去。”
有了陳云、鄧小平的支持,萬里心中有了底。萬里首先在安徽支持責任制促進了農業的發展,“要吃米,找萬里”的佳話不脛而走。
△1978年萬里在安徽長豐縣農村調查時與農民一起勞動 圖片來源:人民網
隨著包產到戶從暗處走到明處,從個別省份走到全國許多省份,由此引起的責難也紛至沓來。在中央各部委和各省領導人中,支持包干到戶的屈指可數。在包產到戶遇到重重阻力的關鍵時刻,鄧小平對農村的改革及時給予了有力的支持。
1980年5月31日,他同中央負責人就農村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農村政策放寬以后,一些適宜搞包干到戶的地方,搞了包干到戶,效果很好,變化很快,安徽肥西縣絕大多數搞了包產到戶,增產幅度很大。有的同志擔心,這樣會不會影響集體經濟,我看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
包產到戶、包干到戶真正得以正名,是在1982年。這年1月1日,中共歷史上第一個農村工作“一號文件”正式出臺。文件明確指出,包產到戶、包干到戶,都是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的生產責任制。
如果說1978年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重點是在農村進行改革,那么1984年召開的十二屆三中全會則是轉移到城市改革。十二屆三中全會的召開以及《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的通過,推動了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全面展開,更重要的是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實現中國的現代化,是一個多世紀以來中國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奮斗目標。誰也沒有料到,在1979年12月6日,鄧小平在會見前來中國進行國事訪問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時發生的一段插曲,奏響了中國從20世紀80年代到2000年社會經濟發展的主旋律。
△鄧小平會見日本首相大平正芳,圖片來源:《光明日報》
這天上午會談開始,在問題討論到一半的時候,大平正芳突然發問:“中國根據自己獨立的立場提出了宏偉的現代化規劃,要把中國建設成為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國將來是什么樣?整個現代化的藍圖是如何構思的?”對于大平提出的這個問題,鄧小平沒有馬上回答,他陷入了沉思。一時會談戛然而止,沒有人說話,所有的人都把目光集中到了鄧小平的身上。
整整一分鐘過去了。僅僅經過一分鐘的思考,鄧小平提出了一個著名的、影響中國今后幾十年命運的設想。他說:“我們要實現的四個現代化,是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我們的四個現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們那樣的現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紀末,中國的四個現代化即使達到了某種目標,我們的國民生產總值人均水平也還是很低的,要達到第三世界中比較富裕一點的國家的水平,比如國民生產總值人均1000美金,也還得付出很大的努力。就算達到那樣的水平,同西方來比,也還是落后的。所以,我只能說,中國到那時也還是一個‘小康’的狀態。”
鄧小平的解釋使大平正芳獲得了一個滿意的答案,他連連點頭:我明白了。他知道,向中國投資,可靠。
“小康”目標一經提出,立刻引發了國內外的強烈反響。后來,鄧小平進一步將這個目標具體分解為兩步:即1990年國民生產總值在1980年的基礎上翻一番,基本解決溫飽問題;到20世紀末再翻一番,基本達到“小康”標準,人均達到800美元,這就是“翻兩番”。很快,“翻兩番”的小康目標就為全黨所接受,并成為全國人民的共識。
改革開放的實踐證明小康目標完全可能達到,農村的改革3年見成效,6年基本成功,解決了中國絕大多數人口的溫飽問題,小康的第一步接近實現。實踐促使鄧小平思考更長遠的發展規劃。他說:“我們雖然活不到那個時候,但有責任提出那個時候的目標。”
△鄧小平會見西班牙人社會黨副總書記、政府副首相格拉 圖片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1987年4月30日,鄧小平會見了來訪的西班牙副首相格拉,在會談中格拉稱贊中國改革開放的變化,鄧小平回答說:“我對一些外賓說過,這只是小變化。翻兩番,達到小康水平,可以說是中變化。”“我們制定的目標更重要的還是第三步,在下世紀用30年到50年再番兩番,大體上達到人均4000美元。做到這一步,中國就達到中等發達的水平。那才是大變化,到那時,社會主義中國的分量和作用就不同了,我們就可以對人類有較大的貢獻。”
這是鄧小平第一次提出到21世紀的長遠規劃。在黨的十三大上,形成了一幅完整的“三步走”發展藍圖。而今,中國人民正朝著總設計師鄧小平規劃的藍圖發奮圖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富裕之夢終將成為現實。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領導文萃》2020年6月上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