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方明:鄉鎮巨大的基礎設施重復建設亟需叫停

[ 作者:方明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0-10-05 錄入:王惠敏 ]

隨著城鎮化的加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形式;產業和人口向中心城市和城市群集中,形成以城市群為主要形態的增長動力源”,這種城鄉結構的變化將帶來我國鄉鎮發展模式的巨變。

我國城鄉建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眾多鄉鎮在大量重復建設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項目。未來絕大部分人都會到縣城以上的城市去居住。按現有的戶籍人口和規劃人口確定規模去開展建設是最大的浪費。呼吁國家和有關部門緊急出臺政策限制減少這些巨大的重復浪費。

一、鄉鎮基礎設施重復和超量建設是最大的浪費

我國鎮區人口超過10萬的鄉鎮有238個,這些鄉鎮充滿了活力,有發展的動力,他們的基礎設施可以參照小城市的建設要求。但是低于十萬人口的鄉鎮還有三萬多個,除了一部分鄉鎮發展趨穩、維持現狀以外,大部分面臨萎縮趨勢,即便在長三角、珠三角和大城市周邊也有大量的鄉鎮空心衰敗嚴重,這些鄉鎮重復和過量的基礎設施建設給國家造成了大量的浪費。

鄉鎮重復建設浪費巨大

1. 鄉鎮功能求大求全

很多沒有發展動力的鄉鎮仍然以戶籍人口和發展人口為基礎,參照縣城的功能作建設標準,各種文化教育商業養老設施貪大求全。大量的文化衛生教育設施閑置,七八個老師、十幾個學生現象比比皆是。最近很多地方鄉鎮都要上污水處理廠,盲目的去要求鄉鎮按照了戶籍人口和規劃人口規模去建設污水處理廠,是個巨大的浪費。

未來中西部地區大部分鄉鎮呈衰減的趨勢,要按減量發展的思路合理計算所需要的規模,根據經驗按照現狀真實常住人口的50%規模去建設就可以了,一些人口不多的鄉鎮根本沒必要建集中污水處理廠,參照農村的分散式處理就可以了。鄉村公路未來需求也不旺盛了。

2. 基礎設施超規模建設

全國鄉鎮鎮區戶籍人口平均是8000人,但是各地往往按照翻一倍的規劃人口去布置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但這些鄉鎮實際常住人口只有50%,未來還將進一步流失,至少四倍的建設造成巨大的浪費。鄉鎮里的各種文化設施、教育設施、衛生設施大量閑置,低效使用。

3. 建設運營標準過高

市政設施不適用:一部分鄉鎮的污水、垃圾等市政設施配置過高,收不上污水和垃圾,運營費過高,不能正常運營,不適應鄉鎮的實際情況。

過度硬化:鄉鎮里大量的建設廣場、水泥路面、人行設施、堤岸工程,過度硬化,造價很高,破壞了生態環境,形成了熱島效應。國外的鄉鎮(包括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往往以綠化來鋪裝為主。

維護成本過高:高標準的建設導致日常清掃、運營和使用費人均非常之高。

4. 村莊環境盲目求好

這幾年農村到處建廣場、花園、大量的硬質鋪裝,房屋都煥然一新,比城市的別墅區還要好。過好的環境追求并不符合農村的實際和財力,未來人進一步減少將造成巨大的浪費,要科學的處理好公平性和經濟性之間的關系。

我國農村生態環境、人居環境最糟糕的是90年代,當時農村人口最多,經濟發展起來,環境破壞最嚴重。這些年鄉村人少了,垃圾污水也少了,人居環境自然就變好了,沒必要投入過多的農村人居環境改造。

大力減少鄉鎮巨大重復建設

1. 精準遵循常住人口配置基礎設施。

城鄉統籌,布局減少重復建設。區域統籌,公共復合利用。多用適合鄉鎮設施分散式就地處理辦法。很多地方鄉鎮都要上污水處理廠,事實上鄉鎮的外出人口在一半以上,再加上接管率也只能做到50%,所以往往只需按1/4的設計規模去實際建設,而且未來還在不斷的衰減,鄉鎮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不必求全,不是所有的鄉鎮都要配齊這些設施。

2. 發達地區鄉鎮區域聯動布局。

一些發達地區的鄉鎮空間距離密集,產業相對發達,可以把這些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區域聯動建設,統一服務和管理。江蘇常熟市21個鄉鎮每個都建了污水處理廠,結果運轉不經濟,重新優化成11個污水處理廠,就可以正常運轉了。

3. 萎縮型鄉鎮保障基本需求。

未來萎縮型鄉鎮主要由行政和服務人員構成,預測剩下全鄉鎮戶籍人數的10-15%左右,一兩萬人的鄉鎮按照1000-2000鎮區人口去配齊鄉鎮的基本需求保障基礎設施就可以。一些萎縮型鄉鎮可以用鄉村的,分散就地處理的辦法解決。農村的人未來越來越少,人居環境的自我修復能力會一定程度的保障。

二、城鎮化巨變加速鄉鎮徹底萎縮和轉型

在當前這種錯綜復雜的形勢下,我國城鎮化到底是什么情況?鄉村到底是什么現狀?巨量的鄉鎮該如何發展?

1. 不準確的城鎮化率。

我國城鎮化率目前公布為60%,由于城鎮化率統計大都從城市單向調查居多,同時農村惠農政策加大,不愿暴露人口流失等因素導致我國的城鎮化率統計極不符實。根據筆者全國各地調研和抽樣調查,大量的鎮區空心率一般在50%,鄉村人口大部分只剩下30%。真實的城鎮化率應該在65~70%,遠大于公布的數據,城鎮化已經達到了拐點。呼吁國家和各地通過電信部門長期監測掌握準確的數據。

2. 大量鄉村瀕臨解體。

鄉村60歲以上的人大都在務農,中青年都出去打工也不會種田了,近兩年婦女和兒童也被農二代接走了,連村干部都很難選齊。目前中國農民工總量約為2.5億人,每年新增農民工只有100萬至200萬人。鎮鄉萎縮,大部分面臨衰敗和空心。村莊凋敝,50%瀕臨解體和死亡,城鎮化已經發生了巨變。少量的老人使用比較大的村莊基礎設施是極不經濟的,這就需要加速城鎮化了,城鄉二元現象將自然漸弱和消除。

3. 85%才是城鎮化的平衡點。

學界普遍把80%作為我國城鎮化的平衡點。但是根據實際情況預測,同時參考日本城鎮化率93%的發展模式,我們判斷至少85%才是我國城鎮化的平衡點,逆城市化也只會在大城市郊區山清水秀之地出現。

4. 中西部市縣發展面臨嚴重挑戰。

未來縣域經濟人口發展主要體現在大都市郊區、產業集聚群帶、文旅資源豐富地區,其他地區呈萎縮趨勢。很多市縣域的人口在流失,縣域經濟也遇到了巨大的挑戰,之前招商引資吸引的產業都紛紛流向的產業發展帶。中西部地區市縣急需加速把鄉鎮的人口和產業集聚到縣城,縣城是最佳的集聚點,這次國家發改委提出縣城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也是考慮這種趨勢。縣城的房價往往3000~5000元/平方,門檻比較低與鄉村自建房差不多。一部分中西部縣城萎縮向特色小城鎮發展。

5. 大部分鄉鎮將面臨徹底萎縮(消亡)。

全國選取的兩批3594個全國重點鎮大部分沒有發展動力,405個全國特色小城鎮也停滯不前,鄉鎮衰敗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規律。需要把全縣鄉鎮集中統籌安排,加速把鄉鎮人口產業集聚到縣城。事實上鄉鎮的干部早已經把他們家安在縣城了。未來鄉鎮人口會很少,這么少的人待在鄉鎮是更不經濟的。

6. 加速鎮改鄉的減量發展。

小鎮改鄉。過去都是鄉改成鎮,未來鎮改鄉是個主流趨勢。現在鄉鎮將減少建設,加強服務和管理,小城鎮又改回了鄉一級的管理。一些城鎮化率比較高的地方已經提前顯現這些情況。

在規劃中要重點研究鎮區騰退減量的方案,一些公共建筑如何集中復合使用,閑置的公建如何轉換使用功能,空心的住房如何生態修復和騰退復墾。

7. 都市圈的縣和鄉鎮將迎來快速發展的機遇。

大鎮融城。一部分發展大鎮面臨轉型、融入和重構,一些發達地區的小城鎮規模已經完全融入產業集聚區和城市群了。他們的發展面臨徹底的融入和城鄉重構。北京在發展新市鎮,山東發展新生小城市,南方在試點鎮級市,城市群里的小城鎮是重要的組成部分。

“小城鎮大戰略”面臨巨大的挑戰。鄉鎮的萎縮預示著未來客觀發展的現狀和趨勢,騰退和衰減是未來小城鎮發展的主流。到了徹底轉變小城鎮發展思路的時候了!

城鄉規劃里最突出的問題就是鄉鎮規劃。如果說城市(開發區、新區)規劃存在一定程度超前的話,過去的20年,我國的小城鎮普遍沒有增長,鄉鎮規劃指引下的土地征用和基礎設施建設給國家造成了巨大的閑置和浪費,鄉鎮規劃是規劃體系過去20年最大的失誤和敗筆。

三、用生態的辦法提高鄉鎮品質空間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為海南創新打造“精品小鎮”指明了方向。創新構建集“鄉村全域旅游目的地、精品小鎮、美麗鄉村度假群落”于一體的“鄉村旅游境區”產品結構和空間布局,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海南的鄉鎮一定程度代表中西部地區鄉鎮發展的未來。

1. 多用生態的辦法改善人居環境。

自然生態營造環境(多栽樹少硬化),鄉土材質塑造特色,傳承歷史體現品質,包容多元文化并存。多用生態的辦法改善人居環境:鎮改鄉的趨勢決定要多用生態的辦法,以綠美鎮,以水活村。隨著未來人口減少,鄉鎮垃圾多用就地填埋、漚肥、循環利用的方式就能解決;生活污水也多用農村就地分散處理的方式、還田循環利用的方式更可持續發展。

2. 用鄉土的辦法凸顯地域特色

多用鄉土的手法提高鄉鎮風貌:鼓勵使用鄉土材料、傳統建筑方式傳承和延續村鎮地域特色。鼓勵多采用傳統的建造、生產、生活的方式傳承和延續傳統。

就地取材:就地取材要充分反映鄉土的特色,要土,不要洋,不要像城市的建筑一樣,要多用地方的材質,要注意材質的多樣化。房屋就地取材,木頭、夯土、磚、石、草、竹子等都是建筑材料。

老料新做:鄉鎮里有很多傳統遺留下來的木料、石料、磚瓦,這些都是寶貝,要把他們精心保護起來,鑲嵌在新建的建筑之中,發揮新的價值。

土料洋做:鄉土的材料可以用一些新的構圖手法,現代的設計手段打造出既鄉土又時尚的效果。

粗料細做:村鎮的建設要粗料細作,精細打造,刻畫出細部來。

新舊搭配:鄉鎮的建設是歷史不同階段的演繹過程,新舊的混合搭配讓空間效果更有變化、更有驚喜,不落俗套。

3. 傳承村鎮的歷史文化

幾千年來農耕生活孕育了博大精深的鄉村智慧,鄉村智慧在社會的延綿、產業的選擇、生態的態度等方面都充滿了各種探索和經驗,特別是人居環境方面的思想,這些都體現了最大的中國特色。

遵循傳統的選址格局理念。村鎮選址格局上往往是依山就勢,通過對自然環境、地形的尊重,形成千變萬化、獨具特色的風貌,這些很好的思路是現在的城鄉規劃建設所忽略的,未來我們要把把這些智慧加以提煉。

提煉傳統的建筑符號并運用。不同地區獨有的建筑文化符號和建筑細部,傳承創新建筑符號和細部。在風貌上輸入文化的一些圖案、土墻,有文化的內涵,像徽州的四水歸堂,也有像馬頭墻這種工匠長期摸索的符號。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小青瓦、坡屋面、穿斗枋、轉角樓、雕花窗、白粉墻、四合院”這種朗朗上口的新三字經,把傳統村落建筑概括的非常形象,讓基層的建設者和村民們都聽懂了,在當年黔北民居的這種改造之中,指引新建設了一批個性鮮明的新的民居。

4. 多用自然修復的方式保護生態田園。

大自然生態自我修復能力很強,土地撂荒就是最好的修養輪作。這些年鄉村人少了,沒人去破壞生態環境了,垃圾污水也少了,人居環境自然就變好了。

5. 系統整合打造大地景觀。

生態紅線千萬不要過濫。要巧借已有的鄉村景觀,把一些山川、河流、古村、民俗風情巧妙的串聯起來,多栽種一些果樹和花卉,逐步的提升大地景觀,打造全域景觀,同時免費吸引城市的人來采摘和休閑,植入一些微型的田園商業綜合體,服務于鄉村。

6. 特色村莊資源需要重構。

鄉村資源本來是無意而為之,時至今日,雖有特色,但是散落而弱小,也不適應現代人的生活,怎樣才能把這些散落的鄉村資源重新組合在一起,按照現在生活的需求,植入現代的元素,變成一個真正符合現代、城市審美需求的新鄉村景觀。

四、城鄉空間呈現城聚鄉散的新格局(趨勢)

伴隨著城鎮化的變化,縣域城鄉結構也發生了巨變。未來是一個什么樣的新結構呢?

1. 中西部城鄉空間呈現“城聚鄉散”的新趨勢。

集聚的縣城(營造活力特色)。縣城是行政、商業和文化的有機生命體,還將持續發展。鄉鎮人口要主動集聚到縣城,鄉村的文化隨之融入城市。要全力做大縣城,打造低門檻生態城郊,承接鄉鎮轉移人口。在河北省張北縣的全縣鄉鎮國土空間規劃中,我們加大全縣鄉鎮向縣城集聚的力度,做大縣城,縮小鄉鎮,構建“大城小鄉”的新格局。

萎縮的鄉鎮(突出管理服務)。管理和服務鄉村是未來鄉鎮的主要職能,鎮區未來會剩下全鎮10~15%的人,對于平均兩三萬人口的鄉鎮就是兩三千人。50%小城鎮都會回到鄉的管理功能。貴州的鎮村聯動、黑龍江鎮場合一都是很好的探索。

消亡的村莊(雕刻精美村居)。90%的村莊都會解體和消亡。鄉村振興不是單個的村莊振興,散居和莊園將是的新的形態,村莊將大量出現村改居、有村無莊、散戶分布。要多采用生態恢復修復,空心宅院栽樹綠化。

2. 城鄉三生空間顯現“緊湊的城鄉、恢復的生態、整合的田園”的新格局。

城鄉未來生活緊湊,生態恢復,縣集聚,鎮消亡,鄉服務,鎮村聯動。鄉村衰敗是件好事,鄉村不是真的衰敗,是自然生態的發展,鄉村衰敗說明城市發展。德國不強調發展農業,所以鄉村非常美,到處都是風景和花園。隨著城鎮化的加速,鄉鎮又回歸傳統的理想風水格局,風水就是古代的國土空間規劃。科學精準的重構符合實際情況的城鄉新格局是一切發展的基礎。

湖北省宜都市目前70%人都集聚在沿江的“一城三區”周邊。我們把三區及鄰近鄉村統一規劃成城鄉融合發展帶,預測將集聚全市90%的人口,里面的村莊超前高標準的打造未來鄉村,其他地區盡量減少投入或者騰退,這種超前的未來城鄉格局將會大量的減少重復建設和浪費。

3. 融入發展是鄉鎮未來的新方向。

中心城市(城市群)的鄉鎮融入都市圈;城市周邊的鄉鎮與城市功能重構;產業帶里的鄉鎮協作和升級;景區附近的鄉鎮景鎮融合;縣域里的鄉鎮與縣城聯動發展;偏遠的鄉鎮鎮村聯動。

4. 鄉鎮是鄉村振興的最基本單元。

村莊瀕臨解體,很多管理職能和公共服務的都轉移到鄉鎮來了,以鄉鎮為治理單元更符合實際情況。鄉鎮無論從規模、地域面積、管理職能都是落實縣域鄉村振興的最為經濟、高效的單元,村莊沒法實現鄉村振興。

五、倒逼鄉鎮產業徹底集聚和轉型

全國的產業已經向大的區域產業集群集聚。縣域經濟產業流失衰敗,面臨巨大的挑戰。八九十年代所形成的村村冒煙、鎮鎮點火的鄉鎮產業面臨生死和重新發展。到了必須徹底把鄉鎮企業統一集聚,精準定位,轉型發展的時候了。

1. 傳統鄉鎮企業不再適合本地發展。

大多數傳統鄉鎮企業難以生存,鄉鎮用地貌似便宜,各種基礎設施建設、物流成本、人工、服務管理等綜合成本并不經濟,因此要嚴控鄉鎮產業就地發展。

2. 縣域經濟需要集聚所有企業。

就大部分地區而言,縣域經濟資源稟賦只能集中起來在一處發展,全縣需要建設統一的鄉鎮產業園。河南省在前些年在每個縣和重點鎮各設了一個產業集聚區,實驗下來縣級的產業集聚區發展起來,但是鄉鎮的基本都失敗了。廣東肇慶懷集縣把全縣的產業全部集中在一個園區(40平方公里),鄉鎮招商引資的成績分配按各鄉鎮分別考核,是一個很好的經驗。

3. 抓住網絡時代銷售轉型的新機遇。

這次疫情加速催生了產品網絡銷售,城市服務定制化,網絡縮小了城鄉的距離,給鄉鎮產業帶來了機會。以網絡和定制為轉變產業發展方向,探索123產業生產流線空間如何聯動。

4. 一縣一品的發展生態優質農產品。

生態安全品牌的優質農產品生產是大部分縣域經濟未來的方向。從一村一品發展到一縣一品。各類農業產品大概100多種類別,每一類品牌全國有十個為宜,那么全國兩千個縣市正好一個縣以一種優質品牌產品為主,從產品的生產到深加工,到包裝,到系列產品,到后期服務,做成一個強勁的產業。縣域經濟的產業不能再跟著城市發展方向做城市的尾巴,應該成為新鄉鎮產業發展的轉型升級,以原材料農產品加工為方向,產品規模化,品牌生態化。峨眉山市長期發展竹葉青茶葉品牌,通過品牌打造宣傳,生態高質量定制,引進先進生產線加工生產等策略,既帶動了周邊茶葉的生產加工,又發展了縣域經濟。

5. 產業強鎮面臨融入園區和轉型提質。

一些產業大鎮越來越與產業集聚區融合發展,參與產業的重新分工,參與轉型升級。這兩年發展特色小鎮,是一種重構新的空間業態和產業模式。唐山玉田縣在國家級農業產業園區里,承接了北京像同仁堂、王致和這樣老字號品牌20多家產業的轉移,并且打造老字號小鎮,是一個產業強鎮融入園區轉型提質的好嘗試。

6. 山清水秀的鄉鎮將迎來都市旅居生活。

越來越多的都市人選擇到一些山清水秀的地方住上一段時間,享受休閑時光。威海乳山市銀灘,神農架腳下的興山縣,長壽之鄉巴馬縣等都在打造承接都市人的康養旅居生活新區,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集聚而高效的發展鄉鎮產業,是這次國土空間規劃的關鍵。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中心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第一在线 | 亚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按摩 | 香港三日本三级少妇三级 | 亚洲国语中文字幕理论片 | 一区有码中文女同 | 亚洲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