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山東省鄉村振興建設中“合村并居”行動引發了很大輿論關注,并逐漸演化成一場公共政策辯論。辯論的焦點在于:在山東城鎮化進程中采取的政策與策略是否得當。正方觀點是:綿延數千年的傳統農業和農村正隨著當代中國工業化進程走向衰落,建設適應新型產業化農業的新村鎮是為工業化、現代化提供新的場域和載體。反方觀點是:在新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要注意保護農民利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以及保留中國傳統社會的有益文化。雙方爭辯的深層次問題則涉及我國“三農”現代化合理有效的路徑與政策。
針對輿論爭議,近日山東省召開了美麗宜居鄉村建設視頻會議。會上省委書記發表講話指出,總體上看山東省建設美麗宜居鄉村工作適應了農村生產關系、生產經營方式的調整變化,符合鄉村建設規律要求,方向是正確的,也得到了絕大多數群眾擁護。但他也指出:工作中還有很多差距,個別地方思想認識有偏差,有的地方工作存在冒進傾向,存在侵害群眾利益問題。為此要在全省范圍對建設美麗宜居鄉村工作開展“回頭看”,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整改和提升。
應該說,關于山東鄉村振興建設的政策辯論起到了積極作用,實現了政府與社會的雙贏。這一方面表現為,由于公眾以及輿論的關注,對地方重要改革舉措和政策提出疑問,針對已經出現的問題提出意見,對于一項重大公共政策的潛在風險進行研判,對當地的相關工作給予了有益幫助。另一方面,山東省委積極回應社會關注,針對不同意見反思自身工作,查找問題,起到了規避風險、改進工作和完善政策的積極作用。
我國輿論場上這場公共政策辯論的意義還遠不止于為山東地方的改革建設建言獻策,糾偏補缺。從更大范圍和更高層次上看,這次起源于山東“合村并居”的政策辯論展現了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一種積極有效的實現形式。
從國家與社會治理的角度看,民主政治具有促進社會各階層、各群體進行利益表達,社會管理機構進行利益協調、利益綜合以及對公共政策進行糾錯三大功能。在西方國家中,民主政治的利益表達、利益綜合和政策糾錯的功能,主要是通過競爭性選舉及由此產生的政權輪替實現的。歷史文化傳統和現實條件決定了中國不可能采取西方的政治體制。中國人通過自己的長期奮斗和探索找到了一條在當代歷史條件下實現國家現代化和民族復興的政治發展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制度核心是中國共產黨的集中統一領導,這有利于中國在工業化、現代化進程中,實現統一規劃、集中資源加以長期實施的戰略性發展。鄧小平同志將中國制度優勢概括為:集中力量辦大事。
當然,中國制度在凝聚全民族意志、集中國家權力的同時,還要注意兼顧各方利益,關注社會訴求與關切。中國體制下,如何處理好國家整體利益和社會局部利益的平衡,處理好長遠利益與短期利益的平衡,特別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在多元化的利益格局下處理好國家與社會的關系,始終是一個需要不斷關注和努力解決的問題,也是一個困難的、不容易解決好的問題。
公共政策辯論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實現利益兼顧和利益平衡重要而有效的手段。中國不能像西方國家那樣,通過讓不稱職政黨和政客頻繁輪替的辦法來糾正政策錯誤。西方社會因此而付出的巨大代價,在這次疫情中又一次表現出來。中國要在保持制度穩定、社會安定和政權連續性的情況下,實現充分的利益表達、利益綜合和政策糾錯,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公共政策辯論。通過各方參與的公共政策辯論,實現社會參與、利益表達、利益協調和綜合,最終形成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政策結果。同時,也通過公共政策辯論及時地糾正黨和政府工作中的缺點和失誤,補齊短板。
中國在自身的工業化、現代化進程中,經過長期探索逐步建立起了符合歷史發展趨勢、符合人民群眾要求、適合中國國情的民主政治制度——協商民主。公共政策辯論就是這種協商民主的重要實現形式和手段。近期山東鄉村振興建設中圍繞“合村并居”的辯論及改進,就是我國協商民主的一次有益實踐。
作者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研究員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環球時報( 原題:公共政策辯論,協商民主有益實踐)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